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新聞網眉山12月23日訊(劉清華 記者 李田)12月6日,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的決定》和《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
決定指出,要構建黨建引領居民小區治理機制。構建“街道黨組織—社區黨組織—小區黨組織”三級架構,形成“小區黨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聯動格局。特別是要在符合條件的小區業委會建立黨組織,推動小區黨組織書記或成員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業委會主任或成員。依托黨的組織優勢來協調各方利益、化解矛盾糾紛,把小區建成幸福家園。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小區,則是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要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
![]() |
如何加強小區治理,探索出一條洪雅特色的新道路?
洪雅縣置地房產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要讓廣大群眾參與進來,才能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 |
中共洪雅縣洪川鎮時代帝景小區支部委員會(以下簡稱小區黨支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各項決策部署。結合成立一年來的經驗,小區黨支部進一步加強對推進時代帝景小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入思考和系統研究,在洪雅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主動擔當探索小區治理體系的使命重任。在洪川鎮黨委領導下,形成“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聯動格局,以“五治”建設“五家”,通過小區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切實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切實構建黨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探索出一條具有四川特色、洪雅特點的小區治理新路子。
12月20日,記者在眉山市洪雅縣廣場社區采訪時,真切感受到這種制度化探索帶來的變化:居住環境持續優化、群眾幸福感不斷增強......目前,眉山市洪雅縣正走出一條黨建引領小區共治共建的創新之路。
![]() |
政治引領建“紅色之家” 落實黨在基層領導地位
洪雅縣時代帝景小區建于2015年9月,現有業主1267戶,居民5000余人,其中黨員30人。在洪川鎮黨委、廣場社區黨總支的指導下,時代帝景于今年12月成立了中共洪雅縣洪川鎮時代帝景小區支部委員會。小區堅持黨組織統攬、統管、統籌的原則,涉及群眾事務一律體現黨員參與、黨性提升、黨建覆蓋。
![]() |
今年以來,洪川鎮黨委統籌社區、小區等多方力量,在小區治理中形成“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聯動格局,理順了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之間的關系,完善社區和居民小區黨組織對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的監督、評議、管理體系,解決社區黨組織向下延伸不夠、覆蓋面不廣、作用發揮不好等問題。
在社區指導下,小區黨支部選拔“道德模范•四川好人”歐弟明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歐弟明書記主抓小區黨建工作,對小區內的黨員進行逐戶登記造冊,召開黨組織會議發動黨員帶頭參與到小區治理建設中。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業委會主任,推選6名黨員擔任樓棟長,小區治理有了“主心骨”。
![]() |
為了優化社區發展治理效果,小區黨支部倡議全體黨員帶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社區發展治理。發動小區黨員開展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三亮”行動,黨員住戶“掛牌”,紅色身影成小區靚麗風景。通過黨員的模范帶頭,不斷提升小區黨支部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如今,小區居民在黨員的帶動下,積極參與到項目共建、陣地共管、項目共治、空間共享,探索出了一條小區共建共治的新機制。
小區黨支部還協調置地房產公司,高標準建設3000㎡開放式、共享型黨群活動中心“紅色之家”。“紅色之家”建成后,黨支部議事決策有去處,黨建工作有了陣地,群眾活動有了場地,受到小區黨員干部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 |
自治相融建“民主之家” 優化街道小區管理體制
時代帝景探索構建治理體系,將“人本原則”作為小區治理體系構建的邏輯起點,將“從群眾中來、讓群眾認同”貫穿小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全過程,建立健全業主有序參與小區治理的平臺和機制,實現“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進一步夯實民心基礎和力量源泉。在涉及群眾的具體事務中,小區黨支部堅持黨組織統攬、統管、統籌的原則,在黨支部領導、黨員參與的基礎上,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社區發展治理,優化提升社區發展治理效果。
在小區黨支部的號召下,小區常態開展“居民說事日”活動。每月25日組織居民代表、業委會成員、樓棟長開展集中“說事”,對小區的民生事項進行民主表決。截止目前,停車費、物管費、垃圾清運費等居民關心事得到有效規范,小區物業費收取率達100%。推行“15工作法”,通過公示欄留言、微信群反映、樓棟長收集方式,征集業主需要解決的政策咨詢、民事代辦、環境衛生等各類問題,按照“統一受理、分口反饋、小區落實、支部督辦”流程辦理,每周五“業主交辦事項反饋日”,現場逐一反饋辦理情況,實現“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小區”。黨支部與群眾的共建共治增進小區業主認同,也推動了時代帝景小區社區形態、業態、文態、生態、心態等“五態”的提升。
![]() |
時代帝景還將洪雅生態康養形態與小區的空間有機結合,著力構建園區、居區、景區“三區融合”,養生、生活、生態“三生合一”的新型小區形態。在小區與城市公共設施結合處打造櫻花巷網紅休閑石陣、興業路網紅三角楓樹陣、洪州綠地公園網紅立體墻繪、洪州大道網紅火山石景墻四大網紅微景觀,成為洪雅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提升了小區業主和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此外,時代帝景還將公園體驗與小區生活場景、公共空間、服務功能、康養健身等有機結合,植入文化、教育、體育、休閑娛樂等活動空間,布局黨建圖書館、黨建學習室,兒童游樂區、健身會所、親子體驗等新型配套,實現生態價值向人文價值、康養價值、生活價值的轉化。
![]() |
法治保障建“和諧之家” 完善基層民主制度
加強小區法治化建設與管理的關鍵是動員廣大居民共同參與,時代帝景小區黨支部通過法定程序推動小區黨支部書記和業委會主任“一肩挑”。從物業公司、小區居民、社區干部中推選業委會成員7人,制定《業委會議事規則》《業務公開制度》《業委會評議考核制度》等,引導居民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完善“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小區民主自治管理。建立小區《業主公約》《業主協商議事制度》等。在充分尊重社情民意的基礎上,規范小區居民議事規則,提高議事效率,共商、共議、共決小區內部各項事務及矛盾糾紛。
小區黨支部還動員小區4名法學專業人才、1名社區網格員、8名小區業主,組建“鄰里糾紛協調委員會”,開展法律進小區、進樓棟、進住戶“三進”行動,有效調解鄰里糾紛矛盾12起,提供法律援助4次,“鄰聚力”不斷增強。建立法制宣傳欄、“普法角”、法治文化長廊等,常態開展法律大講堂、觀看法治電影,居民法治意識不斷提高。
![]() |
德治營造建“溫馨之家” 社區志愿服務常態化
小區黨支部把營造德治環境作為加強小區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開辦小區“市民課堂”,結合居民需求,建立季度課程表,每周開講,豐富小區居民文化需求。率先開展小區垃圾分類試點,成立“紅領巾”監督隊,發動小區居民對有毒有害、廚余垃圾、大件垃圾等6大類進行分類處理,提高居民環保意識。小區還打造小區圖書室、婦幼家園、云朵樂園、業主健身房四大“共享陣地”,滿足不同業主休閑生活需求。
![]() |
組織志愿者服務是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途徑,也是營造德治小區的有力支撐。小區黨支部除了有序引導小區黨員干部,小區業主和物業管理公司參與小區治理,還在著力推動形成黨建引領、小區志愿者、物業公司良性互動的多元主體治理格局。時代帝景通過探索建立小區志愿者組織孵化機制,組建小區志愿者服務平臺,充分調動小區志愿者組織參與小區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推動小區居民需求與志愿服務供給有效對接,推動志愿服務從集體行為向個體行為延伸,讓小區人民生活更有溫度,真正提升小區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小區志愿者服務平臺已經吸納30名小區業主,組建6支義工隊伍,開展居民趣味運動會、小區義診、家風家訓分享會等活動。
![]() |
智治支撐建“平安之家” 創新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機制
作為洪雅近五千人的大型小區,如何更好的為居民提供公共服務?是小區黨支部始終考慮的問題。時代帝景小區黨支部堅持“基層優先、民生優先、服務優先”理念,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優化服務為重點,完善基本服務配套,著力提高服務可及性、便利性、多樣性。
![]() |
小區率先引入與省公安系統聯網的人臉識別系統、智能車輛管理系統、高空防墜物監控系統、車輛智能管理系統等科技配套設施。依托“壹號社區”智慧社區平臺,小區業主實現手機一站式刷卡入戶、手機一站式辦理物業手續、手機一站式共同治理小區問題。搭建300多個監控攝像頭以及24個高空防墜物攝像頭,以不影響居民隱私為前提實現小區無死角監控,使居民生活更安全,參與小區治理的程度更高,真正實現共建共治的平安小區治理格局。
![]() |
此外,小區還加大力度探索引入智能服務、體驗服務、共享服務、定制服務等高科技管理模式,積極嘗試將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引入小區治理領域,通過搭建智慧治理平臺、創新智慧治理模式、開展智慧治理試點等,推動小區治理提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