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些由于人類的所作所受傷或者成為孤兒的動物們,我們別無選擇,必須要去照顧他們。
——采訪中的野生動物保護者
THE ORIGIN
01
新冠肺炎疫情與野生動物
2020年,我們度過了一個特殊的春節,窗外本應是車水馬龍的場景,卻被沉寂取而代之,通明的燈火孤獨地閃爍在大街小巷的角落。這一切,都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在這場疫情中,一幕幕獵食野味的影像令人震驚和心痛廣為流傳,活孔雀、活竹鼠、活鱷魚等等,一系列大家熟悉的野生動物赫然在列。經科學研究證實,藏在其背后,這血淋淋的野生動物交易,很可能是本次疫情的誘因。
呆在家中的我,瀏覽相關信息的同時,一直在思考,作為一個中國青年,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學生,關于野生動物保護,我能做些什么?
于是,帶著這樣的思考,我搜集和查閱了相關資料、文獻并采訪了相關人士。接下來,我將從課內教學、社團活動、校外拓展三個方面對在我國和肯尼亞的野生動物保護教育進行對比,然后分享一些野生動物保護的經驗和認識以及一個學生能怎樣貢獻出自己小小的力量。
TEACH
02
野生動物保護培訓與教學
在肯尼亞,政府或野生動物保護組織會周期性地對當地部分教師進行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公益培訓。之后,教師們會帶著專業的教學材料和方法對學生進行相關教育并進行多樣化的檢測保證教學效果。
這次,我們來到了肯尼亞社會公益組織長頸鹿中心。在教育部門Judy的專業分享教學下,我們了解到,肯尼亞生活著三種長頸鹿亞種,非洲生活著九種亞種。神奇的是,肯尼亞的三種長頸鹿不僅行為上無明顯差異,而且還可以生活在一起,在經歷不可描述的事情后生出小寶寶。據了解,一般情況下,在被救助的長頸鹿寶寶成長到三歲時,專業人士就會將他們放歸自然,以便它們能夠在野外學習尋找食物。(其他動物也類似)
而回到我國,在我國的九年義務教學中,學生們能接觸到的野生動物保護知識,一般是在生物課本上,而且篇幅相對較少,主要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動物在自然界的作用”中。而我通過對我身邊朋友的問詢和自己的回憶發現,在生物課上,大部分教師在講授與動物保護相關考點外,其余的課外拓展基本上為零。大多數學生表示,對于動物保護的知識,他們主要選擇的是機械式地記住知識點,用來應付考試。
為什么會這樣子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整個社會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視程度有限,而反映在教育部門、學校和學生的具體體現為:
第一,在教育部門設計編寫教材和考綱時,會忽略相關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教育方法缺乏多樣性,考察方式也不夠靈活。
第二,在學校更加重視成績與升學的情況下,老師需要面臨績效考核、行業競爭和來自升學壓力,他們自然會優先去傳授在考試中更加重要、有用的知識,從而忽略了課外的拓展。
第三,學生本身對野生動物保護知識的興趣有限,而由于社會各層面缺乏重視,他們很難也不會想到在課堂之外培養相關興趣,獲取相關知識。(這一點也會在接下來詳細闡述)
CLUB
03
野生動物保護社團活動
據統計,肯尼亞有5000萬人口,有超過7000千所學校開設了野生動物保護的社團。在學校老師和校外公益組織的幫助下,大部分社團每周會開展野生動物主題相關的工作坊、講座和時事新聞分享等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的保護意識和知識儲備。
這次,我們來到了肯尼亞野生動物俱樂部(KWC),通過俱樂部相關負責人Gabriel的介紹,他們已經在全球建立了超過5000個社團,每年會發行三冊名為Komba的雜志。雜志內容不僅包含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并且還會以學生易懂的語言轉述出來,幫助學生理解。除此之外,它還歡迎全球的學生投稿,收錄了部分與野保相關的作品、文章和攝影等等。
而回到我國,經調查,在我國教育資源較為豐富、教育力量較為發達,常住人口1300萬(2018年數據)的深圳,近1000所深圳中小學中野生動物保護社團的數量不超過20個。這個數據說明,在大多數的深圳中小學里其實是沒有野生動物保護社團的。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在全國的各大中小學里,有關野保的社團寥寥無幾。
社團活動是普通學生能在課外較為長期、高效和低成本地獲取自己感興趣的課外知識和技能的最主要途徑之一。在野生動物保護社團的數量屈指可數的大背景之下,更不用指望學生能通過依托于社團開展的活動對野生動物保護有進一步的了解了。
當然,這也從側面說明,大部分學生本身對野生動物保護這個主題不夠感興趣,不夠重視。并且也說明,除了學生本身,大部分當地的社會組織也同樣沒有意識到可以和中小學建立聯系合作,通過社團開展較為可持續性的活動從而從小培養學生們的興趣和保護意識。
ACTIVITY
04
野生動物保護校外實踐
在肯尼亞,政府組織肯尼亞野生動物管理局,會定期(如在植樹節)開展面向中小學和高等院校的野生動物主題的論文和實踐比賽,提供了讓學生提出可行和實用的野生動物保護想法并在現實中落地的機會。
不僅如此,學校每學期會多次組織學生去動物孤兒院、動物園等相關地方進行一天或多天的實地學習活動,配備專業的講解,讓孩子們對野生動物保護有了更加直觀且深刻的印象。
在本次動物孤兒院的經歷中,我們便遇到了一群來自車程十個多小時的學校學生,他們正在進行為期3天野生動物保護主題的班游。我們和其中三個孩子進行交談,在過程中發現,他們都對野生動物保護有著濃烈興趣和一定的了解,其中一個孩子還希望將來能夠成為專業的野生動物保護者。
而回到我國,以“去動物園”這件事為例,一系列資料搜查和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去動物園僅僅是為了娛樂,而不是為了了解到更多野生動物相關的知識。大多數人進入動物園,是抱著走馬觀花的心態,看到動物園里動物的表演,也更多感到是自己被“取悅”,很“滑稽“和“有趣”,停留在對動物的行為、形體的審視、評判、選擇上。極少有人在觀看動物時,會意識到,它和我們一樣也是生活在同一個地球大家園上的鮮活生命,也有痛苦呢?較少有人去反思動物園存在和某些作為的合理性,動物園的存在到底是囚禁了野生動物,泯滅了天性,還是成為野生動物保護的推動助力呢?動物表演到底是殘害了動物,還是推動了對孩子、成人的野保教育呢?
對于動物園存在的合理性,目前國際上也是存在爭議的,而這些爭議和思考,不僅我國學生對此興趣寥寥,知之甚少,連成年人對此了解也十分局限,如果沒有更多思想碰撞的基礎,我們又談何去更好去做到保護野生動物呢?
什么會這樣子呢?我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 學校老師與學生一樣,并沒有重視這類活動的教育意義,沒有做好監督和帶頭作用。
第二, 校方與動物園關于此次活動設計不到位,導致趣味性和專業性不夠,學生們的體驗感不好,從而不愿參與其中。
第三, 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課外活動的數量和形式十分缺乏。據了解,以深圳為例,深圳有關于中小學財經素質教育的課題組,并有一定的經費,卻從未設立過中小學野生動物保護的課題組的相關課題進行進一步探究。
IMAGE
05
野生動物與國家形象
一直以來,我國因為與野生動物相關的一些事件,國際形象遭到了嚴重打擊。
比如,直到2017年12月31日,我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合法象牙市場,直接驅動了全球范圍內的大象盜獵。2018年初,我國象牙貿易禁令正式執行,但象牙走私至今仍未完全根除。
再比如,我國是穿山甲的最主要消費市場。非法貿易報告顯示,我國市場對穿山甲的需求助長了非洲和亞洲的走私犯罪活動。近十年來,全球范圍內有100多萬只穿山甲被捕獲,其中約1/10走私到我國。而在主要疫情爆發地之一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同樣進行著被證實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穿山甲的販賣。
目前,在國際上有這樣一種聲音:“中國人吃光了自己的野生動物,還吃光了東南亞的,現在威脅到非洲了!”這不僅僅是形象和面子問題,這些事情也對在其他國家旅行、工作、生活的中國人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引發偏見和歧視。據我在肯尼亞的朋友Eric就曾說道:“有一次當我在一個餐館吃飯時,旁邊的一對中國夫婦被當地人怒吼著讓他們趕緊離開這里...”是的,一個人如果不尊重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就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當然了,在這次疫情爆發之后,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我國政府及相關民間組織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關注度持續上升。如,今年2月11日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緊急立法:廣東立法嚴禁農貿市場、餐飲單位、商場超市、電商平臺等交易、消費場所開展野生動物交易、消費活動;近日,以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教授為首的課題組提出擴大野生動物保護法適用的范圍、提高行政處罰標準和健全野生動物食用和交易的監管機制等一系列建議。
同樣,我也看到,Conservation Entterprise Africa的CEO Moses Kanene對近年我國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努力和成果的肯定。
YOUTH
06
野生動物保護:我們可以做什么
野生動物保護并不是一個遙遠的話題,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國青年和學生,我們可以做的,不僅僅是遇到疫情后的反思,而是應該將這一切踐行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一,沒有買賣,沒有傷害。以身作則,不吃野味,不買象牙等相關野生動物制品。有時候,當我們的朋友和長輩因為好奇、存在炫耀心理和養生需求要吃野味的時候,我們應該敢于站出來,勸說他們、阻止他們。與此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向他們慢慢地普及一些相關觀念知識,讓他們了解保護的重要性和放任的嚴重性。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他們。
第二,在進行研學或者擁有自主學術課題的時間時,我建議,除了自己專業方向相關的研究課題,我們也要關注到更多更有社會意義的主題,比如野生動物保護等等。因為這些同樣能增強升學和就業時的競爭力。因為我們除了學術,還有對整個社會的責任與擔當。沒有任何學術學科是能凌駕于社會生活之上的,只有更多的了解社會、關注社會,對其他的生命個體具備一定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才能真正的讓你自己的專業發光發熱,并能造福他人。
第三,在校園內,我們可以找到有相同興趣的人一起成立學校社團,并積極和當地的社會組織合作,在老師的幫助下開展相關活動如研討會、講座等活動,加深相關知識儲備和認識。在用這樣的方法做出一定成效之后,我們可以復制管理、運作模式到其他地區及學校,共享資源,影響更多的中國青年。
第四,結合自己的特長和愛好為野生動物進行宣傳,如寫作、攝影、繪畫等等,我們可以完成相關的一些文章、短視頻、畫作,通過在網絡平臺或線下進行傳播分享。特別當我們有機會接觸到國外的朋友時,我們更應該積極地分享我們中國青年的最新行動,減少偏見,講好中國故事,提高我們國家的國際形象。
第五,在我國部分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民間組織、基金、博物館的網站和平臺上,有著許多渠道面向群眾收集意見,我們也應該積極反饋意見。比如,最近上海自然博物館發起了一個關于野生動物保護的調查,我們就可以積極參與;而當未來我們遇到疑似非法野生動物販賣的商鋪或人,我們也可以114查詢當地的“森林公安”的熱線進行電話舉報投訴,或艾特微博相關大V進行反映。
最后,我堅信著,盡自己的努力,即使是螢火,也能在這個社會中發出屬于中國青年的聲音,發出屬于中國青年的光芒 !
接受調研組織和個人簡介
Moses Kanene:曾在哈佛大學學習,之后又在內羅畢大學獲得政策管理的博士學學位。曾在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工作,現在擁有自己的社會企業非洲環保公司Conservation Entterprise Africa,從業10多年,擁有豐富的野生動物保護經驗。
肯尼亞野生動物俱樂部(WCK):是一個由肯尼亞學生在1968年成立的慈善、非營利性組織。這是非洲大陸上第一個這類保護教育方案。1986年,WCK入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500強榮譽名單。
內羅畢動物孤兒院:下屬于肯尼亞野生動物管理局,位于內羅畢國家公園。它為野生動物治療和康復中心服務,并提供給學校等組織參觀學習的機會。
長頸鹿中心:是由非盈利組織非洲瀕危野生動物基金會(A.F.E.W. Kenya)創建的,主要目的是教育肯尼亞的在校兒童和青少年,讓他們了解肯尼亞的野生動物和環境,同時讓當地和國際游客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長頸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