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潛心筆墨中 縱情山水間
記者 郭宏慶
在一間四十平方米見方的畫室里,一位氣質儒雅的男士正在一幅八尺山水畫前踱步,時而輕皺著他清秀的眉,眼鏡后的長眸透出若有所思的眼神;時而退遠,瞇縫著眼睛,撇著嘴,細細端詳著對面墻上的畫。然后再快步走到畫前,拿起筆渲染起來,接著停下來,再退遠看,周而復始,那幅山水畫慢慢顯現出雄渾之氣!“最后的調整是一幅山水畫最關鍵的過程,處理得當,能使畫面更加完美和諧。”他緩緩說道。
他,叫孟凡,是一位擅長畫山水的畫家。
畫筆,曾擱置二十年
孟凡今年五十二周歲,中等身材,白凈而圓潤的臉龐常帶著微笑。他正在畫的山水畫起名《云峰清泉》,畫的是九峰山的風景,畫面前景是潺潺的溪水,山石跳躍在溪水中,兩岸巖石間長著古松、喬木,姿態各異,靈動灑脫;畫面的視覺中心處是一座主峰,峰巒起伏層層疊疊,是水墨層層渲而成,穩當地矗立著;主峰左側細細垂著一條白練樣的瀑布,從淡淡的遠山而來,仿佛從天而降,瀑布自上而下與溪水銜接,貫穿畫面,使畫面變得氣韻生動,完整協調。“這幅畫畫了一個半月,我每天畫四個小時。”孟凡說。“畫畫的過程很享受,畫著畫著,整個人就進到畫里了。”“可是畫完后就感覺很累,可能還是上了些年紀吧。”說起創作的艱辛過程,孟凡不禁咧著嘴笑了。
孟凡自幼喜歡畫畫,1986年,他開始跟著溫六恩老師系統地學習繪畫,從石膏像素描畫起。兩年后,他開始學習寫意花鳥畫,經過不懈努力,他的畫兒漸入佳境。在1991年溫六恩老師在昆區文化館舉辦的三人聯展上,展出了他的作品。
之后,孟凡的藝術道路突然發生了轉折,他對畫畫越執著,反而畫得越不好,發展到后來,干脆一筆也畫不出來了。于是,他開始擱筆不畫了。沒想到這一擱筆,就擱了20年!2011年,他看他的大舅哥畫畫,忽然就感覺想畫了,朋友們也都勸他重新拿起畫筆,于是他又開始畫起了國畫。一開始學畫竹子,然后畫梅蘭菊,當時買了大量的鄭板橋、吳昌碩、齊白石等名家的書籍,埋頭臨摹起來。當時他從包鋼下班一回到家就開始臨摹,每天畫兩三個小時,經過不斷揣摩、領悟,畫技突飛猛進。“可能是和人生閱歷有關,當時我也能靜下心來了。”孟凡這么認為這段轉折。
山水,一路走一路畫
孟凡個性隨和,愛交朋友,也經常向名師求教。2015年,孟凡結識了包頭山水畫名家劉俊賢老師,開始學習山水畫,這在他的藝術道路上也是另一次轉折。他與劉俊賢老師還有其他幾位畫家,經常結伴出游,師從造化,到真山真水中領會山水畫的真諦。
包頭周邊的九峰山、固陽一帶的山脈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浙江的雁蕩山他們就去過兩回,四川成都的古鎮、云南麗江、玉龍雪山、太行山,他們走到哪里就畫到哪里,在大自然里,在風景如畫的高山名川之間,孟凡感到他的心被凈化了,他所繪制的山水畫也漸漸地多了點滴靈性,畫技也隨之提高了。這樣的“游山玩水”常常一走就是一個多月,他們在生活上節儉,然后把大量的精力和金錢投入到創作寫生中去,積累了大量的素材。
孟凡拿起一幅秦皇島祖山的風景畫,畫面空靈,在峰巒疊嶂中云霧繚繞,“這幅畫里的云畫夸張了,藝術來源于生活要高于生活”,孟凡已經把山水的素材運用靈活,漸漸達到自由之境。
下鄉,畫畫兒給農民
孟凡是包頭文聯的文藝志愿者,經常會隨著文聯的送文化下鄉活動去固陽縣、土右旗、達茂旗滿都拉口岸等地進行文化筆會,把畫作送給農民、部隊戰士。看到農民們欣賞著他們的作品,孟凡心里無比的高興。他說:“2014年,中國美術家協會來包頭送文化下鄉,我就是受益者,當時得到了國畫名家甘長霖老師、蘇柏鈞老師的指點,學到不少的繪畫知識和技巧,現在我們‘文化下鄉’,也希望給農牧民們帶去文化藝術的種子,讓更多的人受益。”
給過不懈的努力,孟凡的畫作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17年山水畫在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七十周年《內蒙古美術作品展》上獲得三等獎,2018年畫作《九峰晨曲》入選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國美術展,今年又有兩幅山水畫作品入選我市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美術作品展;孟凡現在已成為內蒙古美術家協會會員,在包頭美協擔任副秘書長,同時是包頭政協書畫院院士。
山水畫的境界是無窮盡的,畫山水的過程也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愿孟凡在追求山水畫創作的路上越走越越遠,越攀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