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小渠
旅游:
小渠慘案紀念館,血淚坑,仇恨井,祖根槐
特產:
大米、螃蟹、泥鰍、蓮藕
歷史名人:
清末:
翰林劉孟鐸
新中國:
革命烈士:劉銀成,劉明起,鄧秋玉,劉廷云,劉善義。
歷史事件:
小渠抗日阻擊戰、小渠慘案。
本地傳說:
劉家十二院
人文、變遷
永樂年間,劉氏先祖劉弘道率眾從山西洪洞縣遷至落戶,因地近河道,旁有小渠,故此得名。清朝乾隆年間,遭遇水患,該村被分成了南北兩個部分,根據南北方位分別被稱為前小渠、后小渠。
前小渠正西500米處曾有一座寺廟,建于唐代,占地40余畝,名為興國寺。解放前用作學堂,既是趙紫陽同志的母校,也是后來其參加革命活動講課的場所。
鮑鴻彬,鮑紅閣,鄭玉純,張萍,趙子厚,趙文振,趙善交等老一代革命人曾經常在興國寺開會議事;解放戰爭打老岸,開國上將楊勇在此指揮戰斗;文革時被紅衛兵破四舊拆除。
1938年,經上級組織批準,在前小渠劉萬章(趙紫陽舅父)家秘密成立了這里的第一個農村黨支部。
加之小渠阻擊戰、小渠慘案,使小渠村不但成為趙堤鎮紅色記憶的主要承載,還確立了其豫北革命老區的歷史地位。
小渠抗日阻擊戰
一、背景
1940年6月,八路軍第二縱隊新編第三旅在滑縣桑村一帶整訓;旅部桑村集,其第七團駐扎附近;九團駐扎濮陽,八團駐扎長垣,八團的一二三營分別駐扎邵二寨、黃占、方里,任務是監視長垣方向的敵人,掩護全旅整訓。
日軍為消滅這支新組建的我軍力量,調動第35師團、騎兵第四旅等15000人,進行“五*五大掃蕩”,企圖一舉摧毀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
二、阻擊
6月5日,開封、新鄉、商丘集結日軍8000余人、汽車、坦克170余輛分三路向桑村一帶合擊。
6月8日,八團三營的9連、11連在大堤西南阻擊,敵眾我寡,9日轉到小渠。
6月10日,長垣方向日軍100多輛汽車、三兩坦克近兩千人向老岸開進,八團一營在邵二寨阻擊,日軍受阻后兵分兩路包抄八路軍,企圖把部隊壓迫到黃河灘區,旅部被迫經孫莊向東轉移,八團奉命堅守大堤,掩護主力撤離,八團將掩護任務交給三營,一營的三連四連配合。
三、慘烈
八團付團長吳大明帶領一營三營,三營營長張海月,神槍手鄧洪恩共6百多人,戰死在前小渠村東300米黃河大堤戰壕里,僅十幾個人突圍成功。
四、意義
小渠抗日阻擊戰日軍傷亡400余人,被摧毀汽車25輛,八團傷亡雖然很大,但成功的保護了大部隊及地方黨組織的轉移,掩護了群眾,擴大了我軍的政治影響。
小渠慘案
一、背景
1944年,抗日戰爭轉入戰略反攻階段,抗日武裝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壯大,日軍受到日益沉重的打擊,垂死掙扎,進行了更為殘忍兇暴的大掃蕩大屠殺。
二、合圍
1944年10月17日拂曉,日軍糾合了在豫北的全部騎兵及偽軍千余,分三路向濱河縣根據地合圍,形成了大堤以西數十里的包圍圈,將手無寸鐵的六百余名群眾逼迫到前小渠村。
三、屠殺
日軍將群眾劃片分開,三五捆綁串聯,大刀砍、刺刀挑刺、火燒、填井活埋.......
六百九十名同胞被殺害,手段極其殘忍。
民國33年11月12日《冀魯豫日報》第四版詳細報道了慘案始末。
四、緬懷
人民政府為銘記這段血史,先后在小渠設立了紀念碑、紀念館。
劉家十二院
劉家十二院
創業非容易,何如守業難。
諸君如不信,聽我與君談。
一、救人
話說嘉慶年間,咱們如今的長垣市趙堤鎮小渠村有這么一戶人家,家主叫劉楷,膝下三個兒子,大兒子叫劉敬勛,二兒子劉德勛,三兒子劉明勛。一家人勤勞樸實,待人寬厚,雖然日子清苦,但也算安然。
這一年天下大旱,還鬧了蝗災,地里賴以生存的莊稼沒旱死的也被蟲子吃得差不多了,本來就沒什么余糧,一家人的生活頓時陷入困境,只能跑很遠找點水,挖些草根什么的維持生計。
這天父子幾個跑了很遠才找到一些水和一點可以吃的東西,回到家,發現門口歪著一輛小推車,車上是一些臭烘烘的破爛,旁邊還躺著一個人,面黃肌瘦,已經餓暈死過去,劉楷頓時動了惻隱之心,命三個兒子把他抬進家,喂水、掐人中忙活了半天,那人才慢慢有了氣息,又趕緊點火,把找來的東西讓家里的煮吧煮吧做了一鍋稀粥,給那人灌了一碗,又折騰半天,總算把命救了回來。
救是救回來了,劉楷這才發現那人的腿是暈倒時摔折了的,不能走動,這下可犯難了。那人見劉楷為難,苦笑一聲說,大哥呀,你是個好人,可你不應該救我呀,你把我救過來我的腿不能動,照樣還是餓死。
劉楷一咬牙說,我既然把你救活,就不能眼看著你再死掉,這樣吧,你先住下,咱慢慢想辦法,只要我的家人餓不死,就不能讓你餓死!
二、起家
劉楷老伴在一旁本想阻止,一看三個兒子也在隨聲附和,老太太賢良溫順,只能嘆口氣把話咽了下去。
那人也沒推辭,就這樣安頓下來。劉家本來生活就拮據,又多了個白吃飯不干活的,日子一下子更加艱難。一晃半個月,日子實在無法維持了,正當劉楷父子瀕臨絕望之際,本來躺在床上半死不活的人哈哈一笑,紅光滿面的站了起來,對劉楷父子一抱拳說道:
先生孝義感關公,奉命前來試赤城。
財寶一車當克儉,買田留與子孫耕。
什么意思呢?他說,我乃關帝爺駕下小吏,都說你父子真誠孝義,關帝爺特命我前來試探,結果當真不假,我今天就要歸去復命,小車上一車財寶,爾等救濟災民之余可購置田產,日后當教化子孫克勤克儉,積德行善,切記切記!說完,一片金光就消失不見了。
劉敬勛三兄弟震驚之余趕忙跑到院子里,找到角落里扔著的破推車,發現原來車子上臭烘烘的破爛竟然真的變成了明晃晃的黃金珠寶。一家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關帝爺顯圣派人來救急來了,趕忙磕頭拜謝。
三、十二院
俗話說有錢好辦事,劉楷父子立馬渾身有勁,遠奔州城,購買糧食物資,回來救濟鄉里,余下的錢購置田地掘井挖渠,苦心經營。從此,這日子果不其然一天天殷實起來,之后,劉家三兄弟相繼娶妻生子,每家都添了四個兒子,到劉楷百年壽終時,十二個孫子也都各成了家業,每人一進院落,共兩百多口人,人稱“十二院”。
別看這么大家業,在劉敬勛三兄弟的把持之下,劉家上下齊心,一直都沒人分家單過,全家上下都一個鍋里吃飯。您要問他家的鍋有多大,這么說吧,逢年過節添上半鍋油,炸上一天油饃,油面都不見往下降的。
田地就更多了,從現在的小渠,往西到滑縣,往東到黃河,往北到濮陽全是他們家的地。劉家待人寬厚,周圍百姓爭相給他們家做長工,小伙子們能在他家做工,即便長的丑點,都不愁娶上好媳婦。各院院主出行都是馬車隊,那馬匹別說公母連毛色樣子全都一模一樣。你就說這是多大家業吧。
四、拉屎還田
斗轉星移,這一年,二爺劉德勛過70大壽,有一叫花子到門前唱蓮花落討彩要飯,二爺心情好,手一揮,讓管家給了100個銅錢,外帶5個肉夾饃,一身干凈的衣服。那要飯的受寵若驚,連連說您府上真是大善人啊,咋給了這么多!管家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這不算啥,劉員外家業之大你估計想不到,100錢我不敢說你早晚還得花到我們劉家,最起碼你把這饃吃了,到最后屎還得拉回劉家地里……
那叫花子你別看落魄了,人可是個倔驢脾氣,心說你就吹去吧,我就不信了,你家能有多少田地,我把饃吃下去消化成屎這么久的時間都跑不到頭?
于是拿著饃,三下五除二吃進了肚,稍微歇了歇,直奔西北可就下去了。這一走從中午走到傍晚,吃的饃消化的差不多了,還真想拉屎,就一頭鉆進了莊稼地。拉完邊系褲腰帶邊往外走,剛好遇到一個老頭路過,叫花子攔住老頭問,請問老人家這里是哪兒啊,那老頭看了看他說,這兒啊,小渠劉大善人的耕地!
五、分家
俗話說得好,合久必分,劉家如此大的家業,幾百口人一口鍋,日子久了,酸甜各有所好,難免意見分歧,這年過節,幾個年輕媳婦做團員飯,其中一個實在忍不住嘀咕了一句:你說咱家這鍋也用不破,用破了多好,每院一口新鍋,省的吃個飯來回跑,再說,誰想吃啥就吃啥......其他幾個人也早就不耐煩了,紛紛說可不是咋的.......
說來也怪,幾個人話音剛落,好好的大鍋嘩啦一聲四分五裂了。
鍋破了,一時也找不到那么大的,年輕人又趁機提出分開單過,最后家主無奈,分就分吧!
六、沒落
分開過日子,各自為政,老當家的上了年紀也照顧不過來,大家都覺得一下子自由了,生活逐漸嬌逸放縱,蜜罐子里長大的年輕一輩開始吃喝玩樂,有的甚至跑到杭州定居,日夜笙歌。
金山也有挖空的時候,沒造騰幾年,十二院就沒落了,年輕一輩這才想起祖訓,已是追悔莫及。
此正是:
神仙顯圣信非真,皆是前賢警后人。
溫飽常思哲理句,驕矜過后是清貧。
講述:劉喜民
編輯整理:于建奎
2019年11月10日
小渠詩詞選錄
◎于建奎
小渠慘案紀念碑
英骨何堪問寂寥,春風園外柳千條。
神州萬里渾如畫,俱是前人用血澆。
緬懷小渠先烈
歲月成苔歷歷痕,蒼煙浩氣共長存。
紅區地下千秋骨,尤壯山河一縷魂。
◎尹艷
瞻小渠慘案遺址
七百尸骸村外橫,時時聞道魄魂驚。
如今冢上凄凄雨,猶似當年血淚聲。
聞小渠慘案有感
引頸群丁任戮殘,何如共御血流干。
縱然未必全生去,亦教倭夷喪膽寒。
◎陶庭嵐
瞻小渠慘案遺址 新韻
七秩春秋跡未消,墳埋骨處事昭昭。
小渠碑上家國恨,常使英雄頻看刀。
◎張艷利
緬懷小渠慘案先烈
歲月無情史有痕,浩然正氣永長存。
豐碑銘刻英雄事,千古流芳不朽魂。
◎苗廣峰
小渠遺址
小渠遺址埋骸骨,紅色搖籃銘在懷。
翠柏蒼松撐血地,猶言先烈打狼豺。
◎張彩霞
謁小渠慘案遺址
秋雨瀟瀟覓舊疴,殘碑焦土記干戈。
溫馨一處桃源地,曾是滔滔涌血河。
◎張小兵
小渠謁墓
小渠村外漢陵門,秋雨蕭蕭溪水渾。
一石傾天真烈士,兩廂刻字盡英魂。
無名墓上蛩鳴草,有淚墻頭苔鎖痕。
遙想當年屠戳事,闌干拍遍近黃昏。
◎邢海兵
瞻小渠慘案遺址
臨行難別小渠村,雨正瀟瀟日正昏。
荒冢碑前人四顧,一秋草木淚多痕。
◎陳淑琴
觀小渠慘案遺址 新韻
秋風蕭瑟草凄凄,秋雨瀟瀟赴小渠。
恨不拼將三尺體,一腔熱血御殘敵。
◎鄧紅琴
趙堤小渠村 新韻
昔年寇犯小渠村,屠我無辜七百人。
捧紙焚香來祭掃,長教翠柏守英魂。
小渠歌賦
小渠賦
元末明初,戰亂四起。群雄逐鹿,澇旱蝗疫。田廬漂沒無數,百姓死難何計!生人如倒懸,家國僅半壁。中原廣獨棘草蓋野,九州闊渺煙火人跡。洪洞山西,尚余人力,溫飽未足,但能生息。洪武三年,遷轉移民。劉氏弘道,舉家遷奔。灑別洪洞,涉行河濱。巍峨廣濟,念之夢魂,蒼虬老槐,無所庇蔭。形蕭索如斷雁無偶,步棲遲若孤獸離群。輾轉跋涉,雨雪晨昏。黃河奔涌,太行高岑。何方可行,何處安身?至大名府轄地,有渠堤交臨。傍水而棲,依渠為村。墾荒陌而植五谷,刈穢草以養畜禽。擇朝陽而搭棚舍,避賊患而繁子孫。暑往寒來,惡水荒灘終為村落。朝代興亡,亂石荒崗具化良田。小渠之名,一時遠聞四方州縣,小渠之事,亦應載入千秋史篇。
歲在甲申,律中無射。倭寇入蒲,四野狼煙。殺我同胞,焚我家園。尸骨成垛,血流漂杵。水乃人血,丘乃人骨。禽獸鐵蹄,魚肉刀殂。慘絕人寰,萬民湯煮。小渠村干,冒死不屈。奮起抗敵,舍命捐軀。
乙酉建申,盜寇敗降。還我河山,遁逃倉皇。劫后小渠,終沐春光。改革東風,小渠蒸蒸日上。革命老區,烈士萬代瞻仰。
今小渠劉公喜民,親赴洪洞。尋根問祖,歷訪同宗。掬洪洞之故土,移古槐之同根。是舊景猶存,老槐如親?;币菩∏?,與吾共生。根植異土,其葉青青。身經風雨,其干亭亭。槐當如人,四海八荒皆可立身,人當如槐,九域五洲亦自成蔭。小渠人民有槐之風骨,威武不屈,自強不息。小渠人民有槐之精神,努力進取,砥礪前行。
美哉其槐,昂昂然我華夏之魂。壯哉其槐,巍巍然我民族之本。古哉小渠,史成文賦,偉哉小渠,名勒貞珉。
陶庭嵐
2019.9.15
移槐記
偉偉盛世,郁郁神州。
兆民蔽野,百谷盈疇。
清風化雨,長河奔流。
堯天舜地,男歌女嘔。
中原古鎮,名曰趙堤。
水甘土沃,太行之西。
其黎猶教,奚物茲齊。
農啇工仕,大道無為。
然吾先祖,實為東遷。
祠堂焉在,洪洞古槐。
元季兇禍,中國兵災。
原居亡絕,吾祖來填。
屯荒墾廢,田澤漁耕。
伐木架屋,夜見燈明。
鑿渠灌稻,引流栽萍。
世代弗輟,子孫繁榮。
今徙此地,四百有年。
萬戶殷茂,百姓康安。
鄰曲和睦,親戚交歡。
融融泄泄,薪火相傳。
人不忘祖,鳥不忘巢。
祭根三晉,路遠山遙。
歲在乙亥,劉公辛勞。
千里移木,植于河皋。
胞衣同守,兄弟共營。
護樹成長,佑我生靈。
衍息延嗣,事業豐登。
思祖之日,華蓋亭亭。
或言此況,當記于碑。
勉勵后繼,更使風淳。
蒲風詩社,代筆成文。
河清海晏,天下歸心。
張小兵
2019.9.15
祭祖根槐文
泱泱華夏,源遠流長,
姓氏百家,一脈炎黃。
三皇治世,五帝定倫,
千秋帝業,始于大秦。
唐宋歸元,不足百年,
滄海橫流,民生倒懸,
暴政苛捐,旱澇綿延,
餓殍遍野,尸骨接天。
難維生計,揭竿起義,
四處交兵,血流滿地。
十室九空,終建大明。
修生養息,略有小成,
燕王掃北,戰亂又生。
歷時四年,罹難中原,
哀鴻遍野,少有人煙。
山西洪洞,物阜民豐,
山水環衛,幸免刀兵。
永樂洪武,遷民無數,
大槐樹下,別鄉離土。
難舍難離,一步一顧。
鄰里永別,奔徙四處。
哭聲干云,裂肺撕心,
回夢大槐,記做祖根。
今日長垣,時謂蒲城,
北有趙堤,渠水縱橫。
劉公宏道,遷來依靠,
開辟村居,小渠為號。
披荊斬棘,茹苦含辛,
常念祖槐,德育子孫。
星霜百年,不畏時艱,
開枝散葉,各建家園。
八年國難,倭寇來犯。
舉世驚心,小渠慘案。
衛我家邦,豈懼虎狼。
驅除倭寇,血債血償。
新中國立,長歌當泣。
改革春風,開天辟地。
國富民殷,不忘祖根。
小渠支書,劉公喜民。
彰顯襟胸,遠赴洪洞。
迎來祖根,植于村中。
我有大德,飲水思源。
萬鄉來賀,舉世同瞻。
共懷先祖,尚饗永年!
于建奎
2019.9.15
作者:蒲風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