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案 | 坑,都是自己挖出來的。
高南是深圳羅湖區一棟寫字樓里的外企高管,不過在這棟寫字樓之外,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嘉賓路上一家頗有名氣的奶茶店的老板。
外企高管與網紅店老板的雙重身份,讓高南幾乎成了這座城市里最忙的人。可最近,他每周都會抽出時間來追真人秀《我想開個店》。因為工作關系,高南很難看上江蘇衛視的首播,但是每出一期,他就一定要緩存在手機里,一有空閑就拿出來看。
節目的真實感,如同往日重現般,令高南感慨萬千。“我想開個店”,這5個字是他多年以來的夙愿,而節目里的每一個細節和起伏都是他這4年來打拼的縮影,有一籌莫展的困頓,亦有挫敗之后的決心。
4年前的高南,和同樣是企業高管的大學同窗合伙開飲品店,結果6個月就賠光了200萬,而4年后的高南,回看那段首次創業的經歷,他才知道從一開始失敗的種子便種下了。
坑都是自己挖出來的
2015年夏天,因為喜茶、糖水店與網絡營銷發生的纏繞效果太過猛烈,以至于激發了無數人的財富夢,身為外企營銷總監的高南也決定和兩位大學同窗合伙開店。
對標喜茶的高南團隊,在2個月之內迅速花費30多萬進行了項目立項、選址、注冊公司、成立品牌辦公室、招聘員工等事項,執行力之強果然符合3個創始人企業高管雷厲風行的作風。
然而,他們雖然都是外企身經百戰的高管,但在餐飲行業卻是小白無疑:盲目追求高大上,店面兩層半,面積200平米左右,房租5萬6一個月,高逼格裝修,光裝修就花了50萬左右,品牌設計費又花了6萬,員工一下就招了15個,事后證明,著實花了不少冤枉錢。選址方面也考慮不足,他們選擇了老城區的步行街。
一系列決策暴露了創始團隊對市場認知不足、情懷主義嚴重、缺乏品牌自身的內核和創新、高估個人能力等等諸多的問題。就像《我想開個店》中,李響的合伙人許逸濱那份只有幾行字的BP一樣,大方向論證得很有底氣,而細節卻總是模糊的。
店面裝修結束那天,一位合伙人說三天后黃道吉日適合開張,高南最先反對,他堅持認為需要一段時間的試營業,另一個負責營銷和財務的合伙人表示對自己的營銷方案非常有信心,早開業早進流水。雖然高南并不情愿,但二對一,他只能同意。
結果,開業前3天完全沒有流水,雖然后來在本地生活服務公眾號上成功發出了3000多張免費券,結果只是這條老街上路過的阿姨和小孩順便進店薅羊毛,完全沒有一個留存和復購的可能。
門前冷落車馬稀,15個店員大眼瞪小眼,所有人的情緒跌入谷底……合伙人之間開始產生了一些微妙的情緒,而這種情緒的內耗是致命的。3個曾經最親密的同窗之間發生了有史以來最激烈的爭吵,相互指責對方不能正視問題、承擔責任和自我反省,大家常常不歡而散。
高南動用了當地電視臺的關系對他們的店進行宣傳,做最后的努力。但很快這波熱度過去了,銷售短暫升高后迅速回歸慘淡,而店面的開支運營一直居高不下,基本每個月都會虧個幾萬,因為實在看不到希望了,只好關門大吉。關門時,3個人一盤賬,虧損將近200萬,消耗了共同的2016年,以及彼此之間的友情。
做好基本面,大多數的坑都與你無緣
停業后的他們迅速將注意力轉回到了各自的高管工作節奏中,而高南在郁悶了3個月后,開始萌生復盤的心思:“一定有章可循,只是先前的一切都太過倉促,甚至兒戲。”于是,從2017年開始,他幾乎跑遍了中國所有的不斷穩健發展的飲品店,和各家的創始人交流,終于總結出了開一家可以健康發展的飲品店的關鍵要素,做好這些要素,就一定會擁有一個堅實的基本面:
1.選址
店面一定要選擇在年輕女性客流大的地方,當下互聯網營銷抓的也是這群人,但學校附近卻是個很難察覺的坑,一是因為那注定慘淡的3個月寒暑假,二是因為客單價永遠別想做上去。
2.裝修
裝修一定要注意配合證件辦理需求,也就是“食品經營許可證”,這個證里的條條框框很多,且必須符合才能辦下來,各地域還存在細節的差異,比如成都市規定要有3個以上水槽,要有排煙管道,后廚墻面要用不可燃材料通頂等等。
裝修材料一定要選干凈、好打理、扛造的。比如能用不銹鋼的,就不要用容易發霉的木頭,能貼瓷磚就不要用壁紙。后廚布局安全第一,要考慮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包括水電怎么走、清洗空間是否合理、生熟存儲是否分開等等。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再考慮功能性和出餐效率。操作動線、吧臺高度、工具的擺放區域、不同區域的尺寸和位置……許多細節都需要老板與設計師一起來構思。要注意的是,怎么布局可以節省時間和體力就怎么來,要知道,對一家高峰期一個小時要出100+單的店來說,操作時不要說少走幾步路了,哪怕能少轉一個身,少伸一次手,對提升效率來說都至關重要。
儲物空間一定要大大大大大,餐飲尤其是外賣店,要存儲的物料非常多,裝修時一定要規劃好足夠的儲物空間,不然后期要么改造空間,要么需要在附近專門租個倉庫,都是錢。創始人一定要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意識,比如對于一些租金高的鋪面來說,放棄儲物空間,在附近租便宜倉庫才是更優解。
3.設備
核心設備一定要慎重購買,不能因為省錢而在功能上出問題。
什么是核心設備?就是缺了它,你的店就無法正常出產品了,比如奶茶店的封膜機,咖啡館的咖啡機,烘焙店的烤箱等。這些設備壞一次就是停業,如果出了故障,有可能一天甚至幾天的營業額都沒有了,還會嚴重影響店鋪的口碑。
當然,也有非核心設備,就是出了故障會對店鋪的運轉效率有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一段時間的營業額。
2020年,移動互聯網拉動下的網紅經濟和社交經濟更加走向極致,對店鋪設備的要求便更上一個高度。
最近江蘇衛視上了一檔爆火的明星真人秀《我想開個店》,目前僅播出4期,從選合伙人到營業第一天復盤都極為真實的展現了開一家線下店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其中,代表年輕潮流的黃明昊和吳宣儀在經營中就極其看重顏值的問題,甚至將其看做是整個商業策劃的先決條件。
將顏值武裝到細節,也正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網紅經濟最關乎用戶體驗的環節。
除了顏值,還要有科技感,美感配色支配顏值,而科技感就是塑造氣質的手段了,就收銀系統來說,以前的老款式收銀機,外觀丑體積大不說,硬件配置還低,往往還自帶一套很復雜難用的收銀軟件,有的還要花天價購買和維護軟件。關鍵是這些上個世紀的古老機器,目前還大量存在于市場,一開機就讓人感覺回到了上個世紀,而年輕主流人群早已不碰紙幣了,刷臉支付早已是他們判斷一個店潮不潮的標準。
這檔《我想開個店》是由有贊和智能IoT硬件公司商米一起聯合打造的,店面的軟件管理系統安裝的有贊,各家店的收銀、刷臉支付、無人自助、價簽盤貨、攝像機等智能設備都是用的是商米。
明星店長們實操開店都是生手,但面對這全套的設備倒是一個個上手極快,每個點單收銀的過程數秒完成,因此節目中黃明昊的飲品店在支付流程上應對高客流毫無壓力,移動支付之下,更談不上找錯錢的問題,這也大大降低了收銀員的入職門檻和職業風險——掃碼槍在手,收銀環節絕無差錯,進而減少人員的培訓成本。掃臉支付更是提升顧客的好感度。
● 黃明昊瞬間化身收銀小能手,干凈明快的臺面和Justin的顏值簡直配一臉
● 吳昕也對設備贊不絕口
顏值是面子,而里子是,不同于傳統收銀設備只是機械的輔助存儲流水,新型設備還用算法輔助店主實時把控經營狀況,讓一切經營策略的調整都不用等到第二天,而是依據數據實時進行調整,大大提高了生意的成功效率。
4.團隊
人工智能設備完全替代人力的說法雖然有些駭人聽聞,但部分替代卻已經實現——上一點提到的新型設備的引入可以大大降低人員相關成本,也同樣可以減少人員數量,人員數量減低也規避了很多人際摩擦的風險,更好統一思想和明確工作流程,讓整個團隊更加高效。
5.第三方平臺運營
如果證件齊全,大小平臺都是歡迎商家入駐的,只要點擊各個平臺APP的商家入駐按鈕,根據流程填寫上傳信息,一般第二天就會有平臺的專員電聯你:“老總,簽獨家嗎?”
6.市場營銷推廣
這是一個玄學,也是萬妙之門,很多不起眼的點子瞬間就爆火了,有些行業老油條的方案反響一般,這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也是極為考察市場敏感度的工作。你可以嘗試一萬條創意,但有一條絕對不能做,那就是一味跟風,如果隔壁做什么你做什么,那么你永遠只是一個模糊的陪襯。
而市場營銷的最開始,也是最基礎的一步就是要知道你的現有客群是哪些人,找到他們再針對這些人的行為模式制定裂變策略。要記住,調查現有客群并不是讓你堵著門不讓顧客出去,回答你關于年齡喜好方面的問題,而是利用智能手段悄無聲息的探知。
● 商米AI識客攝像機,全面監控明星店鋪關鍵數據
《我想開個店》里的5家店雖然有迥異的產品服務,但都使用商米AI識客攝像機,利用人臉識別技術識別進店顧客,判斷顧客的年齡、性別、新老客戶身份、會員身份等,進一步繪制完善的消費者畫像,為精準營銷提供數據基礎。
除此之外,收銀數據也可以跟系統打通,店主們可以遠程通過手機APP就可以看到店鋪的實時經營數據,哪款產品賣得好,哪個時段客流量大,老客對推出的新品是不是喜歡等等。而這些對店主們提升門店整體經營效率,對用戶數據進行分析,增加用戶留存,附加盈利能力都至關重要。
這也是商米數字門店系統的邏輯,通過打通所有的IoT設備給商家提供門店經營的大數據,幫助店主有效地分析,把一個單純的線下店鋪變成一個實時在線的數字化聰明店鋪。
● 吳宣儀的寵物店實時營業數據
基本面之外,都是爆發的新機會
首先便是視覺,這個視覺并不單指顏值,而是一種可以產生辨識度的大色塊。在《我想開個店》中,黃明昊的芒探店便做到了這一點,大面積的明黃色沖擊視覺,南長街外遠遠一望便知其位置。店招的精細度固然重要,但能產生直達顧客心智的沖擊力的,往往都是那些簡單明快的色彩和圖案。
其次就是造勢,不同于如今“一山更比一山高”的互聯網營銷技巧,最傳統最古老的手段有時也可能是打敗對手的殺手锏。
門口有人排隊等位的餐廳和奶茶店怎么看都一定會是吸引人的,網紅餐飲的訣竅就在這里,人少店員做的慢一些,人多就做快一些,總保持著門口有那么3到8個人在排隊是最佳狀態——3個以內顯冷清,8個以上隊尾總有人“跳票”。如果一個顧客都沒有?就去找“托兒”吧。
最后就是勾人,當客戶買下這杯奶茶的同時給她一個明天還來的理由。“限時口味”、“集印章換禮”、“買一杯送一杯”……甚至是收銀小哥哥溫暖的微笑都可以成為“明天見,天天見”的理由,這考驗的就是店家的用戶視角。
當一件事做久了,總會無法自拔。當一個奶茶店的老板,每天遇到的經營瑣碎眾多,一件件處理下來,便很容易產生“對抗心理”,從內心便遠離了柜臺以外的人,這才是生意瓶頸的根源所在。
古來生意經有上千則,條條關乎于心智,而這個心智并不是店主自己的,而是顧客的。極大程度貼合用戶的心智,想其所想,這天下便沒有難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