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除夕寫"啟航"寫奮進!今年除夕寫“出征”寫致敬!致敬子弟兵!致敬醫護人員!除夕夜他們出征了!來自人民軍隊的醫務工作者從多個方向出發馳援武漢,致敬!致敬
長安百平援筆寫“防”于長安居以增強人們的防控意識!
書:救人之醫,衛國之師!筆贊奮戰在防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筆贊鐘南山院士:國家有脊梁,終南見高崗。
作為非典期間的首席專家,同時又是此次新肺炎防治高級專家組的組長,84歲的鐘老始終奔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我們為有這樣的權威專家而感到驕傲!!為鐘老點贊!
《戰疫》
疫情改變了過年的詞意
過年不再是歡天喜地
戰疫在江城打響
封城告訴了戰疫之激烈
醫生成為沖鋒陷陣的勇士
援醫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出征
戰疫全面展開
人人參與了自衛之戰
堅定的信心
科學的防治
精準的施策
全力的應對
奠定了戰疫之必勝
2020.1.30日晨
長安百平于長安居
希望帶給您平安吉祥
并堅定必勝的信心
筆贊“用生命守衛生命”的我戰斗在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
防瘟阻疫寫“火神山”畫“雷神山”,從1月24日開始,在武漢市蔡甸區的知音湖大道武漢市職工療養院所在地,己建成擁有1000張病床的武漢火神山醫院。還將再建一所擁有1300張病床的雷神山醫院。
塑一尊“凝重”
把憂心藏在心里
雕一尊“堅毅”
把責任信任扛起
塑一尊雕像
命名---“防疫”
記錄一個事件
銘記一個“防疫之中國”
有感救人之醫衛國之師!敬書衛士!
長安百平寫“逆行”,點贊致敬奮戰在防疫一線的“逆行者”他們用生命護衛著生命!
書“奔赴”筆贊奔赴在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
寫“驚悚”、書“感恩” 。 寫“驚悚”,寫比疫情更加讓人驚悚的是對奮戰在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工作在基層的后勤保障人員工作的麻木!書“感恩”!感恩在前方用生命守護生命的醫護人員和在地方日以繼夜工作著的人們!
戰疫打響了,她們請戰了,她們剃頭了,她們斷發了!
項文有感寫 “剃度”
美麗的白衣天使/“剃度”了/她們為了/救死扶傷的信仰/“剃度”了/她們為了/戰疫的勝利/“剃度”了/她們為了/科學的防疫/剃度了/她們剃去了/美麗的秀發/遮去了/才情的麗顏/綻放著/美麗的心靈/展現著/白衣天使/戰士的風彩。
這場戰“疫”,我們欠社區工作者一個贊!
在這場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疫”中,軍人和醫護人員值得我們敬仰和點贊。在“戰疫”的大軍中,還有這樣一群特殊的“戰士”,同樣值得我們稱贊。他們的“戰場”在大街小巷,從疫情爆發至今,他們無時無刻不“戰斗”在防疫第一線,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呼叫:“社區工作者”。
一一 書“災難教育”說特殊時期的特殊教育。目前我們不是停課不停學,如何把耽誤下的課程?上來, 而是如何把疫情和災難變成教材,做好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構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從容不迫、堅韌不拔,愛國愛民的奮斗精神和家國情懷。
錄記《戰疫賦》
己亥末,庚子春,
荊楚大疫,染者數萬,
眾惶恐,舉國防,皆閉戶,
道無車舟,萬巷空寂。
然外狼亦動,垂涎而候,
華夏腹背芒刺。
幸龍魂不死,風雨而立,
醫無私,警無畏,萬民齊心。
政者、醫者、兵者,
扛鼎逆行勇戰矣,
商客鄰家百姓仁義鄰邦獻物捐資,
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能者竭力,萬民同心!
月余 ,疫除,終勝。
此后百年 ,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書“因為有你天下安然”筆贊奮斗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和社區工作者!
個人簡介:
項百平筆名項文,城市雕塑專業畢業,師從原西安美術學院徐人伯老師,書畫家王延年老師,中國甲骨文書法藝術研究會會員。大秦嶺文化藝術聯合會甲骨文書畫藝術研究會主席,中國詩書畫研究會陜西分會副會長,華夏甲骨文書畫藝術研究會主席,西安市雁塔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藝術成就:
標志設計:標志設計先后榮獲西安兩岸高校論壇、西安FM104.3 交通旅游廣播、上海浦東新區、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龍城普法、雙魚島、齊白石書畫研究會、青海湖旅游、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金陵美術館等標志設計一、二、三等獎優秀獎及入圍獎等獎項。
雕塑作品:雕塑作品《迎來日出送走晚霞》入展《第七屆高原高原中國美術展油畫雕塑展》雕塑設計分別榮獲中國農民工博物館、漢川市福星中心城市雕塑設計二、三等獎;
書法作品:甲骨文書法作品入展"中國甲骨文發現120周年2019年世界中文日聯合國總部甲骨文書法藝術展",書法作品榮獲"東方美"全國詩聯書畫大賽銀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華魂"書畫大賽金獎。書法作品入展"出彩海南"2019首屆全國書畫藝術品展,書法作品入展西安市首屆自作春聯展、講好西安故事弘揚翰墨風采家風家訓書法展、惠州市廉政書畫展、中俄書畫展、中奧書畫展等國內外書畫展。并被黃帝陵、倉頡大禹、八路軍辦事處、西安理工大學書畫院等紀念場館及藝術場館收藏。絲綢之路萬里行古文字書法作品以國禮贈送東盟十國。
論文:著有《甲骨文我解》、《魏碑字體的形成》、《陵陽遺址古陶文我解》。其中《甲骨文新解》入選《中原第二屆中國書法論壇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