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日報 —記紅緣軒藝術館創始人劉太勝
劉太勝,字大勝,號墨圣齋主,著名毛體紅色書法家,紅緣軒紅色文化創始人。幾十年筆耕不輟,博采眾長,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作品見諸于國家級刊物,多次參加全國性大展并獲獎。民政部、山東商務廳、韶山毛澤東紀念館均有其作品收藏。劉太勝的毛體深得主席書法精髓,大氣豪邁,俊逸瀟灑,被著名毛體書法家賀惠邦稱贊為毛體書法難得的后起之秀。
目前,筆者應邀對劉太勝老師進行了采訪。紅緣軒位于十笏園文化街區濰州書畫城五樓,在各種特色的書畫創作室中以毛主席詩詞書法和紅色主題版畫創作展示,格外引人矚目。記者來到紅緣軒藝術館的時候,正趕上劉太勝老師應井岡山020商貿中心主任之邀題寫匾額。只見劉老師凝神聚氣、運筆如風,揮毫潑墨,筆走龍蛇,“舌尖井岡”四個大字噴涌而出,一氣呵成,把毛體書法的豪放俊逸體現得淋漓盡致,而且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
經劉太勝介紹得知,紅緣軒藝術館創建于2014年12月。藝術館立足紅色文化與實體產業相結合的創新實踐,努力打造紅色經典文化系列。作品有紅色版畫系、毛體書法系、手工雕刻系等,業態涉及紅色文化的策劃、設計、推介、制作、實施等不同領域。近年來,劉老師先后參與了“建黨95周年紅色文化展暨濰縣戰役”、“紅色文化學社”、“紅色版畫研究院”等活動的組織與策劃實施。
2015年12月,劉太勝在十笏園文化街區成功舉辦了毛澤東誕辰122周年毛體書法藝術展,并成功申報2016年中宣部關于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重點項目,在濰坊文化藝術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談及劉老師創辦紅色文化的初衷,劉老師介紹說:“我與紅色書法結緣是在2000年左右。本來我的專業是油畫,毛主席是我崇拜的偶像,接觸到毛體書法后,被主席他老人家那種瀟灑飄逸的書法風格深深吸引,于是開始潛心學習和研究,并在書法創作實踐中萌生打造紅色文化系列的念頭,這才開始往這個方向努力,一步步走到了今天,開始了我的紅色長征。”
劉太勝對紅色文化的熱愛不僅僅停留在紙上,從2016年開始,劉太勝先后到井岡山革命老區、革命圣地延安等地學習考察,重走長征路,體驗紅軍精神和紅色文化的魅力,更加堅定了他走紅色文化新長征的信心和決心。 “我覺得與其說是我選擇了紅色文化傳播這項事業,倒不如說是我被時代和命運選中了,因為當下社會太需要一種精神,一種信仰。”談到當下紅色文化的宣傳,劉太勝有自己的見解。
劉太勝認為,紅色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傳承紅色精神、發揚紅色文化,已經到了非做不可的時候,而且時不我待。民族精神要薪火相傳,紅色文化是我們民族近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代中國人的信仰發源地,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和義務傳承和發揚紅色文化,把老一輩革命家的奮斗精神傳承下來,讓紅色文化經典傳承下去,重新打造現代人的精神信仰和人生觀、價值觀。
在劉太勝看來,紅色文化宣傳不是喊口號,要落地開花一帶一路一步一個扎實的腳印走下去。要有社會共振效應。傳播紅色文化,推進紅色文化進校園是劉太勝一次有意義有價值的運作。“我想通過與學校合作,先從小學生開始,把最優秀的最具正能量的作品呈現給孩子們,讓他們從小心里就有一顆紅色的種子。”
2016年12 月26 日,在毛澤東誕辰日這樣一個莊嚴的日子里,濰坊市倉南路學校舉辦了一個特別的頒證儀式。劉太勝接過學校張愛國書記頒發的大紅聘書,正式成為倉南路學校紅色文化校外輔導員。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幾經努力,終于結出了第一枚紅色果實。倉南路學校副書記王希文告訴記者,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以弘揚和傳承紅色文化作為支點,學校與紅緣軒合作,成立中共濰城區倉南路學校倉南學社,致力于紅色文化進校園的推廣和試點。
“現在,弘揚和傳承紅色文化正成為我校辦學的一大特色,大力弘揚紅色文化精神,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劉太勝的這一善舉受到了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贊揚。在社會各界也引起了廣泛關注,反響熱烈。“讓紅色文化嵌入孩子的心靈,讓紅色文化根植于孩子的心底,讓紅色文化伴隨著孩子健康成長。”這是劉太勝的紅色信念,也是劉太勝的紅色長征。”作為紅色文化進校園的倡導者和踐行者,讓更多的學校推廣和普及紅色文化是劉太勝一直堅持的事業。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劉太勝老師看來,紅色文化的宣傳任重道遠。紅色文化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也是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弘揚和發展紅色文化是中華優秀兒女的神圣使命,也是劉太勝的崇高信仰與追求。正是這份執著精神,讓他在推廣紅色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定,越走越自信。我們有理由相信,劉太勝和他的紅色文化新長征也一定會越走越寬闊,越走越光明。燎原紅色文化星火,點亮民族寶貴精神。堅信劉太勝及其創辦的紅緣軒明天更加輝煌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