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愛心粥屋溫暖社會 做公益關愛弱勢群體
----- 信陽市平橋區愛心粥屋黨支部書記李清平先進事跡材料
他叫李清平,今年48歲,中共黨員,大學本科文化,農學士學位。1994年7月畢業于河南科技學院,現任信陽平橋區委信息室主任,科員,平橋愛心粥屋黨支部書記。25個春秋歲月,25年的奉獻歷程,愛崗敬業,熱愛公益,譜寫了一位普通黨員的感人之歌。近年來,他本人先后被評為河南省優秀志愿者、信陽市優秀志愿者、信陽好人、平橋區優秀共產黨員、平橋區十佳道德楷模、平橋好人等榮譽稱號。
因為同情,傾力創辦愛心粥屋
李清平,曾經寒門出身的他,有著很強的同理心。有一次,他發現一位環衛工躺在地上休息,旁邊放著一個十分破舊的袋子,里面裝著一個塑料杯和兩個干饅頭,他就停下腳步詢問環衛工。他還清楚記得這名環衛工的名字,她叫盧心珍,今年六十出頭,她說,早上因為干活太忙,根本顧不上做飯,買飯舍不得,只帶了開水和饅頭,當成早上的早餐。聽罷她的介紹,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如此的境況,他還是頭一次接觸到。
為了搞清整個環衛工的現狀,他專門走訪了一線的環衛工,了解到當前城區環衛工只有20%是正式在編,而其余80%是非在編的臨時環衛工人,他們所做的都是一線清掃垃圾、轉運還有處理最臟最累的工作。
這群最美的“城市的美容師”,年齡普遍在六十多歲,大都是農村進城人員。這樣繁重的工作量讓這些環衛工人有些吃不消,也沒有過多的福利待遇和保險,工資一個月才一千多塊。有些環衛工人每天一元錢買三個饅頭,就著開水就是一頓早餐,省了錢還省了時間,但苦了自己。環衛工的生存現狀,讓李清平看在眼里,也記在心里,他暗暗下定決心,要為環衛工人做點什么。
于是,創辦愛心粥屋,為環衛工人解決一頓免費早餐的想法就這樣萌生了。說干就干,他開始著手謀劃,在一沒人二沒錢三沒場地的情況下,如何往下推進卻成了大難題。
為了籌錢,李清平四處游說,一個個地找熟人、朋友,勸他們助力愛心粥屋。江榮英是一位愛心企業家,李清平三翻五次上門拜訪,給她聊辦粥屋的益處,讓她支持創辦愛心粥屋,金誠所至,金石為開,江榮英首先為愛心粥屋捐出第一筆善款--1萬元。拿到錢后,李清平開始滿大街地找房子,當時正值七月,他不顧火辣辣的太陽,憑著雙腳丈量著大街小巷,尋找合適的場所。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租到了開辦的房子,付了租金就又沒錢往下進行了,但這沒有嚇倒李清平,他通過微信、QQ群等網絡渠道,把開辦愛心粥屋倡議書發布出去,得到了廣大愛心人士及志愿者們的全力支持。 從2015年7月份開始籌辦,到2015年10月13日正式開餐,三個月時間內,李清平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整天腦子里籌劃著如何盡快把粥屋籌辦起來,讓環衛工早日吃上愛心早餐。由于過度操勞,當時一百五十多斤的他,硬是瘦到一百三十斤,頭發也白了不少。
起初,聽說他要開辦愛心粥屋,李清平的家人、朋友紛紛反對,有的甚至說他腦子是不是有毛病,風言風語像大山一樣壓過來。但李清平毫不在意,他毅然決然地向著目標前進,他相信,只要堅持初心不改,一定會得到大家理解與支持的。
2015年10月13日,經過精心籌備,信陽第一家愛心粥屋正式開餐了,在這一天,李清平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因為堅持,愛心粥屋溫暖人心
俗話說,辦一件好事不難,難的一輩子辦好事不辦壞事。愛心粥屋順利開餐后,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能保證正常運轉。由于環衛工三四點就起床上街打掃衛生,愛心粥屋每天也只能配合他們的工作節奏,每天凌晨三點左右開始作早餐。由于早上時間太早,不少愛心人士望而卻步,在參加幾次早上服務后,就再也見不到蹤影了。
為此,李清平組織成立了愛心粥屋志愿服務團隊,建立了愛心粥屋黨支部、團支部,吸引黨員、團員加入志愿者隊伍,逐漸成為愛心粥屋志愿者骨干,程立就是其中一位,他一干就是三年九個月。
為募集到足夠的運轉資金,他還發起了“月捐公益行動”,即每人每月20元起捐、單位100元起捐,倡導人人公益形式,集中全社會的愛心來開辦粥屋。當然,每個月他帶頭捐30元以上,如今,已有近200人參加月捐活動,為粥屋運轉提供了可靠的資金保障。
2015年10月13日運轉至今,已成功運營三年九個月了,共為170000人次免費提供早餐,愛心粥屋也由一個發展到三個,覆蓋到平橋區、浉河區及明港鎮,共帶動18000余人次志愿者前來參與服務,成為信陽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自從愛心粥屋開餐以后,每個凌晨四點鐘左右,總能看到李清平一個人悄悄走在通往粥屋的路上,昏暗的街燈下,他徒步向著粥屋前進。有時狂風暴雨,有時大雪紛飛,三九嚴寒,有時酷暑難耐,都未能擋住他前去的路。到了愛心粥屋,或炒菜、或煮粥,忙著端飯收碗、清洗碗筷,冬天凍裂了雙手,夏天汗透了衣衫。在早上六點半左右,當奉餐結束后,他才匆匆趕回家里,七點半則按時到單位上班。他就是李清平,一個默默奉獻的志愿者,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他用4年2個月的凌晨,把愛送給需要的環衛工等弱勢群體。
因為熱愛 堅守初心做強公益
在李清平的業余愛好里,從來沒有娛樂二字,不會打牌釣魚,也不愛戶外休閑,在他的工作之余,全部被“公益”兩字填滿,用真誠的奉獻留下了他的人生閃光印跡。除了開辦愛心粥屋外,李清平利用工作之余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發起了包括愛心粥屋在內的15個公益項目,受益群眾達30余萬人次。
2014年7月份,李清平組織志愿者前往平橋區洪山小學看望這里的留守兒童,映入眼簾的破舊不堪的課桌及漏雨的教室,中午了,許多孩子到門口買方便面干吃,這讓他心情十分沉重。
回來后,他立即向中國福利基金會免費午餐基金申請免費午餐項目,很快得到了基金會的批準。2014年10月22日,洪山小學免費午餐正式開餐,讓這里的80多個學生吃上了可口的免費午餐,從此也告別了啃方便面的歷史。
為了讓更多的學校學生吃上免費午餐,他牽頭成立了免費午餐項目組,專門負責向上申報免費午餐項目,同時積極爭取政府支持,推動實施了由基金會、政府共同參與的“2+2”免費午餐模式,目前已有16學校2000余名學生吃上免費午餐。計劃在2020年前后,平橋區將有40所學校6000余名農村小學生享受到免費午餐。
李清平正是用這種大愛精神,不斷把公益活動推向深入,受益面逐年擴大。他帶動志愿者相繼開展了敬老、支教助學、關愛留守兒童、社區服務等志愿服務活動1500余場次,參加志愿者20萬余人次,捐款捐物折合現金200余萬元,義務服務總時間20萬余小時。
在他9年的公益路中,不知道有多少法定假日、周末是在公益活動中度過的。據不完全統計,李清平個人累計服務時長超過6000余小時,為公益奉獻物資、款項折合現金達5萬余元。熱愛公益讓李清平樂此不疲,他經常說,“干好本職工作是本份,干好公益是人生品位”。他的足跡遍布信陽市各個縣區城鄉,身影經常出現在敬老院、農村學校和貧困戶家中,他把愛送給了需要幫助的人,讓黨的溫暖通過志愿服務送到弱勢群體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