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資金幫扶,為上游牧場帶去100多億元資金,扶持新建、擴建100個中小型家庭牧場;通過技術幫扶,建立了10個標準化牧場作為“牧場主大學”教學基地,帶動農牧民從牛群結構、飼喂管理等24個維度提升效益,奶牛單產平均提升2公斤,每公斤奶成本平均降低0.2元——這是中糧集團蒙牛乳業打造“從牧場到奶杯”全產業鏈助力脫貧攻堅的方式。蒙牛以自身在奶業產業體系中的優勢,通過賦能草原上的農牧民,提升奶業產業體系,用“一滴牛奶的力量”幫草原上農牧民打好了一場脫貧攻堅戰。
“在牧場主大學學習后,我對牧場的精細化管理進行了全面提升。奶牛平均單產從28公斤提升到了32公斤,公斤奶成本也下降了0.15元,全年節約近100萬元。”內蒙古包頭綠源廣盛牧場場長白紅兵介紹說。
白紅兵口中的“牧場主大學”是蒙牛對農牧民技術扶持的重要平臺之一。2013年,蒙牛與高校、科研機構和“中國·丹麥乳業技術合作中心”合作啟動這一社會責任項目,免費為牧民提供管理技術交流、管理經驗分享、新型技術引入、專業技能提升等服務。為了能夠有效對奶牛養殖散戶進行示范帶動,蒙牛從中小養殖戶中選取了10個牧場進行賦能,打造“牧場主大學”。五年間,超過1萬家農戶在”牧場大學“提升了如何控制牛群結構,進行科學飼喂管理等技能,奶牛單產平均提升2公斤,每公斤奶成本平均降低0.2元,“單憑這一項,一個貧困農戶家庭年收入就可能提高3000元-5000元。”白紅兵說。
“對標國際發展,從‘底層操作系統’入手,把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通過多種平臺帶給牧民,幫助其走規模化、集約化、數字化的道路,從源頭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幫助農牧民增收的根本途徑。”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介紹。
“奶牛金鑰匙”也是典型助農平臺之一。依托農業農村部奶業管理辦公室、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等生態圈互助聯盟打造的這一平臺,蒙牛定期組織專家團走進牧場,圍繞奶牛科學飼養、繁育等多個技術、管理專題對農牧民進行培訓。扎魯特旗小黑山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喜軍已經是第三次參加,他告訴記者:“過去因為不懂養殖技術,奶牛的單產只有十幾公斤,在蒙牛指導下,通過改良飼料、精細管理、疫病防控等措施,奶牛單產穩定地超過了30公斤,我們牧民實實在在收獲了真金白銀,看到了技術帶來的實惠。”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蒙牛還提出“136”重點工程,致力于建立更密切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牧民更好地獲益于產業鏈:通過建立“數字奶源智慧牧場”平臺、奶牛研究院、“愛養牛”集采平臺三大服務平臺,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同時營造低成本的農資采購環境。“過去,養牛產奶是一件苦差事,如今我們希望借著蒙牛的幫助,為牧民賦能,讓他們真正從養牛中獲益,實現‘愛養牛’”。盧敏放說。
在提高牧區牧民產業能力的同時,蒙牛也參與了以牛奶助力少年兒童成長的扶貧事業。2019年蒙牛的“營養普惠計劃”投入近2000萬元,為全國18個省區、180所學校、4.5萬余名學生捐贈528萬盒學生奶,惠及4萬余名貧困地區的鄉村學生。同時開展營養健康科普教育,干預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發展,打破多維貧困。
作為中糧集團定點扶貧工作的重要參與者,蒙牛為呼和浩特市和林縣羊群溝鄉圪洞坪村修建蓄水池、道路、水井等基礎設施,捐贈100萬元為和林縣全縣貧困人口代繳意外身故、殘疾、意外住院醫療補充、重大疾病住院補充保險費用。在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廣西南寧市隆安縣和西藏山南市洛扎縣,蒙牛通過支持扶貧產業發展、主動采購當地產品原料、實施學生奶營養普惠計劃、幫助開展種植養殖循環農業項目和鄉村建設等方式,助力當地脫貧攻堅。
“‘產業扶貧+營養扶貧+定點扶貧’三位一體的扶貧模式,是蒙牛作為社會企業參與扶貧探索出的一條道路,在今年成功入選國務院扶貧辦發布的《企業扶貧藍皮書》。”盧敏放告訴記者,“未來,我們還會繼續利用我們在乳業行業的優勢積極發揮企業責任,樹立負責任的中國奶業企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