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功勛,鐫刻國家發展史冊;光輝榜樣,照亮民族復興征程】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新時代新征程,功勛模范人物的英名偉績,必是激勵每一位文藝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火炬,是引領全國各族人民開拓進取、建功立業的榜樣力量!
王志安,甘肅臨洮人,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美術系,一級美術師,研究館員。甘肅省馬家窯文化研究會會長、西北民族大學馬家窯文化研究院院長、馬家窯書法院院長。十三歲獲得全國少年兒童繪畫一等獎。1974年繪畫作品《育新苗》已入選全國美展。2013年入圍《當代中國最具學術價值和收藏潛力的三十位書法家》。出版有《王志安速寫集樹木篇》《王志安速寫集山水篇》《王志安詩文書法集》學術專著《馬家窯彩陶文化探源》和《世界視野中的馬家窯文化》《王志安筆墨余韻書畫雜談》《王志安書法藝術集》《一線大家·王志安》《怎樣寫好瘦金書》《五湖散翁詩集》《王志安散文集》《馬家窯彩陶文化探源》編著有《馬家窯文化論文集》等。
作品1
王先生不僅精于書法,還時常以文學形式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懷:“相伴寂寞年復年,畫舍雖小能邀天。常在忘情忘我地,只做書癡不作仙。“貧不喪志富不驕,獨善兼濟品自高。問我平生有何愿,冰心永傾馬家窯。”這便是他的人生情趣和藝術情懷。
年屆七旬的王志安先生早已走遍了神州大地,近年來又帶著傳播中華文明的追求,不斷出游世界各地,寫下了大量的考察日記。他到俄羅斯、東南亞、美國、歐洲等地揮毫作中國書法,把中國情懷和中國精神帶向世界。
作品2
在法治不健全的年代,王志安先生也曾受到過錯誤的對待,甚至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他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化腐朽為神奇,通過大量讀書和刻苦練習書法功底,把充裕的時間轉化為知識的積累和藝術的能量,譜寫了人生的傳奇佳話。二十多年后,他的錯案得到了徹底糾正,他不但沒有怨恨昔日判了他錯案的人,反而感激他們幫自己走上了奮斗成功之路。數十年來,他用毅力開拓著人生之路,用胸懷包容著世間萬物,用心靈生發著書法魅力。他用一支柔軟的羊毫自由地張弛,盡情地揮灑,在宣紙上發出了鏗鏘怡人的金石之音。他沉浸于歷史文化,寄情于翰墨丹青,出神入化般地創造了藝術之大美。他的書法不僅放射著中華文明的瑰麗光彩,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博大情懷。
作品3
羅楊先生在王志安2019北京書法展開幕式上的講話及藝術評論:
王志安會長的馬家窯研究成果和書法造詣令我感到贊嘆和敬佩。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看了王老師的經歷之后,曾因有過人生的逆境,甚至還有冤獄的經歷,但是所謂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就像古人說的:“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王老師的人生經歷也印證了古人所說的“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王老師選擇了人生的堅守、苦澀、甚至是枯燥之路,而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為我們當代中國馬家窯文化的領軍人物和馬家窯文化學術的開拓者,用現在的話講,學科帶頭人,王老師不是專業的書法家,而和我國歷史上那些著名的書法家一樣,不以書法謀生,或不靠書法吃飯,像我們唐宋的八大家中的顏真卿、蘇東坡,王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學者的書法家,有學識、有學術成果,匠人靠勤學苦練,學者靠深厚的功底,匠人用眼鏡看世界,學者用心靈觀察世界,匠人眼中盯著名利,而王老師眼中盯著的是中華文明五千年燦爛的文化,王老師才能在天地人的大境界中暢游,而不是在人事物小圈里掙扎,在王老師的書法中看出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蘊,一種來自遠古的文化氣息,風格上具有自成一體、審美上能夠獨具魅力。
作品4
沈鵬先生對王志安書法藝術的評價:
王志安先生的瘦金字書法作品筆法古雅,用筆干凈利落,結體簡約流便,法度森嚴。雖字字獨立,卻氣韻流暢銜接自然。其字形略取縱勢,重心安穩,中宮開闊。審美取向以中正為主,而不以奇崛,險怪取勝。聰慧的王志安還懂得思維定式具有積極與消極的兩重性,懂得穩定性與尋找新鮮感的一致性。懂得從大處博觀與從小處求精的辯證關系,他善于通過廣泛學習總結經驗,再返回到實踐中鍛煉出實際提高書法水平的能力。因此,王志安先生的瘦金字書法藝術的“雅”與“俗”的和諧并非是指在大眾文化和商品經濟浪潮下對藝術品消費審美趣味的一味迎合,而是在一個適當的起點上既滿足了消費者的審美需要,又對審美趣味起到了一定的指引和提升作用。( 沈鵬2016.9.2于北京)
作品5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連揖先生在王志安北京書法展開幕式上對王志安的藝術和文化研究作了深度評論:
王志安先生致力于研究的馬家窯文化在應該在5800年——4050年這個時間段,完全可以把大地灣八千年的文化有機的銜接起來,有了彩陶作為人類早期文明的證據,才能夠和后來的包括青銅器、甲骨文、包括其他文化有機的銜接起來。我們現在搞夏、商、周斷代可能更需要講清楚史前,被我們一般歸類為神話傳說的范疇,歷史的真實性考證和挖掘以及學術研究科學的表達,那么在這樣一個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王志安先生做了這方面的探討,我個人感覺其實把馬家窯文化放到整個人類史前文化大背景里,它可以是人類演化文化的一種延續。
大家知道巖畫是舊石器時期或者是中石器時期一種人類文明的表達,在非洲的150多個國家中發現了巖畫,它有在公元前8000——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巖畫作品,中國的巖畫有到萬年的,也有到5000——4000年之間的作品,但是在巖畫作品中我們也發現了公元前五千年、四千年甚至三千年、兩千年的巖畫,說明巖畫和馬家窯彩陶在遞進年代上有一個很重要的有機銜接,如果說有重疊的部分,看馬家窯文化的程度遠遠大于、高于我們所發現的世界各地同時期的巖畫水平,這說明中華文明在舊石器、中石器、新時期發育水平在地球上是最高的,那么我們現在從巖畫表達內容和馬家窯文化內容上看,其實有很高的相似之處,比方說生殖崇拜、對神論的崇拜、對宇宙、自然的認知觀念性的表達,比方說祈求富裕、安康等的一些觀念,巖畫和馬家窯文化表達內容很相似,但是表達的方式和水平,我覺得馬家窯文化水平要高得多,要完整、要科學。因而說馬家窯文化是人類的兒童畫最高水平,是人類童謠最動聽的歌曲,王志安先生從這樣的一個角度入手,做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感覺他所收藏的彩陶數量可能不是最多的,但都是精品,我去過幾次他創辦的博物館,包括今天我又重復欣賞了這次展出的幾件非常重要的文明代表。
作品6
需要我們高度關注的就是從它的彩陶內容看的出人們強烈的生存欲望、意識、生殖、繁衍的觀念。其中的蛙紋或者蛙神就是起源于蛙,蛙能冬眠、越冬而不死,有極強的生命力,有很強的繁殖能力,把人類繁衍的這種愿望通過蛙的神話表達寄托出去,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再比方說人類生存需要三個條件,第一土地、第二水、第三陽光,那么在馬家窯彩陶里,大量出現水的圖案,土地的圖案和太陽神的圖案。有了陽光,有了土地,有了水,人就可以生存。這個可以在馬家窯的彩陶里能夠看的出,這些內容都是早期人類文明過程中繞不開的特殊發展過程,這些內容王志安先生都作了深度學術性的解答,特別是兩個成果,我是相信的,也很信服。
第一,他認為中國的龍文化就是蛙文化的延伸,這在本次展出的彩陶里我們可以看到。
第二,還有神話中“卍”字文的解讀,認為是飛翔的帶有羽毛鳥的形象,產生了人們對太陽的崇拜,類似于這樣的成果研究,包括早期的文字研究,“巫”字紋的研究早于我們現在所說的甲骨文。類似于這些成果都會極大的豐富中國考古學。豐富中華文明歷史的映證,這是從學術的角度講。
從藝術的角度講,王志安先生也對馬家窯彩陶的藝術表達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彩陶的圖案及色彩,它的黑紅兩種顏色使用表達了中國美術史最早的美術觀念,比方說比較概括、比較抽象、比較寫意,它這種最早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我們后來的歸納總結出來的中國畫的寫意精神,抽象概括的精神,追求神似弱化形似。
中國美術觀點是高度問題,我們現在所說的中國美術觀點是從哪個朝代開始,與其這么說,還不如說從馬家窯彩陶開始的,這些都是我們很好的研究和總結的,王志安先生除了研究馬家窯以外,他其實具有深厚的學養,既能保護彩陶搞文物研究鑒定,又能夠寫詩、寫文章,又能夠繪畫、寫書法,是我們所說的古代典型文人當代的再現。
古人非常注重綜合的文化修養和積累,有著很厚、綜合、寬廣的文化積淀,你才有可能在某個領域登上藝術的高峰,那么王志安先生大概走過了廣闊的文化積累,在某些領域攀登高峰,再一次祝賀本次展覽成功。
作品賞析:
作品7
作品8
作品9
作品10
作品11
作品12
作品13
作品14
作品15
作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