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北京觀復美術院
承辦單位:觀復美術館
學術主持:劉龍庭(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展標題字:范迪安(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參展畫家(按年齡排序):
李澤霖 陳華民 王樹立 田林海 朱道平
舒湘漢 孔 紫 尹 石 劉 健 趙國毅
朱訓德 鄧維東 邢鴿平 白云鄉 孔維克
朱全增 李一唯 劉 云 劉進安 吳 昊
朱三秋 范海生 宣 兵 劉 杰 李鼎成
王巨亭 方 土 劉艷會 王界山 呂大江
前 言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經典《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意為探究事物原理,從中獲取智慧。對于中國畫而言,畫家為物象傳神,要忠實描寫觀察對象,窮盡物理,就首先必須“格物”,“格物”之后才能“致知”,這個“知”是物之體貌,也是畫家心源所在。“格物”是面對自然和傳統,有一種細致入微的觀察和表現,它不是為了刻畫而刻畫,而是講求傳神、富有生趣的表達。通過格物、致知、乃至進一步對生命與自然思考和體悟,從而在創作上達到傳統、生活、心源三位一體,才能進入到更高的藝術境界。
有鑒于此,這次展覽以“格物致知”為題,意在倡導藝術家在觀察現實生活時,要有一種“格物”的意識和精神。在面對自然、客觀事物的物情、物理和物態,記錄下自己的觀察所得,把它提煉成繪畫語言,最后使自己超越物理羈絆,超然于物象與自我形骸之外,達到內心的豁然貫通。
畫家簡介
陳華民,又名陳華明,1943年生人,現為中國美協會員、遼寧省東港市美協名譽主席、廣西師范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收藏家協會北京創作基地特聘畫家、北京書畫院特聘畫家、北京神州書畫院副院長、黃海畫院院長、山東省國畫院名譽院長。自幼酷愛繪畫,涉獵多項畫種,上世紀80年代后期熱衷于山水畫創作。作品參加過全國第六、第七、第八屆美術大展和單向展,曾獲得全國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美術報、中國文化報、中國書畫報、中央電視臺、遼寧電視臺有關媒體曾對其做過報道。作品獲得專家學者好評以及收藏家喜愛、曾被全國第六屆美展聘為特邀評委。
1994年 作品《海之戀》參加東北地區聯展,獲優秀獎。
1995年 作品在俄羅斯、日本、韓國、西班牙參展。
1996年 作品《金色的路》參加全國“楓葉杯”書畫展,獲二等獎;獲丹東市政府獎。
1997年 作品《浪滔滔》(組畫),《十月春光》、《我家小院》等二十余幅作品赴日本展出,并全部被收藏。
1998年 丹東電視臺為其拍攝專題片《黑土地》,同年獲遼寧省政府文化獎。
1999年 中央電視臺六套新聞節目播放畫家介紹片段。獲文化部群文司獎。
2000年 為建通公司創作巨幅山水畫《鴨綠江之歌》,為新發公司創作巨幅山水畫《大路通天》。
2001年 作品《揚帆遠航》獲“劍橋杯”書畫大賽金獎。
2002年 出版山水寫生畫冊及美術教科書兩本。
2003年 參加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參加浙江寧波國際藝術博覽會。
2004年 在茂名、湛江、海口、深圳舉辦個人畫展,多次參加浙江山水畫家筆會。
2006年 作品《綠色的夢》被韓國多媒體研究中心收藏,作品《啊,海島》在韓國舉辦的多國美術大展中獲二等獎。
2007 作品《夏》被中國駐日本大阪領事館收藏。被北京中國書畫院聘為畫院畫家,被中國收藏家協會聘為專職畫家。
2008年 作品《江山多嬌》被人民大會堂收藏。
2009年 出版《名家畫典·陳華民》首創蘆葦風光畫專集。
陳華民首創蘆葦風光畫
陳華民先生擅繪以蘆葦為題材的中國畫作品,重在表現家鄉特有的自然風貌。經歷多年的磨礪,終于自成一家,首創蘆葦風光畫。他是目前國內唯一以蘆葦為創作核心的國畫家,多年的探索使他對大自然的描繪已臻出神入華的境界。他筆下的茫茫蘆蕩賦予了博大的人文精神,成為記錄時代腳步、宏揚時代精神的象征。近年來,陳華民先生的作品受到美術理論家和評論界的廣泛關注,《中國書畫報》等專業媒體也多次予以介紹。蘆葦風光畫得到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評,這一題材豐富了發展中的中國畫壇,促使更多地畫家去思考和探索。出版這一專集畫冊,旨在整理陳華民先生部分創作歷程,更期待他的作品能推動當今中國畫壇向關注自然與人文合諧的方向發展,啟發藝術創作的獨創性和首創性。
中國文聯出版社名家畫典編緝部
作 品 欣 賞
▲《秋歌》68x68cm
▲《相影成輝》68x68cm
▲《蘆路通》68x68cm
▲《海風》
▲《心悅的季節》
▲《北國壯美圖》
▲《北國壯美圖》
▲《長風送蘆香》
▲《蘆塘余風》
▲《一夜秋風醒晨來蘆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