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記者從市慈善總會獲悉,南京慈善義工、“全國模范退役軍人”於如桂已捐助60多萬元的物資,用實際行動抗擊疫情。
疫情剛開始,於如桂在聽聞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立即聯系金湖縣慈善總會,向武漢捐款2萬元抗擊疫情。
當得知家鄉金湖也在全力抗擊疫情后,於如桂再次第一時間向金湖縣慈善總會捐款3.6萬元,支援家鄉聯防聯控。當看到人民日報介紹疫情期間牛奶可以增強免疫功能的報道時,他親自前往南京金陽光乳業有限公司,定制200箱價值4.9萬元高品質牛奶,并安排專車從南京送往金湖慰問抗疫一線人員,對金湖支援武漢的9名醫務人員及家屬送去價值10余萬元的慰問金和慰問品,并捐贈金湖縣人民醫院2萬元;向金湖縣委組織部上交特殊黨費5萬元;向南京市慈善總會、古田學習班、南大同學會等多地組織捐款捐物12萬多元……根據慈善部門統計,疫情期間,於如桂個人捐贈款捐物已達60多萬元。
在談到為什么捐贈這么多款物時,於如桂樸實地說:“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退役軍人,為武漢和家鄉人民防控疫情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這是我應該做的。”
於如桂,1964年7月出生于金湖縣一個普通農村家庭,11歲起參加生產隊勞動掙工分,15歲時利用暑假賣冰棒掙錢貼補家用、攢學費,18歲時進入鄉辦農具廠當鍛工,19歲時穿上軍裝、投身軍營。
在部隊,他刻苦訓練,勤奮工作,多次受到通報表彰,被授予“遵紀愛民模范標兵”,并隨部隊奔赴前線,獨立完成作戰任務7次。
在一次戰斗中,高燒39.5度的於如桂為炸掉敵人的火力點,冒著槍林彈雨沖鋒在前,被敵方炮彈掀起幾米高,最終因傷致殘,榮立二等功。
1986年,於如桂從部隊退役后,被分配到金湖縣金溝供銷社工作。作為二等功臣、三等甲級傷殘軍人的他,處處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多次被評為優秀工作者。
1990年,為闖出一片更加廣闊的天地,於如桂主動無要求辦理了下海手續,走上了創業之路,創辦了包括江蘇愛邦鋼鐵有限公司、江蘇愛邦酒業有限公司等在內的多家企業。
“萬物靠太陽,為人須正直,人不可沒有錢也不可沒有社會地位,當有了它們,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胡作非為,要以自己的力量為有益于社會、國家、他人作力所能及的貢獻。”創業之初,於如桂立下這樣的誓言。
創業初期,於如桂就為解家鄉燃眉之急放棄利潤26萬元、倒賠5萬元違約金。事業有成后,更是不忘回報社會、回報家鄉,先后出資援建了金湖一橋、二橋等橋梁設施,幫助家鄉金湖修建了多條道路;每年還自掏腰包慰問烈士親屬,幫助烈士親屬解決就業難題。
身為江蘇省鋼鐵商會會長,於如桂帶頭向鋼鐵商會、敬老院、兒童福利院、慈善總會、紅十字會、希望工程、“同心·萬企幫萬戶”光彩事業和其它困難群體慷慨捐助,累計捐款捐物千萬元以上。并先后榮獲江蘇省首屆退役軍人創業之星(社會貢獻獎)、中國企業家管理成就獎、2016南京新經濟十大領軍人物等稱號,其事跡入編《江蘇省先進集體、先進模范人物榮譽檔案文獻讀本》《走進中國百名軍旅企業家》《中國百名優秀企業家奮斗史》《中國復轉軍人創業紀實》等書籍。
“我是一名中共黨員、政協委員,也曾經是一名軍人,過去在戰場上沖鋒陷陣,連死都不怕,現在雖然退役了,但軍人的本色不能丟、不能變。面對疫情,我上不了戰‘疫’一線,在后方同樣可以沖鋒,為打贏這場阻擊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於如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