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釉螭龍耳玉壺春瓶又稱玉壺賞瓶,是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形。流行地區(qū)廣,沿用時間長,宋以后歷代各地窯場均有燒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凈水瓶演變而來。基本形制為撇口、細頸、垂腹、圈足。它是一種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線的瓶類。其造型上的獨特之處是: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或內(nèi)斂或外撇。這種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歷經(jīng)宋、元、明、清、民國直至現(xiàn)代;而這些突出特征;在此對玉壺珍瓶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一直備受買家喜歡。
玉壺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凈水瓶演變而來。基本形制為撇口、細頸、垂腹、圈足。它是一種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線的瓶類。其造型上的獨特之處是: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或內(nèi)斂或外撇。這種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歷經(jīng)宋、元、明、清、民國直至現(xiàn)代,成為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物。
明代的玉壺春瓶和元代清秀瘦長的器形相比,器身有粗壯的趨勢,圓腹?jié)u趨豐碩,瓶頸加長,重心下移。早期洪武時期的玉壺春瓶,還具有元末明初瓷器厚重粗笨的風格,外廓曲線與下腹曲線的轉(zhuǎn)折比較明顯,有些憨笨的感覺,比不上元代玉壺春瓶造型的優(yōu)美與舒朗。發(fā)展到明代中期以后,玉壺春瓶的造型趨于細膩圓潤,優(yōu)美流暢。明代的玉壺春瓶以青花品種最為常見。主題紋飾常常以云龍、梅、蘭、花鳥、纏枝蓮等為主要裝飾圖案。
這個時期的玉壺春瓶大多底部支燒,保留下來的器型有支燒痕跡,由于高溫燒制,有垂釉現(xiàn)象;身具獨特性。
此綠釉螭龍耳玉壺春瓶呈現(xiàn)喇叭口,細長頸、膽腹、圈足略作外撇,高36cm,口徑14.6cm,底徑9.8cm。全器內(nèi)外施釉,釉面透明度較高,胎土細,露胎處呈火石黃色,青釉濃艷,略帶褐色斑點。
備注:此藏品存在一點缺陷;因保留傳世時間久以及保存不當;造成藏品瓶口磨損破損;但仍不影響它的性價比,存世稀少;具孤品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