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選優質新會陳皮 用最好守護最好
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已經得到了控制。俗語有云:“大疫出良方”,在國內抗擊疫情過程當中,中醫藥發揮了關鍵作用,不管是“肺炎1號”還是“清肺排毒湯”都是中醫藥人在與疫情對抗過程中不斷總結歸納的智慧結晶。
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史上,將大規模暴發的疾病稱為“瘟疫”。據《中國疫病史鑒》記載,從西漢以來的2,000多年,中國先后發生過300多次瘟疫流行。中醫學積累了非常多的寶貴經驗,也流傳下來了很多經典名方。
上世紀30年代初,疫癥在廣州、香港一帶非常普遍,當時居住環境密集加上社區衛生惡劣,疫癥傳播容易,老一輩都用“十病九死”來形容疫癥患者。當時位元堂老板之一的潘厚存中醫師都不幸患上疫癥。當年缺乏醫藥,仁心仁術的他只好利用中醫藥知識,據南宋經典古方《濟生方》之“歸脾湯”加以演變,在多番研究下開發出第一代的“養陰丸”作為疫癥愈后調理的秘方,自救亦救人。潘醫師后來身體情況見改善,遂將第一代“養陰丸”推介予街坊,令到不少疫癥患者在抗疫的折磨中見到戰勝頑疾的曙光,使產品享有“一條生路”的美譽。
歐少林,位元堂伙記尊稱他為“林哥”,上世紀60年代加入位元堂做學徒,造藥造了超過半個世紀。與養陰丸打了半輩子交道的他,堅持“造藥只用好的道地藥材”。林哥這位慈祥的老人家,講起藥材時收起笑臉,只有一面的嚴肅與認真,“從前做學徒,師傅時常提醒我們,沒有好的藥材,就沒有好的成藥。挑選藥材絕對不能馬虎。要挑選好的藥材,就好像中醫看診,要懂得‘望、聞、問、切’。
‘望,有如中醫師觀察病人的癥狀表現,造藥師傅要懂得用眼睛分辨藥材是否上品,好藥材的外觀不一定光亮圓滑,也有可能是凹凸粗糙,所以要深刻認識不同藥材的不同外貌特征。
‘聞,有如中醫師辨別病人的氣息語調,每種藥材都有其獨特的氣味,用鼻子去細聞是不是腦袋記憶中的味道,有問題的藥材絕對逃不出老師傅的臭覺,那是多年來累積下來的經驗,騙得過機器也騙不過我們的鼻子。
‘問’有如中醫師詢問病人的病史和身體狀況,說的就是要在采購的時候,一定要問出藥材的產地來源,來確保入藥的都是道地的藥材,就好像養陰丸的陳皮,我們都堅持選用來自廣東新會的陳皮,藥用價值跟普通陳皮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切,有如中醫師透過觸按診脈,檢查病人的身體狀況。用手去摸、去感受藥材真實的觸感,藥材的大小、粗幼、軟硬、厚薄、紋路、干濕度及重量等等,其實都在誠實地告訴師傅它的好與壞。”
經過“望、聞、問、切”的人手經驗揀選,養陰丸入藥的藥材還須通過重金屬、農藥和硫磺殘留、微生物等150種嚴格的檢驗測試,可謂千挑萬選、披沙揀金。
林哥挑選藥材制作“養陰丸”從來都是一絲不茍的,他說這既是傳統,也是傳承。“‘養陰丸’由優質道地藥材配制而成,對于藥材的選擇非常嚴苛。這是從潘醫師最初研發第一代‘養陰丸’時候,就有這個堅持。”林哥自豪地說明。從《羊城考古》中的歷史資料可見,位元堂在1932年5月成功研制第一代‘養陰丸’之時,其配方的原料就取自滇(云南)、甘(甘肅)、粵(廣東)、晉(山西)、魯(山東)、豫(河南)、蜀(四川)、桂(廣西)等省。
林哥續說明:“別的先不說,就拿養陰丸中的陳皮來說好了。我們廣東一帶遍地柑橘,不少老一輩都會自己在家曬柑橘皮做陳皮。但是,我們堅持只用道地藥材入藥,陳皮我們只認藥用價值好的新會陳皮,相對來說它的價格亦較高。”
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就曾在《千金翼方》中強調“藥必依土地”的概念。新會陳皮,又名廣陳皮,為大紅柑(學名茶枝柑)的果皮,入藥已有700余年歷史。《本草綱目》載:“柑皮紋粗,黃而厚,內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廣中(即今新會)采者為勝。”清康熙《本草蓬源》亦有“桔皮苦辛溫無毒,產粵東,新會,陳久者良”之述。
新會,地處北半球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位于廣東珠江三角洲西南部。這里地理條件獨特,堪稱珠三角的福地。這里兩江匯聚、三水融通、咸淡交融,形成以銀洲湖為核心的潭江兩岸沖積平原帶和南部濱海沉積平原新墾區的水田建園,地勢開闊平坦、土地肥沃、土層深厚、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這些自然條件,非常適合喜溫的新會柑的生長,這也是形成新會陳皮油胞大、香味濃的重要因素。
新會陳皮,傳統按其規格質量分為頭紅、極紅、蘇紅、二紅、揀紅、青皮六種貨式。按采收時期可分為柑青皮、微紅皮和大紅皮等三種貨式。從果頂正三瓣開皮,留果蒂部相連,反皮,自然曬干和自然貯存即可,這與其他水果退皮和應用情況全然不同。自2006年起,新會陳皮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09年,新會陳皮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年,新會被中國藥文化研究會命名為“中國陳皮之鄉”和“中國陳皮道地藥材產業之鄉”;2019年,新會陳皮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林哥補充道:“新會陳皮中,又以3至10年的新會陳皮藥用價值為佳。因為我們造藥師傅認為‘藥取偏性’,陳皮理氣的作用在于其辛味,而年份長的陳皮味較溫和,藥效會有所減少。” 坊間經常說陳皮愈陳坊間經常說陳皮愈陳久愈佳,他解釋,陳皮在《名醫別錄》中記載著「陳久者良」,即是年份愈長,功效愈好,是由于陳皮愈陳久,只留下甘香之味,用作食材會令味道更香更醇,以超過10年以上的陳皮為佳,超過20年的更是天價難求。不過,陳皮的藥用價值卻不是愈陳愈好,一般3至10年已足夠,所謂藥取偏性,陳皮理氣的作用在于其辛味,而陳年的陳皮味較溫和,藥效亦會減少。坊間經常說陳皮愈陳久愈佳,他解釋,陳皮在《名醫別錄》中記載著「陳久者良」,即是年份愈長,功效愈好,是由于陳皮愈陳久,只留下甘香之味,用作食材會令味道更香更醇,以超過10年以上的陳皮為佳,超過20年的更是天價難求。不過,陳皮的藥用價值卻不是愈陳愈好,一般3至10年已足夠,所謂藥取偏性,陳皮理氣的作用在于其辛味,而陳年的陳皮味較溫和,藥效亦會減少。愈好,《名醫別錄》中也記載“陳久者良”,但指的是陳皮用作食材味道的升華,而非其藥用價值。用作食材,陳皮年份愈長,只留下甘香之味,會令味道更為香醇,以超過10年以上的陳皮為佳,超過20年的更是天價難得。
正因為這種對藥材、對產品的堅持始終不變,歷經百年傳承始終被大眾所信賴,成為守護百姓健康的經典方藥,也奠定了位元堂中藥的名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