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安君康 ,陜西省永壽縣人。
中國楹聯學會會員
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
民盟中央美術院陜西分院理事
秘魯書法家協會顧問
比利時世界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顧問
奧杯賽全國執委會委員
中國名家聯合書畫藝術院常務副院長
咸陽市詩人書畫院常務副院長
陜西書畫研究院咸陽分院副院長
咸陽市詩歌學會理事
咸陽市山水畫研究會理事
咸陽散文學會理事
咸陽市楹聯家協會理事
咸陽市政協委員
永壽縣政協常委
作品賞析:
讀安君康花鳥畫作品,我常常為藝術家開放性的思維躍動,不拘一格的性情揮灑,循規求變的主體意識所熏染。作為職業畫家,安君康深得中國花鳥畫“心性”說的真諦,“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因而,他十分重視哲學思維對審美對象的俯瞰和透視;“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質也”,乃指因個人氣質和閱歷造就的個人情趣。君康的作品,就是這二者相得益彰的結晶。從丈二巨幅到方寸小品,藝術家總是善于在時與空、虛與實、放與收的對立統一中尋求對生活中各種關系的藝術呈現,從而在審美取向上占據理論的制高點。性達而神暢,遷想而“妙得”。
巨幅牡丹《春華圖》是這種思維方式的具體體現,花頭濃艷與清雅的相映成趣,枝葉蔥蘢與疏朗的錯落有致;老干與新枝的穿插有序,山石與花叢的主輔協調,筆墨與留白的相互補益,都表現出作者“攏四海于一瞬”、“納百川于一胸”的思維高度。但這并不妨礙君康那種不拘一格,瀟灑飄逸,甚而有些拓落不羈的性格借助作品得以噴珠瀉玉般地宣泄,于是,我們就從他的《一種清孤不等閑》中讀出獨立逸世的不茍俗流;從《幽香圖》中感受到對于媚俗的拒絕和淡遠,從《秋光圖》中玩味出其崇尚高古,追求隱逸的“士者”品性,從《天香一夜染衣裳》中觸摸到他江湖狂放在審美對象上的折射。
由此可見,潘天壽先生所言之“心正則畫正”與個人性格特征對作品氣韻的熏染從來就是相輔相成的。后者依靠前者升華作品的意境,而前者憑借后者使得藝術實踐得以獨具個性,獨領風騷,獨占一春,從而形成他相對穩定的藝術風格。而藝術發展史一再證明,惟個性而最具生命力。然而,中國畫的所謂“心”與“性”相為內外表里,并不是筆墨縱橫的終極目的。簡而言之,即中國畫乃宇宙精神的載體、人文情懷的擔當和對生命美學力量的價值肯定。這也正是安君康作品“神居胸臆,而志氣統其關鍵”的所在。
一幅《多福圖》,呈現給讀者的是藤蔓的纏繞婀娜,葫蘆的碩果累累,筆墨的酣暢淋漓。然而,正如一位西方評論家認為徐悲鴻筆下的“馬”不能讀為馬,而是力量的象征一樣,在這里,枝葉和葫蘆只是一種意象,藏在具象背后的是藝術家對人類和諧生態的向往,對幸福和未來的憧憬。再說他的牡丹作品,在枝干的取勢上絕少“旁枝斜出”而多取“自下而上”之勢,這種帶著濃郁的主體色彩的選擇,至少讓我們從中可以讀出作者的兩點文化認知,一是作者筆墨所外化的,乃是藝術家“在事物中所領悟的生命的運動和它的結構的和諧”,那是“一夜綠房迎白曉”的望春情懷,是“琉璃地上開紅艷”的映日情結,是“眾芳飄后上樓臺”的臨月情愫,是“卻斂妖姿向夕陽”的從容情態,是對于生命本質力量的一種美學自覺和文化自覺;二是作者所殷殷追求的,是藝術實踐和藝術評價、主體創作與客體鑒賞、讀者心靈與畫家心靈的統一。因而,他在意象選擇上總是力圖向讀者傳遞一種“報與桃花一處開”的文化觀和“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達觀人生理念。
對于一個花鳥畫家而言,這種“超現實”的表達,象征意味很濃的書寫,具有十分高的難度。然而,難能可貴的是,君康通過艱苦的探索和執著的實踐,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表達。(文/楊煥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