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定位理論,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以其開創性的價值在商戰中大行其道,被奉為經典,讓一些企業運用定位理論賺得盆滿缽滿。但,定位理論在一些企業的實操中頻頻出現問題,而且似乎問題不小。難道定位理論失效了嗎?
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定位。
什么是定位?定位即心智占位,定位不是產品本身,而是指產品在潛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定位理論的核心是“與眾不同”,即品牌在客戶的頭腦中差異化占位。
定位理論的提出,的確讓人耳目一新,因為它與傳統的品牌1.0的USP理論和品牌2.0的形象理論有所不同。因此,我們把定位理論稱為品牌3.0時代。
那么,我們不妨對品牌理論的發展做過簡單的梳理。
一、品牌1.0時代,我們稱之為usp時代。
50年代初美國人羅瑟·里夫斯(Rosser Reeves)提出USP理論,要求向消費者說一個“獨特的銷售主張”(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簡稱USP理論,又可稱為創意理論。其特點是必須向受眾陳述產品的特點,同時這個特點必須是獨特的、必須能夠引起銷售。
可以看下USP的案例:
“農夫山泉有點甜”(農夫山泉)
“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
“只溶在口,不溶在手。”(M&M巧克力)
“在一小時60邁的勞斯萊斯車中,最大的噪聲來自于電子鐘。”(勞斯萊斯車)
二、品牌2.0時代,我們稱之為品牌形象時代。
品牌形象論(Brand Image)是大衛·奧格威(David Ogilvy)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提出的創意觀念。品牌形象論是廣告創意策略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流派。在此策略理論影響下,出現了大量優秀的、成功的廣告。他認為品牌形象不是產品固有的,而是消費者聯系產品的質量、價格、歷史等,此觀念認為每一則廣告都應是對構成整個品牌的長期投資。因此每一品牌、每一產品都應發展和投射一個形象。形象經由各種不同推廣技術、特別是廣告傳達給顧客及潛在顧客。消費者購買的不止是產品,還購買承諾的物質和心理的利益。在廣告中訴說的產品的有關事項,對購買決策常比產品實際擁有的物質上的屬性更為重要。
可以看下品牌形象論的案例:
萬寶路香煙的牛仔形象。
金霸王電池的賓尼兔。
肯德基的哈蘭·山德士上校。
三、品牌3.0時代,我們稱之為品牌定位時代。
定位理論,由美國著名營銷專家艾·里斯(Al Ries)與杰克·特勞特(Jack Trout)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里斯和特勞特認為,定位要從一個產品開始,那產品可能是一種商品、一項服務、一個機構甚至是一個人,也許就是你自己。但是定位不是你對產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對預期客戶要做的事。換句話說,你要在預期客戶的頭腦里給產品定位,確保產品在預期客戶頭腦里占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地位。
定位理論的核心:“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打造品牌”為中心,以“競爭導向”和“消費者心智”為基本點。
可以看下品牌定位理論的案例:
高露潔的防蛀定位
沃爾沃的安全定位
王老吉的不上火定位
雪碧的非可樂定位
【全球幾大重要理論的發展過程】
四、定位理論再升級
為什么要升級定位理論?定位理論,不容置疑是非常經典的。但定位理論解決的是客戶心智的問題,更多考慮的是客戶頭腦層面的問題。
行舟品牌服務機構創始人諸葛行舟認為:顯然,光解決客戶頭腦還不夠,還需要解決3個重要問題。
1、光定位還不夠,是否能把心智穿透?
2、光定位還不夠,是否有長期資源的配稱?
3、光定位還不夠,是否有強力的企業文化作支撐?
能解決以上三大問題,1+3模塊,我們稱之為大定位系統。也就是說,大定位需要解決心智穿透的問題、資源配稱性的問題、企業文化支撐性的問題。
【1+3大定位系統】
因此,品牌大定位的完整邏輯就是:
1. 定位:你發力什么
2. 觸點:定位打穿心智
3. 資源:你有什么
4. 文化:能否支撐
什么是品牌大定位系統?其實就是系統性解決品牌定位問題的全面系統升級方法。讓品牌定位理論更加發揮效果,讓品牌更加容易成功!特別是,在當下愈加激烈的中國市場競爭中,企業家多3個頂層設計的戰略思考:一、如果從這個定位出發,用哪些觸點可以真正打穿心智;二、如果從這個定位出發,企業的長期資源是可以配稱這樣的定位嗎?三、如果從這個定位出發,我的企業文化是可以支撐這樣的定位?
行舟品牌大定位系統,全面升級特勞特定位理論,讓品牌定位從此“大”起來!行舟品牌將致力于推動中國百萬企業升級品牌定位,中國企業將勢必全面擁抱品牌大定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