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乾隆年制官窯青花釉里紅九尨鬧海紋梅瓶一對,高35厘米,口徑7.2厘米,底徑13.6厘米。屬于皇家御用珍品,其寓意“穩坐江山”。喇叭平口,豐肩束腰,形如健美的八旗勇士,富有定力和張力。以青花繪海波紋,以釉里紅繪騰龍、青花點睛,代表天子九五之尊,龍動態各異,皆張口睜目,伸爪展身,鬃鬣飛揚,威風八面,氣勢恢弘。工寫結合,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充分表現了大海的洶涌澎湃和飛龍的威猛氣勢,動感強烈,氣韻絕塵。青花釉里紅是我國傳統釉下彩裝飾之一,創燒于唐 代,延續于宋代,成熟于元代,盛燒于明清兩代。明代多有生產,清三代技術已經很成熟。它是用銅作著色劑的色料在坯體上描繪各種紋樣,然后施透明釉經過高溫還原氣氛燒成,在釉里透出紅色的紋樣,故稱“釉里紅”。
因燒成合格品很困難,故其產品極為名貴。釉里紅有單獨裝飾的,但大多數與青花相結合在一起進行裝飾而稱為“青花釉里紅”,
其特點既有青花的“幽靚雅致,沉靜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紅的渾厚壯麗,豐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樸實的藝術風格。因此,青花釉里紅瓷成為我國珍貴的瓷器品種之一。釉里紅的最大特點是燒制難度大,成品率極低。到了雍正年間燒制青花釉里紅瓷器的工藝有了新的突破,工匠在原料中加入氧化鐵紅和硒紅等礦物顏料,使釉里紅正常發色的溫度提高了1000多攝氏度,接近了燒制青花的溫度。因此大大提高了青花釉里紅瓷器燒制成功的機率。也正是由于這一技術突破使得雍正、乾隆時期景德鎮官窯燒制出來品質上乘的青花釉里紅瓷器,成為清一代蜚聲海內外的官窯名品。
本品所繪蒼龍氣勢萬千,飛騰于海面云氣之間,紅藍輝映,成功的將宋人繪畫技法與瓷繪這一新的藝術載體結合起來,令觀者不無贊嘆不已。
本品所繪云龍紋樣為自南宋陳容墨龍圖而來,氣韻生動,鋒利的三趾龍爪尤為引人注目,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此式龍紋常見于唐、宋、元工藝美術,大清乾隆年制則極為罕見
與本品相同的雍正作品見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例,陳設于長春宮內;拍賣市場見有中國嘉德于1998年春拍上拍一例,編號752;另有北京翰海2001年春拍第1671號,口沿有傷,以1045萬元成交。
尚見有數例同一風格的大清乾隆年制官窯佳作,與本品采用同一畫樣的見有兩例,屬乾隆款者畫面上云氣氤氳,大小九條飛龍身姿各異,于云海中騰躍,青花濃淡得宜,將水墨淋灕的質感表現得極為成功;繪九龍飛騰,但少了云氣的襯托,觀感則略遜一籌,即是在此基礎上繪云氣為底色,但所有龍形皆是浮于云氣之上,時隱時現的神秘動感,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北京故宮藏一例乾隆款官窯瓷器,藍、紅二色皆發色可人,筆觸亦堪精妙,惟云氣亦是作為背景襯托,缺少了與紅龍的互動透視。
此對九尨鬧海紋梅瓶,非常難得,行內人深知--文物一加一不等于二,而是高于三!他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極高的藝術價值!極高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