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方”巧治“城市病”
——銅仁市“三個六”推進城市道路交通文明暢通提升工程見成效
銅仁市委書記陳昌旭(中)在主城區調研道路交通工作
通過對全市省級掛牌整治的10個堵點及中心城區“5個堵點、4個擁點、3個亂點”精準治理,城市交通環境明顯改善——
中心城區高峰期擁堵指數從1.65降至1.37,道路通行能力提升20%,交通事故發生率同比下降45%;
機動車守法率達96.6%,非機動車和行人交通守法率達93%,群眾滿意率達96.74%。
近年來,銅仁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管理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城市工作會議工作部署,圍繞“一區五地”建設目標,以創建國家文明衛生城市為契機,深入推進城市道路交通文明暢通提升工程,聚焦關鍵區域、關鍵路段、關鍵路口,著力診治“擁、堵、亂”“城市病”,實現“擁點少,群眾滿意度提升;堵點少,道路通暢率提升;亂點少,群眾守法率提升”的“三少三升”工作目標。
銅仁市長陳少榮到主城區調研道路交通工作(右一)
黨政主導“六大保障工程”
銅仁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動,把城市道路交通文明暢通提升工程納入社會治理大局統籌謀劃,聚力打造“六大保障工程”。
實施“一把手”工程。成立市長為組長、分管市長為副組長的領導機構,市委、市政府多次組織召開常委會、常務會與專題會研究解決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問題。
成立由市長為主任、分管市長為副主任、市直36個成員單位和各縣(區)“一把手”為成員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委員會,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實施民生實事工程。列入“1+7”民生工程及十件民生實事,資金保障納入公共安全項目經費,匯合市區財政資金、部門資金、專項資金,廣泛吸收社會資本,分階段投入中心城區交通設施建設資金20.1億元,資金落實情況作為政府專項督查重點進行跟蹤問效。
實施民意暢通工程。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出行難、停車難”熱點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民意導向、效果導向”,市人大、政協多次開展專題調研,對相關職能部門進行3次專題函詢。
在制定交通組織優化方案、重大交通工程項目實施中,做到“事前征求意見、事中動態優化、事后回訪調查”,確保問題找得準、對策提得實、效果實施好。
實施考核量化工程。推動落實部門、行業、社會團體、個體戶“網格化”管理責任制,明確網格責任部門、責任人。將城市道路交通文明暢通提升工程列入“五城聯創”“文明在行動、滿意在銅仁”考核內容考核考評,考評結果列入市直目標績效考核運用。
實施體系建設工程。利用交管委平臺,理順城市交通治理體系,不定期組織分管城建、公安交管等市領導參加的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面對面、點對點”共商共治城市交通管理問題,對存在問題實行“派單制”限期辦理。通過定期會商、限期督辦,先后打通執信路 “斷頭路”、 錦江南路“瓶頸路”、西外環“腸梗阻”、火車站 “陣痛點”等擁堵點,徹底扭轉部門“各自為陣,單打獨斗”局面。
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市委、市政府將城市交通人才引進形成長效機制,相繼引進和培養了一批 “懂管理、懂規劃、懂建設、懂科技”的專業人才。將上海交大、西南交大等高等專業院校作為專業人才培訓基地,簽訂框架性協議定期派員培訓。近年來,全市引進城市交通管理黨政領導人才2名、專業人才21名;外派專業院校培訓6期,培訓 253人。
銅仁市副市長、公安局長黃愛民同志到主城區調研慰問
部門聯動“六大治理工程”
銅仁市立足城市交通管理新變化、新矛盾、新趨勢,部門聯動共治推進“六大治理工程”,不斷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治理能力。
破立并舉,推動城市道路交通依法治理工程。建立“一法規、一體系、一機制”,推動城市道路交通治理法治化。率先立法破解電動車管理難題。聚焦大量技術參數不達標上路行駛的電動二、三、四輪低速車因“交通違法處罰無依據、交通肇事賠償無保險”而長期處于脫管、漏管、失管狀態的高風險問題,擬定《銅仁市電動車管理條例(草案)》經市人大常委會一審討論通過,計劃2020年8月前以地方立法在全省率先出臺實施,填補電動車管理法律空白;建立健全部門聯動綜合執法體系。以交管委成員單位為依托,建立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綜合執法體系,分類制定考核評價標準量化考評,綜合治理城市交通亂象;建立交通治堵、緩堵、應急機制。形成公安、交通、城建等職能部門參與城市交通建設、管理、維護及治堵、緩堵、應急處置聯動機制,實行省級掛牌治理易堵點“一點一專班”“一點一臺賬”“一點一策略”治理,確保職能部門全程督促跟進。
遠近結合,推動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建設優化提升工程。按照“科學規劃、優化路網、合理疏控”的思路,加強中心城區規劃建設。科學規劃交通圈。統籌城市交通總體規劃頂層設計,制定城市交通近期、中期、遠期規劃,組織編制修訂系列規劃,全力打造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的1小時同城覆蓋圈、2小時市域交流圈、3小時區際融合圈;不斷優化路網結構。結合主城區南北帶狀特點,按照“完善南北、打通東西”思路,建設快速路、主次干支路和街區道路路網系統,建成路網密度達6.33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積率達12.99;著力緩解交通壓力。按照“疏老城、建新城”思路,將中心城區134家政府機構、6所學校、3個客貨站搬遷至兩城區新區,高峰期日均緩解車流量8.5萬臺次;針對大貨車進城致堵嚴重、肇事率高、風險值大的問題,采取高速公路遠端提示、引導過境大貨車繞行,城內生活運輸車、工程運輸大貨車實行通行證限時通行,中心城區貨車致堵率、肇事率分別降低80%、85%。
內擴外建,推動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堅持采取 “一擴、二增、三建”模式,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擴充停車泊位資源。按照“外圍截留、多點挖潛、泊位共享、分散部局”的思路,清理被占用停車場所,改造閑置空地新建公共停車場14個增加停車位3089個,挖掘42個機關單位停車資源日均緩解停車位1100個,有效解決老舊居住區及商業中心停車供需矛盾;增加慢行交通系統。搶抓“一帶雙核”項目契機,編制完成《銅仁市中心城區慢行系統專項規劃》,逐步建設過街設施33處、濱河步道35.66公里、濱河自行車道17.2公里;建設交通疏導設施。按照城市總體規劃,新修3條城市道路、1條繞城過境路,逐步打通6條斷頭路,在主城區周邊設立4個貨車臨時中轉點,分期建設6個大型綜合性物流貨運中心。在下步城市建設中,將新建3條城市快速路、18條城市主干路、56條次干道,建設火車站環島下拉槽及民族風情園立交,緩解城區交通。
銅仁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長程濤坐陣指揮(右三)
因地制宜,推動城市道路交通結構優化提升工程。針對主城區“啞鈴型”特殊地形,充分挖掘現有資源,做到“路盡其用、物暢其流、車暢其行、各行其道”。一道多用,晝行夜停。重點對中心城區交通“咽喉”東太大道,采取壓縮車道方式將“4進3出”改為“5進4出”,提高道路通行率。將連接火車站周邊7.2公里的城市主干道兩側停車泊位改造成非機動車道,晚上20時至次日7時作為臨時停車帶,改造后路段通行率提高31%、肇事率降低69%、解決夜間停車位820個;機非分離,各行其道。在機動車停車位較充足的路段,采取物理隔離方式在道路兩側施劃14.6公里非機動車專用道,將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完全隔離,各行其道,緩解擁堵,防范事故發生;綠色運輸,示范帶動。銅仁市作為全省唯一被列入全國市級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創建城市,銅仁市投入1.9億元建設1個干支銜接型貨運樞紐(物流園區)、1個公共配送中心、3個末端共同配送站,新投入100輛新能源貨運車、施劃50個“綠色貨運配送車輛專用停靠位”,有效緩解過境貨車貨物中轉及中心城區貨物運送問題;提升運力,公交優先。開通公交線路27條,運行公交車200輛,出租車1099輛,公交站點366個,500米覆蓋公交站點302個,覆蓋率82.3%;公交首末站1個,公共交通分擔率達28.6%。
嚴管共治,推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精細化水平提升工程。堅持以“交警+城管+交通+住建+社區”為主,采取“網上巡、點上管、面上治”方式,建立分轄區、片區、網格的主城區堵點亂點聯排聯治機制。網上巡,及時發現問題。公安、城管、交通分別利用自建的風險防控平臺、綜合執法云平臺、智慧交通平臺,組成網巡專班,實行網上勤務、視頻巡邏、定點執勤、路面巡控相結合的互動勤務機制,對人亂行、車亂停、攤亂擺等影響道路交通問題信息,匯聚至交通態勢感知平臺,做到實時發現、實時預警、實時分流;點上管,及時糾正問題。公安、交通、城管以主城區五大堵點為核心,按照定人、定崗、定時、定責的要求,劃分路面交通管控網格責任區,加大車輛亂停亂行、占用公交車道等違法行為處理力度,針對早晚高峰、平峰交通規律特點,靈活采取高峰定點、平峰巡邏、夜間嚴查的勤務模式,進行交通疏堵和違法查糾;面上治,及時根除問題。采取一集中、二取締方式徹底治理馬路市場交通亂點,多部門聯動全覆蓋治理亂停、亂行等導致的交通擁堵,形成高壓態勢確保道路暢通。
懲教兼施,推動城市道路文明交通素質提升工程。將道路交通安全宣傳融入文化產業發展,提升道路交通參與者素質。“約束+教育”,規范行為。市文明辦聯合多部門出臺《銅仁市關于加強不文明行為管理的辦法》,針對占道經營或施工、機動車“三亂”(亂停、亂行、亂調頭)、行人橫穿道路等不文明交通行為,采取教育與處罰并舉,列入當事人個人信用信息記錄,國家公職人員列入所在單位、個人年終目標績效管理,與評先選優、晉職晉升掛鉤;“激勵+曝光”,強化監督。參照《貴州省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獎勵舉報辦法》,鼓勵市民通過QQ、微信、微博、郵箱以及“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舉報平臺”舉報各類交通違法。在銅仁電視臺開設交通違法《曝光臺》,向社會公布舉報途徑和方式,不定期曝光各類不文明交通行為,增強社會監督力度,有效制止亂停亂放等交通違法行為和交通亂象;“線上+線下”,拓展陣地。線上通過在銅仁電視臺開辟《平安時空》、設置曝光臺及利用新媒體開展交通安全宣傳,引導市民自覺遵法守規、文明出行。線下以“七進”宣傳為載體,推行簽好一份文明交通參與承諾書、參加一次交通違法勸導服務、開展一次交通安全體驗、上好一堂文明交通法治課、觀看一場文明交通警示教育片“五個一”活動,配合社區勸導、納入教育部門教育綱要等措施,擴大宣傳覆蓋面。
十大堵點之一--火車站轉盤由堵變疏
科技引領“六大支撐工程”
銅仁市借助大數據手段,加強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智能化,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治理現代化水平。
推動數據大聚合。整合公安、交通運輸、氣象等部門資源,將天網視頻、智慧交通、氣象監測、120急救等涉及交通管理的11個平臺資源接入銅仁公安交管情指一體化中心,匯聚路況、天氣、施工、重大活動等相關海量信息,采集城區27個關鍵路口、7條主干路、70余條重要路段流量數據,為城區交通指揮夯實數據基礎,精準分析研判,贏得主動權。
推動平臺大整合。先行先試貴州交通態勢感知平臺,整合路網、天網、重點車輛監管平臺、農村云平臺、氣象監測、高德、百度及銅仁平安警務云平臺16000多個公安警務前端設備和1960個社會監測點數據,建成“銅仁市數智交管態勢感知平臺”,建立態勢預測、信息發布、信號控制、融合指揮等功能模塊,實時監控交通運行態勢和一圖調度,有效解決了當前平臺多、數據分散,研判不準、流轉不暢等問題。
推動情指大融合。以“精準研判、防控風險”為目標,高起點規劃建設集應急研判、指揮調度為一體的銅仁公安交管“情指一體化中心”,對城市交通違法、事故形勢和擁點、堵點、亂點等情況進行精準分析,以“靈活布警、快速反應、動態查控、多方聯動”實現警情數據一個系統整合、指揮調度一張圖上作業、應急處置一體聯動運作。城區勤務到崗率、交通擁堵發現率、處置率均達到100%,交通設施完好率提升至95%,城區民警人均執法量同比上升25%。
推動市區大聯合。創新市、區主戰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機制,設立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管理大隊,采取市、區聯合主戰模式,對主城區五個擁堵點及連接路段共同治理,扁平指揮。成立“鐵騎”隊伍,增加80名警力,采取網格化管理模式,對主城區易堵路段進行交通巡邏、疏堵保暢。
銅仁交警指揮大廳
推動裝備大集合。為最大化實行“可視化、扁平化”點對點調度和路面勤務監督,全市公安交警統一配備無人機27臺、海洋王4臺、和對講479臺、4G圖傳324臺,設備運行情況實時回傳搭建的指揮中心后臺,接受執勤執法全程監管,確保勤務落實到位。
推動問題大匯合。根據“銅仁市數智交管態勢感知平臺”篩查、比對、匯總交通流量、事件、擁堵、違法等數據信息,自動生成城市交通《”一分析三報告三考核》,通過“城市共治一鍵通”手機APP,采取月分析月報告、即分析即報告模式,分別向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城市管理委員匯報,所需治理問題分解到相關部門,形成“報告一鍵生成、問題一鍵推送、治理一鍵響應”的城市交通管理“三個一”創新模式。
城市文明暢通提升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民生工程,銅仁市持續斷借鑒其他城市的好經驗、好做法,立足市情不斷總結新經驗、探索新途徑,全力創造更安全、文明、和諧、暢通的城市道路交通環境,讓人民群眾生活更便捷、更舒心、更美好、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