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12月31日電 (記者 陳曦)今日下午,隨著最后一車石土倒入文井江截流龍口,由中國電建水電七局承建的成都“第二水源”李家巖水庫宣告成功截流,標志著水庫主體工程具備全面開工建設條件。
據承建方負責人介紹,為確保成功截流,項目部投入工作人員近200人次,調用大型機械持續作業約12個小時,拋填石渣料約7000立方米,塊石料約2000立方米,鋼筋石籠約500立方米。
李家巖水庫于2018年12月開工建設,水電七局“堅持人水和諧建設生態文明”的施工理念,在建設過程中,為保證野生動物棲息健康,避免新的水土流失和環境破壞,項目部嚴格要求施工現場堆放超過8小時不擾動的裸土必須進行覆蓋,堆放超過3個月以上不使用的堆土必須進行綠化,棄土必須及時清運,除此之外還積極開展科研攻關,對噴淋設備、揚塵在線監控儀等進行技術創新,解決現場施工過程中的粉塵治理問題,確保實現現場施工零排放、零污染。同時依托科技創新打造智慧工程,用信息管理系統掌握施工全局,用3D技術監控系統實現可視化管理。在大壩等建筑物施工設備植入電子芯片,已期實現從無人碾壓技術到“無人大壩”方向的發展,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建筑物與設備之間“對話”,讓工程的關鍵部位具有自我診斷能力,具備自動報警、數據監測等多項功能,同時讓信息覆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切實增強水源地建設的可視化、透明化和信息化。
有關負責人稱,下一步,水庫將進入主體工程全面建設新階段,工程施工面臨圍堰施工強度高、料場開采難度大、大壩填筑質量要求高、工程工期緊迫等難題。項目部將進一步凝聚合力,加快推動工程建設,確保水庫早日建成并發揮效益。
據了解,李家巖水庫是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項目之一,壩址位于崇州市懷遠鎮境內,總庫容1.73億立方米,裝機容量1.84萬千瓦,主要建筑包括擋水大壩、泄洪消能建筑物、引水發電和供水建筑物等。水庫開發任務以城鄉供水為主,并為城市提供應急備用水源,兼顧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工程建成后,多年平均供水量將達2.68億立方米,可為成都市供水提供應急庫容4209萬立方米,用于岷江發生水質事故或遇連續枯水年時,成都市30天、人均綜合生活需水70%的應急供水需求;同時可有效調節文井江徑流,向成都市主城區、崇州市城鄉供水,提高文井江灌區的灌溉保證率;項目建設對促進成渝經濟區及崇州市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