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考試成績,幾乎都是對刻苦學習的學生不公平的評價。
但這種不公平并非是試題泄露或者考試作弊,現代考試真正地依靠政治經濟學原理和高科技促進了考試水平的發展,露題或作弊的機會已經變得非常微小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考試是相對最公平的人才選拔機制,如果不是這樣,考試制度不會延續幾千年,趙茂奇也不會提出“瓶蓋法則”。
可是,記者就向趙茂奇提出疑問:“絕大多數學生都很勤奮很刻苦地學習,為什么絕大多數學生最終成績還是很一般?”
趙茂奇坦言:“除去智力因素,把‘刻苦學習’和‘考試成績’劃等號,是很多家長很多老師很多學生的認識誤區。”這就是趙茂奇瓶蓋理論闡述的“不對應”現象,即:一個學生即使非常認真非??炭鄬W習,最后沒有取得良好的成績,家長和老師仍然會認為這個學生沒有刻苦認真學習,可是他們并不知道:
考試不是一個只靠認真刻苦的游戲,或者說,考場從來不存在你是否認真刻苦。
趙茂奇說:“現代考試的任何類別任何科目都蘊含了極為精妙的政治經濟學原理,任何一場考試都是依靠大數據、學科建模和隨機情境來命制試題,不僅僅是大型考試,平日里我們的老師進行的隨堂檢測也是建立在政治經濟學原理上的”。
這個原理的原理就是“瓶蓋理論一三法則”(瓶蓋理論共十三條法則,我們最為熟知、最著名的是“瓶蓋理論一三法則”,簡稱“瓶蓋法則”),“瓶蓋法則”對此主要闡述了兩個觀點:一是學生的“正考試期望值”;二是“高頻定律”。
“瓶蓋法則”認為:學生希望每次考試試題的離散性隨機變量的“正考試期望值”是思想嘗試試驗中每次可能的結果乘以其結果概率的總和。換句話說,“正考試期望值”的隨機試驗就是學生憑主觀判斷對不同試題抽取過程中重復多次的平均數,便基本上等同“正考試期望值”所統計的數。注意:學生的“考試期望值”必須為正數才有意義;如果這個期望值為負數,那么,對于當次考試來說,這種所謂的認真刻苦似乎就沒有其實施的現實意義。
而“高頻定律”是“瓶蓋理論”最早闡述的數理建模極限定律,設定在考試隨機抽取試題的大量重復出現中,往往呈現幾乎必然的規律(比如:幾乎每年都對某個知識點的考查),這個規律就是“高頻定律”。趙茂奇假設P(蓋)是G(瓶)N次獨立試驗中的次數,且知識點考試角度是循環變換的,則:
0.13(P
)G=PG
“瓶蓋法則”把該知識點考出的概率設定為13%,用小數表示為0.13,當G足夠大時,該知識點或者試題出現的頻率將幾乎接近于必考的概率,即高頻適應性。明白了“高頻定律”統計學原理,輔以學生的“正考試期望值”,“提高考試成績于無形之中”:學生運用“瓶蓋法則”計算每個階段或者每次考試中各個知識點提取的可能結果的概率付出認真刻苦才是高效的備考。
我們先說一個最簡單的教學活動:現場提問。
規則是這樣的,課堂上老師講知識點,講完一個知識后會問學生“懂了沒”?學生回答“懂了”,老師接著下一個知識點的教學,你是不是覺得這很正常?你在認真聽了一個知識后感覺懂了明白了,你會不會覺得這課堂不錯,老師講的我能懂!恰好你心情也不錯,第一個知識點你就弄懂了!這時候老師對同學們說,我們接著學習第二個知識、第三個知識……到本章知識講完了,老師還問你“懂了嗎”?你會怎么回答?相信絕大多數學生會說“懂了”(盡管有的學生對第一個知識之后并不懂,盡管有的學生對有的知識并不懂,但是為了維護自己“不笨”的面子,為了“從眾”,絕大多數學生都會這樣回答),假如我們把本章不懂的知識設定為13%,你覺得才這么一點不會,十個知識有接近九個都懂了,算了吧,慢慢消化吧!好了,這節課就這么結束了。
然而你做夢都想不到的是:就是這小小的13%%,最后卻讓你在考場上考得一塌糊涂。
這小小的13%可能會出的考點看起來并不起眼,但配上“瓶蓋法則”的“高頻定律”,就成為制約絕大多數學生考試成績提升的關鍵阻力!趙茂奇運用政治經濟學原理和數理建模進行了假設實驗,指出13%N的空白盲區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造成知識的真空,N表示13%出現的次數,當N足夠大的時候,13%就會足夠的擴大化,等到了考試前你的時間非常緊張的時候,你卻幻想著用13%的時間來攻克曾經被你足夠擴大化的13%的知識點,如果你不是神童,那你的這個想法基本上就等于空想。
“瓶蓋法則”的計算原理和公式并不是很復雜,可是現實生活中有87%的學生和家長都看不懂,看不懂沒關系,我們只看最終的結果,考試試題中有13%的考點你可以放心地說“我能確定肯定沒問題”,剩下的87%處于糊里糊涂的狀態中,只能抱希望于批卷老師判你的試卷時“手松一點”。
說到這里,可能有的人會說,我認真刻苦的程度無人可比,我每節課對每個知識點都不留空白,都要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樣是否會破解“瓶蓋法則”?趙茂奇強調:就算如此,你仍然是面臨著成為“絕大多數成績一般”的學生中的一個分子,這里涉及到“P值無限擴張”和“必考點無知化定律”,即:誰對“瓶蓋法則”談到的13%高頻定律(必考點)掌握的比率大,誰考好的機會就大。
考試的結果最終與學生在課堂上的負13%值相關!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累積”,只要學生不停地學習不停地參加考試,就會不停地擴大13%的知識盲點,考得優異成績的學生人數就會越來越少!所以,千萬不要因某次考試成績以為某個學生有多聰明,你要慶幸該學生這次考得好是因為其13%的知識盲區不是更大的擴張而已,趙茂奇談到的“絕大多數學生很認真刻苦,而絕大多數學生最終的考試成績仍然很一般”的道理正源于此。
再以初中道德與法治中考為例,考試試題中涉及的考點幾十個,你去復習哪個知識點?你不復習哪個知識點?你的有效時間是多少?你的精力是多少?你的理解程度是怎樣?把這些問題一梳理,相信大多數學生都傻眼了,時間根本不夠用。就像公務員考試一樣,行測考試130道題,只要給考生足夠的時間,每個考生都可以考得很好,問題是:時間非常有限,絕大多數考生根本沒辦法認真做完每道題,也就是說絕大多數考生最終必須面臨“雖然很認真刻苦但是仍然考不上”的結局。
對此,趙茂奇作出進一步的解釋:每一個知識點被考出來的概率是相等的,在相對很有限的時間內,假如某學生復習的時候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些知識點上,如果考試考出來的知識點和該學生注意力關注的這些知識點符合,那么該學生就可以考出優異的成績;相反,如果考試考出來的知識點和該學生注意力關注的這些知識點不同,則被迫陷入“很認真刻苦卻考不出好成績”的怪圈。
根據“瓶蓋法則”原理,假設某次考試要考查13個知識點,那么就意味著至少會有13種考試結果,將你的全部精力用在對某一個知識點的認真刻苦上,即使確實考出這個知識點,則獲得的成績為“1/13的概率,得分7.69”,加上“12/13的丟分率,失去92.31分”,(當然,事實上是不可能出現這樣只“專注于一個知識點”的現象)。但是,按照“瓶蓋法則”的解釋,選拔性考試錄取率是低于13%的,在幾乎每一次考試中,綜合成績真正優異的考生是低于13%的。也就是說,如果每個學生每次關注的知識點都與考試無正相關,那么,最多只需要13次考試,該學生就會推進“學困生”的泥潭,甚至一輩子爬不出來。
同理,趙茂奇認為:學生如果能抓住所有知識的13%(必考點),就可以獲得該考試87%的分數;如果你只是憑借自己的認真刻苦要把87%的知識甚至所有所學知識弄懂弄透徹的話,那么可能面臨的結局就很不如意,也許就只能獲得13%的分數。
因此,趙茂奇認為:考試給每個學生提供了天然的“考試期待值相關度的檢測環境”。
可是,絕大多數學生永遠不會知道,與自己對賭的不是運氣,不是學霸,也不是命題人,他們是在與政治經濟學高手對決,考出優異成績的可能性能有多大?
今天我們就來深入了解一下趙茂奇的——“瓶蓋法則”。任何學生,只要不突破這個法則,你在人生的學習生涯中的最終結局只能是“成績很一般”。
“瓶蓋法則”強調的是:設定一個特定的考試中,學生擁有的考試期望值為正的前提下,只要認真刻苦掌握好所有考點的13%(必考點),即可獲得優異成績的公式。此法則不僅適用于學生面對的考試,還適用于學校管理、班級管理和大部分社會現象之中。
趙茂奇是怎么從教育教學行為中總結出來“瓶蓋法則”的呢?
這個還要從2015年6月11日說起。某領導打電話給趙茂奇,請他幫忙給遠在太原上初三的好朋友的孩子小A進行政治學科考前輔導,推是推不掉,但這里的問題:一是時間太短,學生還要正常上課,只能利用星期六晚上趕來聽講,上課時間只有兩個小時;二是三年的知識怎么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消化?三是這個學生三年來的最高政治成績只有52分。趙茂奇雖然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這一次也是一個新挑戰。利用等待小A來聽課的空檔,趙茂奇腦子里進行了快速激烈的思考——哪些知識點會考?哪些知識點會怎樣考?哪些題型會增加?哪些地方易出錯?考試成績一直相對滯后的學生如何快速實現突破?……趕在小A到來之前必須弄清楚這些。這個空檔區使趙茂奇突然發現了“那么多知識點,命題人考查的也就13%的規律,只要找出這13%的必考點,那就一定能考好,瓶蓋法則就是在這樣的突發情境中產生”。事實證明了這個結論的正確性,小A在當年中考中政治考了69分(滿分75分)。
隨后,趙茂奇在班級管理中進行了“瓶蓋法則”的應用性實驗,創建了“火劍班”聲動一時。趙茂奇采取“抓住前面13%的學生”建立了“大毛敢死隊”,在中考中全呂梁地區前10名他的班考入3人(張辰濤全市第二名、王昊全市第二名、王家豪全市第八名);采取“抓后面的13%學生”使該班沒有一個掉隊的(全部達到600分以上)。趙茂奇還把“瓶蓋法則”應用于學校管理和教學管理中,提出:一個學校的“好”熬不過13年;一個好的做法如果堅持不了13天就很難形成習慣;一個問題如果有13%的學生沒聽懂責任不在老師;一個班級抓住關鍵的13%的人就實現飛躍發展;一個學科的小章節流動最佳時間點是13分鐘或13小時;一個學生抓住考點的13%就能考出好成績來。再拓展領域去思考:你身邊生意火爆的飯店紅火的超過了13年的有幾個?一種款式的衣服流行超出13個月的有多少?一個人“運氣很好”的超過13年的有幾人?歸結到底:是因為你永遠無法戰勝“瓶蓋法則”。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算算,趙茂奇在他的“瓶蓋法則”中的這個13%是怎么樣得出來的,觀察一下在生活的各個領域,是不是這個13%都是用之而很準的一個規律?如果這個都沒有算明白,那不但是教育工作者無法應對考試應對班級管理應對學校管理,而且是家長無法應對教育孩子處理親自矛盾等,甚至就絕大多數的社會問題都可以說是百分百必輸了。
有心的學生每一次面臨考試的時候,都會謹記“瓶蓋法則”;而作為無心的學生,除了“認真刻苦學”和心中默念“上天保佑”外,會了解“瓶蓋法則”蘊含的知識嗎?
所以說,趙茂奇的“瓶蓋法則”不僅僅只是教育問題中的一個政治經濟學統計原理,更是一個值得好好研究的普遍規律,弄清這神奇的13%,那你就厲害了!
怎樣才能弄清這神奇13%的算法,怎樣挑戰“瓶蓋法則”的界限呢?歡迎大家關注趙茂奇的最新教育專著《大瓶小蓋》,或加作者微信:PG416862116)
《大瓶小蓋》內容簡介
作者趙茂奇,瓶蓋理論的提出者。
本書全面地闡述了瓶蓋理論在教育管理和教學實驗中形成的基本策略,為提高教育者的智慧、創建新式教育提出了明確的方向。本書視“教育”為“大瓶”,以“方法”為“小蓋”,強調只有實現“瓶”和“蓋”的對應才是真正的教育,提醒廣大教育者謙虛前行,向著“大先生”的路邁進。
趙茂奇特別強調教育的適用性和實戰性,認為教育是一種基于“愛”的至高創造,教育者必須重視教育對人生命潛能和道德素質的影響,把“塑造人”作為其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最本質的目的。要成為“好學校”、“好班主任”、“好老師”,就必須克服“急功近利”和“華而不實”兩大弱點,因為它們均由缺乏“嘗試對應”而形成。
全書既有最新的教育理論闡釋,又有生動的教育實例分析,無論是思想深度、內容精度、知識廣度,還是操作的科學性、可行性、實效性,都可圈可點,堪稱班主任、一線教師及學校管理者的字典式參考書。
《大瓶小蓋》目錄
◆教育者的天命(自序)……1
01.瓶蓋實驗:無論先天還是后天,都是浪漫的教
趙茂奇想弄清真正“優秀”的人才是先天鑄就還是后天培養的。這是瓶蓋理論最重要的實驗。瓶蓋實驗證明了一套簡單的方法可以使“普通學生”被培養為“不普通的學生”。
◆進北“好班”,只需抓好這五步……4
◆頂級老班管理訣竅:打造屬于自己的獨立IP……29
◆“雞血”總動員,逆天的班風……36
◆最好的清單:一半在紙上,一半在路上……41
◆狂噴大毛敢死隊,一個瘋子領著一群瘋子學習……47
02.瓶蓋班級論:火劍班的成功,是有可怕的代價
就在火劍班出現的瞬間,許多班級就已經知道,自己輸了。章法就不再是章法、思想就不在是思想,不僅僅輸在一次戰斗上,而是形成了習慣性的輸。班級一旦注入了靈魂,就有使不完的勁,這算不算是瓶蓋的追求?
◆牛班主任:你管班的絕活是什么……52
◆我媽認識李瑾微,我想到你們班看看……59
◆一個班主任的尊嚴,看完后懂了……65
◆信不信由你,學生聽后大哭……70
◆“好學生”都去哪兒了……74
03.遇見小瓶蓋:班主任最大的毒藥就是太著急
誰會給你一種萬能教學模式,不用動腦筋,又能讓你實現夢想中的教育?其實人的智商都差不多,不腳踏實地,遙控指揮、想當然,都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表現,這種“太著急”最終會害了你。
◆導生制:只管好自己?NO,看看你的左右手……78
◆一個班級最好的底牌,是這“四個字”……84
◆學生已經炸鍋了,班主任還不知情……89
◆管班的3個常識,80%的班主任都用反了……92
04.瓶蓋語錄:誰先不認真,誰就先輸了
不管是“教”還是“學”,誰先不認真,誰就先輸了。現在,好多人就已經輸了,但未必是不認真,反而有的人是很認真。不要問為什么,也沒有一個人可以平衡好“會”與“對”。如果真的有,那說明這個人根本就沒有用心治學。
◆不懂得這一點,當一輩子班主任都“很失敗”……96
◆難以置信,管好班級的訣竅在于和解……100
◆搭得上話,才是班主任的頂級本領……103
◆最不被看好的班級,是如何實現逆襲的……108
05.一瓶摩理:如果瓶蓋能換錢,我將一夜暴富
教師的記憶大概會比魚的時間長一點吧,瓶子里到底養的是人還是魚,有時候自己未必就清楚。
◆教師的硬氣來自PG倡議……114
◆28歲教師猝死警示:教學還是二次教學……118
◆教學資源共享:21年后,還是讓我們失望了……127
◆真假瓶蓋疑云,究竟怎樣才能“教得好”……132
◆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機密……137
06.瓶蓋質量體系:偽聰明,分不清四九和六七
那些沉醉于講大道理的專家,等到被現實洗白、被學科拋棄的時候,甚至還沒回過神來,究竟自己說了些什么。要提高教學質量,最核心的是要把住四九原則,倘若跌到六七陷阱里,一輩子都爬不出來。
◆“好學校”作妖,自廢武功遭遺棄……144
◆最擔心的事發生了,教師被卷進“洋蔥圈”……154
◆教師這輩子,一定要從磨洋工開始……161
◆53歲天價學科帶頭人,為什么干不過小年輕……167
07.瓶蓋理性化:你一登臺講課,就暴露了你的無知
趙茂奇認為:理性化是學校教育發展來的一個特有的概念,也即“學校制度的精神”。所謂“學校制度的精神”,包含了“合情”、“合理”、“合法”三個最基本的概念,實質上是一種“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精神”。
◆“PG-K計劃”:過好這三分之一年……172
◆耐不住性子,打了多少老師的臉……177
◆“你不是年輕老師,你不懂”……181
◆好了傷疤忘了痛:多少學校竟敗在這4個字……184
◆PG后教育假設:消困還是消解……190
08.連勝之后的連敗:瓶蓋不是引導你去當老師
有人說,“教育點亮世界的同時也熄滅本原”。趙茂奇認為這種提法不準確,人并非生而知之,如果不給予一定的教育,本善會演變為本惡。瓶蓋理論強調:很多教育者最大的錯誤就是用不恰當的教育將人“惡”的一面調動起來了。
◆“好學校”是脆弱的,往往頃刻就會崩塌……197
◆亮分!老師驚呼:再也不像以前了……201
◆58歲老教師狂喊:我不放心……204
◆假如包工頭和駕校教練來教書……206
◆副校長不工作:全校的教師緊張了……210
09.瓶蓋之問:學校管理者為什么要善良
趙茂奇認為:“學校管理本身并不是技術的微觀化管理,而是對人的管理。學校管理者并不是一種獨立的崗位,而是能夠有效運用各種職能并使之效益化的職位。”
◆對待安全的態度,才是最真實的管理……216
◆學校的經典:修身治教塔下身子……221
◆學校之間的競爭是個偽命題……224
◆打破學校墻壁:去人格化管理……227
◆要么“教得好”,要么“吃得好”……231
◆瓶蓋箴言:不要與自己為敵……234
10.蓋住三分之二:學校最缺的運氣就是運功
用心做教育的人應該發現了,嘗試對應本身并不簡單,但是為什么很多老師覺得簡單?因為他的心里或許已被一種模式覆蓋。
◆創建“好學校”的法寶……239
◆撕開名校最殘酷的真相……244
◆30張照片,戳破校長最心酸的一面……248
◆別瞧不起“炮手”,那才是學校的真相……253
◆40000個教育案例之后,我發現了“瓶蓋法則”……257
◆瓶蓋十三年周期論:戳破了學校的尊嚴……268
◆為什么絕大多數學生成績很一般?因為你永遠無法戰勝“瓶蓋法則”…275
◆一滴樹脂的修煉(后記)……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