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畫印集于一身 縱情不羈盡顯才情
藝術簡介
尹凡嘉,字清閑,號鶴峰居士,文源齋散人,藝名大凡、松石,一九五九年九月出生,安徽省宿州市人,大專學歷,曾進修于中國美術學院,當代實力派職業書畫家,系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國家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榜書家協會理事,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保值藝術品研究會理事,世界書畫藝術評介協會評介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香港),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宿州市文化館書法導師,藝城書畫院院長等。
草書《沁園春·雪》180cmX85cm 2018
自幼熱衷于書畫,博學多才,詩書畫印均有涉獵。歷任部隊美術創作員,書法美術教師,紀念館設計員等。書法創作主張多容性、趣味性、抒情性。國畫山水主張境界開闊,立意高遠,不拘有法,雅俗共賞。刻印追求傳統和創新。藝術觀點:廣收博取、自我定格。座右銘:強學博覽足以成其道。書畫作品在《中國書法》、《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書畫報》等專業性報刊雜志發表。多次參加省內外、國內外書畫大展并獲獎。作品被國家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奧組委等單位收藏,有的書法被刻入碑林。有的作品被港臺、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際友人收藏。其藝術作品、傳略曾入編《世界華人書畫家作品選集》、《世界著名書畫家真跡博覽大典》、《百年經典-中國書法全集》、《世界美術大典》、《中國當代書畫藝術鑒賞》等十多部典籍。曾獲世界美術大獎并授予"當代書法藝術家"、"翰墨中國藝術名家"、"世界金獎藝術家"并榮獲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專家成員首批特殊貢獻金色勛章。
魏碑 《觀海聽濤》 180cmX85cm 2018 年
尹凡嘉書法論文
如何鑒賞和鑒別書法作品的優劣和高低:我總結為九個字“屋漏痕,錐畫沙,藝含量。”首先說屋漏痕一語出自顏真卿與懷素在探討書法用筆的對話,是指書法用筆的自然性,不刻意做作,墨色的自然變化。其次是“錐畫沙”是說用筆的力度,鐵畫銀鉤,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三是“藝含量”,書法作品當中所蘊含的藝術元素。我就重點談藝含量的問題。增強書法創作的藝術含量,提高書法作品的藝術品位,達到雅俗共賞的目標,這是書法創作的重大課題。
隸書《勵志自作句》180cmX50cm 2017
書法藝術的含量,就是在一副書法作品中所蘊含的藝術成份的多少,所呈現出來的藝術效果。以特有的點線為載體,可以融進更多的藝術成分。一般說藝術含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書法作品的藝術效果、價值和品位。從實質上講,書法藝術的高含量就是作者的文化修養與藝術風格的有機結合和高度統一,也是借鑒與繼承的辯證關系的正確處理,只有在借鑒和吸收諸多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才能繼承和發展。換言之,雅俗共賞就是藝術高含量的集中體現,所謂“共”就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單方面的,就是不同層面所共識的,也可以說就是“大眾化”的審美趨向,達不到雅俗共賞的作品,終究是失敗的作品,縱觀古往今來的書家, 無一例外。
草書 蘇軾《水調歌頭》138X70
一、書法藝術的高含量取自書法造境的多容、兼收并蓄。
書法藝術好比一盤佳肴,佐料多一些,運筆得當,色香味俱全,味道就會好一些,也好像一部電影,既有好的主題內容,又有好的故事情節,既要有好的人物塑造,又要有不同的配角,既要有場景的設置,又要有好的音樂插曲等。只有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不同的視覺效果,才會贏得更多的觀眾。
魏碑楷書字帖 藏頭詩 《毛澤東神》、《藝城凡嘉》、《為學》138cm×70cm 2018
對于書法創作就應該增強藝術含量,以點線為載體,可以融進形象思維的東西,可以寫出音律的東西,可以揉進哲學辯證的東西,也可以多種書體綜合起來,為了抒發某種情懷或表達某種詩意,增強視覺感染力,可以把筆畫夸張變形,窮其變化之能事, 只有大膽創新,勇于探索,才能出現奇跡。因此書法的藝術含量是書法發展的前景和必然趨勢,在書法發展的進程中,不少的前輩和大師都為我們樹立了光輝典范。例如清朝時期的書畫怪杰鄭板橋,篩檢真草隸篆用筆,獨創一體,自稱六分半書,字形變化多端,章法詭異有致、搖曳多姿,真可謂是書中奇寶,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鄭板橋骨子里是恃才傲物,不甘屈就的,他的書畫以(清、勁、怪)遺世,給了后人很獨特的美學啟示。鄭板橋多才多藝,詩書畫印皆精絕當時。集書法之大成者不勝枚舉,我們后學者就應該強學博覽,從六朝碑版求真意,依兩漢文章尋古風, 借古觀今,廣收約取,推陳出新,創作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書法新境界。
魏碑《天道酬勤》 138cmX70cm 2017
二、書法的高含量來自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社會閱識。
單就寫字, 沒有高深的文化,也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字,但作為書法藝術是必須要有文化素養和社會實踐體驗的,只有深厚的文化基礎和社會閱識,才能把書法藝術升華到一定的高度。比如毛澤東的書法成就就來自他飽讀史書,來自他偉大的革命實踐。他在長期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積累了雄厚的人文知識和實踐經驗,他以偉大的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的胸懷、締造了黨,建立了新中國, 為人民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歷史功勛。同時他還創作了大量的閃耀著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 的光輝詩篇。
三、 書法的藝術含量把雅俗共賞作為探研的目標。
追求書法的高境界高品味就要有海納百川的容量,當前書法領域或許存在著門派主義,為我獨尊,書人相輕,重此輕彼等陳腐觀念。這些觀念不清除就會嚴重抑制書法的發展。有的提倡“學院派”的, 說他們的作品如何如何之美,什么“形式至上”、“中心第一”等, 提倡“現代派”書法的,講他們如何吸收古代民間書法之精髓, 標新立異,以丑為美,大有開門立派之氣概,提倡“學傳統、再創新”的,說一部書法史就是創新史,傳統學到家了就能創新, 真是各說各的理。
中國畫 《花開富貴》180cmX85cm 2017
在當今的書法展覽中,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也有一些作品千人一面,有的作品索然無味,有的作品追求所謂的流行風,有的作品粗制濫造,有的作品以丑為美,說是把字寫的越丑、人家越不認識越好,唯書法而書法。有的說他的書法作品太美了、太甜了,這不是書法。然而就有不少人認為書法藝術就應該追求美, 誰都不愿意把一件不美的書法作品掛在自己的客廳里,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中國畫《華夏雄風》 180cmX85cm 2018
當代書壇就有一些大家字寫的很漂亮,比如啟功、林散之、歐陽中石、張海等,他們的書法都蘊含著一種大美,寫出了一種民族文化精神,被絕大多數的人所贊賞。當然美是到處都有的, 關鍵是看你怎樣發現美。人的鑒賞是不同的,認識的層面也是不同的,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對立統一的,書法也不例外,沒有黑的就顯不出白的,沒有高的就沒有矮的,沒有丑的就沒有俊的, 沒有巧的就沒有拙的,那就是說書法的造境是多容的,既有巧又有拙,既有粗又有細,既有枯又有潤,既有濃又有淡,既有重又有輕,既有飄逸又有莊重的,書法這個百花園里,既有牡丹艷,也有菊花香,那你厚此薄彼也是不客觀的,我寫了一首詩說明我的觀點:“書道自古論長短,美丑兩派各爭芳。
中國畫《雙雄圖》138cmX70cm 2017
孰知雅從俗中來,無巧拙書難自當。不要只夸牡丹艷,其實梅蘭亦清香。厚此薄彼無需要,異彩紛呈春意盎。”在書法創作上,均可在當今書壇上表現一番,其關鍵一點是否做到雅俗共賞。可以說雅俗共賞是一個高度,也是一個目標,達不到雅俗共賞, 你的作品或許炫耀于一時,但終究會被歷史所淘汰。所謂“雅” 者是指對書法藝術有相當造詣的書法家、書法評論家、鑒賞家一類,所謂“俗”者,是指廣大的書法愛好者,“雅”士人數不多, 但能量極大,有的能書能文,往往能左右輿論和書法發展的趨勢, “俗”人人數極多,水平不一,但不少人也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特別因為書法藝術歷史悠久,耳濡目染,也能無師自通,故不可忽視。
有不少的書法功名成就之后,不思進取,以后數十年面目缺少變化,固步自封。但有位書家直到晚年銳意變法,得到圈內人士的肯定,有人向他求教時,他說:“我就是要變得人家說我字寫的不好,越是說不好,我越高興。”也許他說的讓人家說不好的“人”應當指的是“俗”人,他不要大眾欣賞他的字,而非專家,如果專家也不欣賞,那不就成了雅俗不賞了嗎?沈伊默對“二王”用功最勤,研究也深,但直到晚年才有突變,觀察沈伊默晚年的毛澤東詩詞大草作品,筆墨酣暢,大氣磅礴,哪像出自一位90 多歲高齡老人之手?誠然,一位書家或一件作品要得到專家和大部分人的欣賞和愛好是很難的,所謂眾口難調,但也不是沒有“雅俗共賞”的例子。被稱為“草圣”的林散之,他早年遍學晉、唐、宋、元、明、清各家碑帖,經過數十年的刻苦磨練,于晚年 70 多歲,書法大變,終成正果,自成一家,“雅士”尊之為草圣,得到大家認可。他的草書大氣磅礴,筆墨酣暢,筆鋒與墨色轉換都恰到好處,中鋒側鋒互用,疾徐干濕并施,線條富于立體感,筆墨恣肆奇縱而不粗野狂怪,合乎法度,又突破藩籬, 近年被推為十大杰出書法家之一。他應該是變法模范,也是博采多容、藝術含量較高的創新典范。確切地說,求“變”是容易的, 求“新”也不難做到,每個會寫毛筆字的人都可以求“變”、求“新”,陽剛、粗獷、娟秀、蕭散、雉樸等等,問題是你變得是否到位?是否能做到“雅俗共賞”?我們不能憑一己之好惡去評判一家作品,也不能人云亦云,趨附時俗。
中國畫《歲月如金》 180cmX85cm 2017
對雅俗共賞來說究竟什么樣的作品是好作品,我覺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好作品應該是融進更多的藝術成份,讓更多的人所接受和欣賞。雅俗共賞的界定首先是以中國書法藝術為前提, 就應該遵循以漢字書寫規律,寫得像“天書”或張天師畫符,也必須有創作說明及釋文,其次是掌握表情抒懷的基本尺度;再之提倡藝術風格的多樣性,應在觀眾中喚起美的共鳴,反對剪貼拼湊的制作,造成書法創作的異化。
中國畫《詩情畫意》70cmX70cm 2017
著名畫家陳逸飛主張雅俗共賞,他說:“藝術太雅,孤芳自賞不行;太俗,品味太低也不行,只有當雅俗共賞有機結合時, 藝術才能顯現其頑強的生命力。”從古至今千百年以來,書法以形成了自己的審美模式,其中猶以“二王”的審美體系影響最大, 仔細分析王羲之以后的書史,歷代的書家的探索沒有停止,甚至竭盡全力,但都從王字那里吸取了營養,豐富王字體系,要想把“二王”的審美體系全部推翻,重建一個新的審美體系,幾乎是不能的。現代流行書風發展了好多年,他們的動機無非就是要建立一個新的審美體系,要讓所有的人都能接受他們的觀點,現在看來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就是未能達到雅俗共賞,書法藝術要達到雅俗共賞的確不易。陳逸飛先生提出的“雅俗共賞”是經過深思熟慮和藝術實踐得出的真知灼見。因此書法藝術的高含量高境界就是雅俗共賞的審美價值取向和藝術創作的方向目標。
中國話 亂云飛度仍從容 138X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