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針對網絡上存在的“黑|客入侵新冠肺炎AI診斷系統”傳言,AI技術企業匯醫慧影對外發布公告,聲明稱“遭到攻擊的海外服務器本身實為用于培訓公益平臺的服務器,并非匯醫慧影的 AI 算法平臺和業務生產平臺“。匯醫慧影還特別強調,” 黑|客盜取的僅是新冠肺炎防治指南、最新科研報道、視頻教學等培訓材料,沒有 AI 源代碼,更沒有客戶數據“,同時已經向相關主管機構進行了匯報。盡管看起來很像是虛驚一場,但該事件的發生再次提醒業界,行業及監管層有必要加速AI技術在應用中的數據安全立法工作。
新冠抗疫中表現亮眼,AI技術獲得社會更多關注
作為一項能夠充分解放人力提升效率、緩解一線醫務工作者壓力的技術,AI人工智能在此次全球抗疫行動中的參與度非常之高: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發布的一份《人工智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調研報告》顯示,智能服務機器人、大數據分析系統、智能識別(溫測)、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等人工智能技術在此次抗擊新冠疫情中都獲得了證明自身價值的機會,很多大型企業因此紛紛試水——例如,搜狗搜索就曾在2月上線“新冠肺炎AI自測機器人”,用于初步排查感染可能性的情況。
“匯醫慧影在這個特殊時刻成為黑|客攻擊的目標,很難說是純粹的偶然,” 一名網絡安全領域的專業人士分析道,“很可能與AI行業整體受關注度在疫情期間上升有關系,風險是全行業都可能面臨的。“據了解,因為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與英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專業醫療機構合作部署了“新冠肺炎AI診斷系統“,匯醫慧影在近期獲得了大量的媒體關注,其新聞曾出現在包括美聯社、新華網等主流機構的報道中。“黑|客可能是因為其受到的關注度而選擇作為攻擊對象,”業內人士分析道,“其目的既可能是為了經濟利益,也不排除制造話題、炫耀黑|客所謂的‘技術實力’。”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很多專業人士都認為雖然這一次的事件并沒有造成實際的數據泄露,但其傳達出的警示信號已經足夠引起業界注意。
AI技術發展需法律規范護航,數據安全仍是重中之重
作為世界各國普遍重視的下一代基礎設施,AI人工智能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發展后應用日趨普及,但與AI技術發展節奏相適應、能夠為技術發展起到護航指引作用的相關法律法規卻仍然有待健全。
“AI技術的應用,將深刻的改變全球醫療行業,乃至各行各業,“業內人士談到,”我們應該怎樣在法律的框架下為行業健康發展制定規范指引?這個問題仍然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回答。“毫無疑問,新冠疫情的出現,讓社會進一步認識到AI人工智能技術的重大意義,未來的人工智能產業也將面臨新的發展新機遇,其給各行業“賦能”的作用也會日益顯現。但這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一個關鍵性前提: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是公眾對于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一個重要關切,必須引起全行業的高度重視,”業內人士強調到,“在這方面歐洲的立法值得中國學習借鑒。“據了解,歐洲議會2018年通過的《一般數據保護法案》(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簡稱GDPR)是一部統一歐盟各國關于數據保護的法律法規。該法案出臺后,即被媒體看作是“有史以來對用戶數據保護最為嚴格的一部法規”,其關于數據授權原則、數據存儲原則、執法及懲罰原則等細項的規定已經成為各國數據安全立法的參照標準之一。
“對于未來AI技術在中國的發展,基礎設施既要包括數據平臺等軟硬件設施,也需要包括法律法規等頂層設計,從而加大對黑|客入侵等各類數據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業內人士評論道,”唯有如此才能加速推進中國的人工智能標準化體系建設、加速對接國際前沿的數據保護原則、讓行業發展沒有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