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靳鵬飛,佚名
王康(Wang kan)字雅石,男,漢族。1988 年 4 月出生,河南省鎮平縣人。現任河南省君樂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雕刻部主任。湖南省玉石雕刻大師、中國青年玉雕藝術家、中國玉雕大師聯合會河南分會名譽會長、中國玉雕大師聯合會藝術總監、全國工美集入庫玉雕大師、工藝美術師、中國玉雕師評審專業委員會委員、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傳統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玉文化遺產傳承人。
王康成長在中國玉器之都河南鎮平,對玉文化耳濡目染、充滿感情。師從國家級玉雕大師張保國先生,是張保國先生最為器重的愛徒。
王康少年時期受玉雕文化的影響,隨父親學習玉石雕刻,又到父親老友張保國先生學藝近十幾年,既傳承了張先生的設計、雕刻功力,又能發展創新,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獨特理解和創作風格。擅長人物、花鳥、器皿、獸件創作,創作風格鮮明,作品具有很高的投資收藏潛力和收藏價值。
王康大師在玉雕創作領域,始終以中國和田玉材料為創作載體,通過和田玉特有的特性,在和田玉創作過程中,在不斷的挖掘中國玉雕文化內涵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完善自我。并在作品的創造中,逐步的得以藝術的提升,作品多次獲獎.
和田玉作品《布袋佛》 榮獲“我有匠心” 2017 年 題材蘇州玉雕大賽 銅獎。和田玉作品《勇往直前》 榮獲2019 年第三屆中國“神雕獎” 玉雕作品題材金獎。和田玉作品《鳥語花香》 榮獲2019 年第三屆中國“神雕獎” 創意題材金獎。和田玉作品《瑞年》獲得2019年中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家暨中國玉雕大師玉雕作品評選最佳設計獎。和田玉作品《普度眾生》獲得2019年中國第五屆“金雕獎”金獎。
王康擅長在傳統玉雕技法基礎上,借鑒西方現代雕塑藝術,對和田玉俏色巧雕有著深厚的設計及雕刻理念,特別是對和田玉青花籽料的設計、雕刻都有著不同尋常的設計功底。雕刻的作品有著巨大的藝術拓展空間。
王康在每一塊原料設計手法上,都進行多維度進行空間思考、造型的突破和色彩運用,都簡潔合理。在和田玉籽料原料已成天價、珍貴籽料日益枯竭的今天,王康也敢于大舍大得,在頂級籽料上大膽動刀、勇于借鑒中西方藝術的跨文化追求,在全行業聲譽卓著、廣受贊譽,作品被國內外個人、企業和藝術基金等機構藏家收藏。很多業內專家表示:從王康身上,看到了中國傳統玉石雕刻創新的希望、看到了大國工匠鍥而不舍的精神。
作品《云中花》是由新疆和田玉籽料雕刻而成。王康的這部作品,有層巒疊嶂、峰回路轉之感,層次豐富但欲言又止,可謂恰到好處。以仿古手法處理翠鳥,上下錯落一唱一和,雖是靜物,但生機盎然。花叢掩在翠鳥身后,大小參差,層次豐滿,猶抱琵琶半遮面。天地祥云環繞,凸顯山林自然。作品以中庸含蓄為上品,避免落入了“詠花滿目紅、詠鳥盡歌聲”的俗套,盡顯雅致。
作品“祥龍觀音”,采用新疆和田玉籽料雕刻而成。材質上的黑皮雖是天然紋理,但在創作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考慮和設計。“祥龍觀音”通體白膩,觀音造像體態豐滿勻稱、婀娜多姿,左手撫蓮花,右手持仙瓶,腿部彎曲,配合祥龍騰躍之勢。正面純白,給人佛光圣潔之感。側面配合天然紋理,如黑光漸隱,取“佛光普照、祛病退邪”之意,不僅雕工精美、寓意也是上乘。
《樊噲持盾》以新疆和田玉籽料雕刻而成,取自典故“鴻門宴”。《史記》記載,漢高祖劉邦被項羽設局鴻門宴,危在旦夕。樊噲持盾前往,忠心救主,終于輔佐劉邦,成就帝王基業。作品中,樊噲膀大腰圓、怒目圓睜、胡須揚抑,忠勇英武之氣呼之欲出,連雙手所持的盾牌都是一副不懼刀劍之象。人物后背緊弓,又從側面烘托出了鴻門宴的劍拔弩張。在雕刻中,王康查閱史料及典故,既表現出了樊噲的忠誠和勇敢,又巧妙地通過壯實的頭身比例和盾牌上的獠牙粗眉,高度還原了“一介武夫”的人物風貌。該作品不僅構思精巧,又兼具逢兇化吉功效。
君子如玉,溫文爾雅。在王康看來,玉不是商品,玉是一種傳承的文化。而文化的發揚光大,需要傳承、需要雕琢、需要知音、需要的是一顆永遠不變的初心。
王康大師跟隨張保國先生學藝的時候,張保國大師曾指著自己的一塊玉雕作品問王康:“你看,這塊玉雕能賣多少錢?”時屋里還有一些其他的徒弟和買家。大家聽到問題,都好奇地靜下來,準備聽聽王康這個小徒弟怎么估價。
誰知王康卻說道:都說黃金有價玉無價。其實玉也是有價的,這塊材料,這個工時,都能算得出來。但是玉也是無價的。雕刻師傅的心血和感情該怎么算呢?要我說:要是遇見了知音知己,欣賞您,您送他倒也無妨。要是不懂欣賞,覺得拿錢就能買來一切,您千金也不見得會賣。張保國大師看著王康點了點頭,意味深長的說:看即學、學要品、品則立、立于傳、傳必堅!至今王康也沒有忘記老師張保國先生的教誨。
王康堅持的初心,正是一個匠人應有的情懷。玉鄉鎮平的人都知道,王康是一個玉癡。癡情的是文化、癡情的是玉文化的藝術、癡情的是給手里的玉注入靈魂。2015 年,南陽電視臺玉鄉行節目組采訪王康,詢問他的學藝故事。王康回答:“我學藝沒有什么故事。學藝就是多學多想多練習。踏踏實實做好事情就行了,哪有那么多故事。”一時間在業界傳為美談。
王康現在的作品都跟禪宗文化與道家文化有關,大多是根據自己生活狀態去體悟到的。很多人對玉的概念是玩賞,在王康看來,一件好的玉作品,如果沒有文化和中國傳統的底蘊作為背景,那就是一塊石頭。王康說:每一個時代的文化考證,都跟玉文化分不開。作為藝術家,將美的思想在玉文化作品里體現出來,是為了告訴后人當時的人文生活、精神面貌,審美觀點,以及所處歷史背景的一種藝術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