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波濤
中國書法藝術是世界藝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過去,書法作品只可能在大雅之堂,絕對是上流社會、士大夫階層陽春白雪級的享受,但隨著社會進步、人民藝術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文化的普及,現在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客廳、走廊、禮堂、辦公室等地隨處可見,風采各異,神韻不一。對于作品來說,其功底有深有淺、內涵有富有貧、意境有大有小。 那么,對于良莠不齊的書法作品,我們該如何來欣賞呢?
欣賞書法,與學習書法的過程剛好相反。學習書法必須先從基本點畫開始,然后學習結體,最后是章法布局。但是書法欣賞必須先從整體開始,再到局部,繼而深入到內核。這就如同觀察一個人:第一次見面,不是先看這個人耳目手足等某一處細節,而是觀其精神狀態、言談舉止這些整體印象。王僧虔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有者方可紹于古人”。先觀神采后,再兼之于形質,此為欣賞書法的過程。
神采。指景物、藝術作品的神韻風采或精神風貌。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首先應能從整體上感染、打動欣賞者。欣賞時要與作品保持一定的距離。漢字用各種形態的點線組合成千變萬化的符號,這些以不同速度書寫的點線,猶如一串串音符,高低轉折、抑揚頓挫。欣賞書法,就如同聆聽樂曲中的旋律與節奏,不同的作品反映出作者不同的性靈、氣度、學養與境界。
章法。集點畫成字,集字成行,由行聯篇,構成章法。章法要做到均衡協調,相互照應。有些作品里面每個字的筆畫、結體都不錯,甚至還有一定的功力,而整體效果卻相當凌亂。如同一個樂隊,擊鼓的、敲鑼的、拉板胡的、彈琴的,大家都很賣力,但在演奏時,各人只顧各人,當然就亂了套,失去了演奏中的和諧之美,所以書法作品也要重視和諧。一幅作品的成功與否,和諧的章法布局是一個重要因素。章法集眾字而成幅,在書法中與運筆節奏、用墨濃淡、筆力和氣勢、結構和意境等各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系。一幅作品,它通過字形大小、長短、伸縮、開合以至用筆的輕重疾徐、墨色的濃淡枯潤變化,組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整篇筆意顧盼、首尾呼應、偃仰起伏、似欹反正、一氣貫之。
章法的布局美又在于它符合自然美的法則,妙在各得其所,如同夜空中的繁星,錯落有致。章法包括了書法作品的正文與落款、分行與布白、落款與印章等多方面的關系處理,特別是印章,有畫龍點睛之妙。
字法。字法即字的結構安排,也就是“集點畫成字”。 通過違與和、正與斜、疏與密、增與減、向與背、松與緊、平與險、避與就的處理構成漢字形體,這就是理想的字法。歷代書法家都把字的結體美作為書法技巧中最重要的因素。因為章法再美,只是一個形式感的問題,而字的結體不好,也難稱得上是佳作。
筆法。即寫字用筆的方法,就是在寫字運筆時如何把握輕重、緩急、偏正、曲直等的方法。古往今來人們認為 “凡是能給人以美感的線條或點畫都應是有力度的”。這種力度,在傳統書學中稱為“筆力”。判斷點畫有無“筆力”是書法線條的審美條件,主要是以“圓”和“澀”為標準。圓的線條飽滿、結實、流暢,具有浮雕感,能表現出充實圓勁的力度。圓的線條是中鋒用筆的結果,有時能產生“錐畫沙”、“印印泥” 的效果。澀者,不浮滑,不流暢之謂也。在寫字時就是線條沖破紙面的阻力,掙扎奮進的藝術效果。劉熙載說:“筆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與之爭,斯不期澀而澀矣。”這樣的線條,不輕滑、不飄弱,而有沉著、凝重、蒼勁老辣的效果。
墨法。即用墨的技巧,是書法藝術形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墨法是增強作品表現力的重要手段,其實質是用水、用墨、用筆三者的有機統一,林散之說“筆是骨,墨是肉,水是血”。沒有墨色的變化、配合,用筆效果就難以達到。墨大致可分為濃、淡、干、濕、焦五種,用墨不能過分懸殊,應在看似變化不大的墨色中,寫出使人感到變化極為豐富而又保持“潤”的特點。用墨恰當,作品的精氣神就不會磨滅。
節奏。書法線條的節奏感也是評價和欣賞作品的重要條件之一。書法線條的節奏也像音樂中音的長短、高低、快慢一樣,不能平鋪直敘。體現在書法上,不但表現在線條的長短、輕重上,還表現在行筆的快慢上。無論是何種書體,運筆都不是“勻速”運動,而是隨著書者的情緒和章法的要求調節,運筆的快慢,使欣賞者從作品中受到書者情緒的感染。
所以,我們可以從神采、章法、字法、筆法、墨法和節奏等幾點入手來欣賞書法,如果一幅書法作品,能在這幾方面拿捏得恰到好處,那就是一幅上上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