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勸善第一書《太上感應篇》說,每月終,我們每家每戶的灶神會將世人的善惡,向天庭稟報。
現在好多年輕人,大都不知道自己家里燒飯的地方都住有灶神。
據歷史記載,灶神,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灶神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后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東漢許慎《五經通義》曰: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其婦姓王名搏頰,字卿忌。
我小時候看見我母親是在除夕晚上到正月初一祭拜灶神,灶神還要與諸神下凡,與人們一起過年。所以,我認為天上的每一顆星星每一位神仙都是我們的祖宗的化身,敬祖祭神這一傳統,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以宗族為血脈薪火相傳,生生息息,世澤綿長的奧秘。
讓我對灶君有更多了解的是在二十年前,有一位篆刻家朋友來看我時,給我帶了一本《俞凈意遇灶神》的書,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個人清靜獨處時的意念也需要徹底干凈清明,胡思亂想也是造孽!灶神會一一記錄。
【千古第一勸善之書《太上感應篇》】
看了這本書后我又接著看了《太上感應篇》一書,慢慢的,雜念少了,心也自然安定,讀書寫字的效率也提高了。后來我從此書得到靈感,先創作了一部以儒釋道思想為內容的書法集《修身寶典》,后又寫了一部率先提情性教育的書《人生第一步》,該書被深圳市第四屆讀書月推薦,后又在《深圳青少年報》上連載。后來我辦了一家勸善書院,在推廣青少年學生情性教育的同時,也寫了以《太上感應篇今注》為主題的系列文章及著作免費贈送給學員。現將我經過原文編輯整理的通俗易懂的《俞凈意遇灶神》故事分享給讀者:
【本文作者金熙長書法 有花皆解語 無樹不生香】
在明朝嘉靖年間,江西有位姓俞名都字良臣的先生,他多才博學,18歲的時候他就考上秀才,每次考試都取得很好的成績。但到了后來不但沒有考上舉人進士,而且家境也日漸困難。于是他就邀了十數位學生同事,成立了文昌社,倡導惜字、倡導善行多年。但后來他考了七次,都沒有考上,生了五個兒子,有四個病死,其中第三子,天資聰慧,夫婦都很喜歡他,可惜在其八歲時在鄉里走失,至今不知去向。生了四個女兒,只活了一個,他的太太因痛失愛子,雙目失明。俞公也窮困潦倒。
但他自己還以為沒有犯過大過,不知是什么原因才遇到這么困境,遭到天罰。
在他40歲以后,每到臘月三十晚上,他自寫黃疏祈求灶神,求其上達,就這樣多年都沒有轉運。
到47歲的時候,有一個年三十的晚上,他與妻子女兒晚上坐在家里,因為沒有吃飽穿暖,室內蕭然,凄涼對視。正在這時,突然有一位氣宇軒昂的人,須發半白,年齡五十開外,作揖而來。自稱他姓張,從遠路而來,聽到你家的哀聲嘆氣,特來安慰。
俞公見這個人相貌堂堂,神形與人不同,就禮敬的讓他坐下,和他說了自己生平讀書與善行,至今功名不遂,妻兒不全,連衣食也難以為繼。而且每年都有向灶神訴說,并念給來訪的張公聽。
張公回答說,我知道你家的事情已經很久了,你是帶惡的意念太重,而且追求虛名,祈禱的時候滿紙怨天尤人,陳述天庭的語言也失恭敬,所以恐怕受罰的還不止這些哦!
俞公大驚說,我也聽說冥冥之中有三尸神會記錄你的善事惡行,但是我文昌結社,誓做善事,奉行規章也很久,難道這是虛名嗎?
那位張公回答說,你雖然做了很多善事,但是你都是隨波逐流,沒有真心去做一件善事,慈悲心沒有發出來,只是跟著后面去做做而已,而且你家里也經常見到蝦蟹之類的生命。另外你還有口過這一條,你雖然是聰明伶俐,交談敏捷,但不夠深沉厚重,經常譏笑挖苦,言語刻薄亦不能禁止,你的口孽早已觸怒了鬼神,陰德薄里面也不知記了多少次口過。還有,你見到人家的美貌女子都會心有邪念,如果有緣相見,能不動心嗎?你竟然還自以為是,以厚道自居,這真是又欺自己又欺天了。
你每逢大年三十晚上,給我的祈禱疏文,我都轉給天帝,天庭也令日游使者觀察先生善惡多年,但是都沒有記到一件實際的善行。
我看到你一個人獨處時,常常懷有不良念想甚至心量狹窄、處事急躁;高看自己、小看別人;時而回想過去自找后悔,時而妄想將來,自尋煩惱;恩仇報復,耿耿于懷。種種惡思邪念不能細數,天庭早已登記在案,上天懲罰你的日期已漸近,逃避災禍的時間都來不及了,哪里還有福報給你祈呢?
【本文作者金熙長魏碑對聯書法及章草心經】
俞公聽到這一番話以后,非常恐懼驚悚地伏在地上,淚流滿面說,張公居然知道幽冥中的事情,必然是尊敬的神明,那么你能否救度我啊?
張公回答,你往常讀書明理,聽到善言也能感動,看到善事也有鼓舞,但事后你卻很快忘掉了,也沒有付諸于實際行動,信根不深、恒心不固,平生的善言善行都是敷衍了事,隨波逐流,并沒有自己去做一件實在的善事,而且還滿腔惡念,起伏纏綿不去,還想責怪上天,沒有賜福于你,就好像你平時耕種的,滿地都是雜草,你怎么會收獲豐收的果實呢?那豈不是荒謬笑話嗎!俞先生你從今以后,凡有妄念雜想起來,就用一把猛刀一下子把它切除,收拾得干干凈凈。從此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一心向善。若有力量能做到善事的,就不圖回報、不求虛名。不論事情的大小難易,都要實實在在耐心去做;如果你的力量不能做到的,也要勤勤懇懇,把這個事情做到圓滿才停下來。
在此,我勸告你做到:一要能要有耐心,二要有持久心。切不可自惰自欺,久久行之,就會有你想不到驗靈!最近幾年你經常向我稟告你的事情,我也知道你的這個誠心了,望速速勉力行善改過,也許可回轉天意。
說完以后,張公就走進灶下不見了,他才知道原來這位張先生就是司命灶神。因此,馬上焚香叩謝。
第二天大年初一,俞公拜祭天地,立誓痛改前非,真正做一些善事,為了從新做人,把自己的字也取為“凈意道人”,立志戒除妄念。
剛開始修行的時候,他還是有一些雜念,不能沉下心來,于是在他家里供的觀世音菩薩面前,磕頭流血,再發大愿,凈化意念,發力精進。尚有絲毫自寬自恕,永墮地獄。每日清晨,虔誠念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名號一百聲以積陰德。
從此以后,他的一言一行,一念一思,都好像有三尸彭神在他身邊,不敢懈怠。
凡是一切有助于人,有利于物的善行,不論事之巨細大小,不管當下忙或不忙,所助的人知道或不知道,都力所能及去做。隨緣方便,廣植陰功。在每月的最后一天,將自己這當月所做的事情,所說的話都寫下來,告訴灶神,持之以恒,靜時不起雜念,這樣修了三年。
到了俞先生50歲的時候,他的同鄉張江陵為內閣首輔,主持會試,嗣后,他就為他的兒子選擇老師,結果鄉賢們都一致推薦俞公,于是張江陵首輔就聘請俞公任教。張公敬仰俞公的品行,為他引薦,在萬歷四年丙子鄉試的時候,他終于考中舉人,第二年又考中進士。
【本文作者金熙長撰文呼吁家長重視情性教育】
有一天他拜見大太監楊公公,楊公公讓他的五個義子都出來拜見俞先生,俞先生看見其中一位童生,好像在哪見過,問其籍貫,他說是江西人,小的時候誤入糧船,依稀還記得家鄉的事情。
俞公非常驚訝,讓他脫去左腳,小時候的兩顆痣仍然還在,俞公大呼說:哎呀,是我的兒子啊!楊公公也很驚奇,當即送回其子,隨其父俞公回到了家里,俞公告訴他的妻子,其妻又驚又喜,血淚流盡,他的兒子又哭又孝,捧著母親的臉,并且一直舔母親的眼睛,沒想到他的母親這時雙目復明。俞公悲喜交集,于是辭去官,要回老家修道隱居,張公敬仰俞公高節,送了很多厚禮助其返回原籍。
俞先生回到家鄉后,更加盡力倡導善舉,身體力行。他的兒子娶了媳婦后連生七子,皆讀書有成。此后,俞公把他遇灶神后自凈其意,恒心向善,沒有一念妄想,到后來考上舉人進士,一一的寫了下來,訓誡子孫,最后享年88歲。鄰里鄉人都相信,只有誠心改過,實行善事,就能做到回天之報,五福臨門。
【本文作者金熙長常以散文游記的方式撰寫勸善文章,被國內外各大門戶網站轉載。】
這是他的同鄉羅禎記的真實故事。
這則故事從表面上看,有人會覺得有些迷信色彩,但故事教人“斷惡修善、改過自新”,以善念善行處事,仍有現實意義,尤其對于當前社會中頻繁出現種種不良風氣及惡性事件的減少,我認為很值得宣傳。故事中,俞公最主要的二點毛病是,口業與意業。通俗的說就是亂說話、亂想事。我小時候認為能言善辯是本事,但后來發現在事業上有建樹的人大都是深沉厚重不善言辭的;社會上大凡口無遮攔、夸夸其談者最后下場都不好,正所謂“言著都不顧行,談者未必真知。”
【本文作者金熙長對聯書法 仙家事唯仿佛 真侶詞不浮華】
我在當年看完這個故事的第二天,就請推薦我看這本書的朋友為我刻了一枚印章,內容就是“自凈其意”,并以此四字作為座右銘,每次用到它時就會想到,當一個不善的念頭起來時,災神就要降臨了;當一個善念起來時,福神就馬上來到身邊。因為心善血自清:心善神氣定,血清肝氣平。故每晚睡前,腦閃善念,心生歡喜,嘴角上翹,展眉落腮,肩開腰舒,身心放松,益壽延年……
【本文作者金熙長】
作者簡介:
金龍,字熙長,號常福居士。浙江臺州人。深圳著名書法家、當代勸善學者。致力以書法作品弘揚傳統家訓,在學界率先提出情性教育。居深30多年曾創造多個深圳第一。曾獲深圳市文明市民標兵、深圳特區成立三十周年杰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金龍先生曾任中國民主建國會深圳市委委員、政協深圳市羅湖區常委,深圳市青聯常委,深圳市佛教協會常委、深圳市慈善會理事、深圳市書畫家協會主席、深圳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民建中央書畫院廣東分院副院長等職。
【本文作者金熙長對聯書法 讀書自是第一事 學道須持不二心】
現任深圳市書協顧問、深圳市作協會員、中山市城市健康促進會名譽主席、龍虎山嗣漢天師府弘道研究院副院長、龍虎山書畫院院長、香港儒釋道功德同修會副會長、五福書院創辦人等職。
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為中國內地赴香港舉辦個展的首位青年書家成功在香港舉辦個人書法展,并在香港中文大學和深圳大學舉辦講座、教授《大學書法》。九十年代初在深圳創辦首家私營文化產業。
【本文作者金熙長以自己親歷故事撰文宣揚勸善事業】
2005年后,金龍先生退出商海閉關習書寫作,2011年后隱居廣東中山,五年后在中山創建五福書院,傳學授藝。
2006年,金龍先生在新浪開博,發表家學、養身、勸善及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及書法作品,被新浪認證為宗教界名人博客;2008年被世界華人協會評為2007年度世界杰出華人。
2003年出版了國內第一本有關性情教育的專著——《人生第一步》;2009年5月,海天出版社出版了《常福居士心經六體書》書法作品集;2010年11月,中國藝術出版社出版金龍先生養身心得——《滌心甘露》;2011年5 月,珠海出版社為其出版了以修身養性為主題的書法集——《修心養靈》及《家風》、《齋館廟堂楹聯書法》、《太上感應篇今注》等書多部。
2011年至今,金龍先生已在珠海、中山、深圳、嘉興、臺州、臨海、上海等地舉辦了《以書立德、以筆潤身——常福居士百家家訓、百種心經書法作品全國巡展》。
【本文作者金熙長榜書書法心經作品】
金龍先生書法作品出碑入帖,師古而化古,且長年煉氣修道,下筆真陽,書風湛亮而幽深高簡。有靜穆之氣,無馳騁之象;中和沖逸,似聞鶯舞。被行內名家稱為當代居士書風的開拓者、著名隱士書家。
【本文作者金熙長書自作詩《靈云雅集詩》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