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藝術人生:
李征,曾用名李銀征,1953年2月生,陜西省鎮安縣人。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陜西分會會員,陜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國際)美術家協會會員,陜西省農民畫協會常務理事,陜西長安書畫研究院商洛分院院士,商洛市首屆美協副主席,商洛市書協二屆名譽副主席,鎮安縣文聯副主席,縣政協五、六屆委員,縣書畫協會名譽主席,縣收藏家協會會長,曾任縣文化館館長、書記。
李征自幼愛好繪畫,小學開始就能辦墻報,初中一年級輟學,回村基建隊勞動。1970年正式參加工作,1972年入伍到新疆邊防36914團部,從事電影放映和舞美宣傳工作,1973年創作組畫《向雷鋒學習連隊事跡展覽》受到團部嘉獎,1974年加入共產黨員。1975年創作組畫《軍民同修戰備橋》在軍區幻燈調演中獲團體一等獎,黑白畫在軍區《戰勝報》發表。1977年退伍調鎮安縣文化館任美術干部,1984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進修,1987年考入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畢業。先后師承于王軍強、劉文西、張之光、蕭煥等著名畫家教授的賜教,從此方悟中國畫花鳥、山水畫之道,進入筆墨探索之路,由工而寫,由古而新,漸漸練就了沉重、清新、典雅的畫風。
其創作書畫作品多次在國家、省、市展覽、獲獎、發表。《秋菊》在“87,陜西省青年美術展覽”獲優秀銅牌獎。《唐樂曲》在“88,全國金龍杯書畫大獎賽”獲優秀獎。《栗鄉新聲》在“89,陜西省群文美術干部作品評級”中被評為二等美術。《麗卉新花》在“91,陜西省慶祝建黨70周年美術作品展覽”中獲紀念獎。《國畫》在“94,北京中央畫院主辦的“國際名人系列展覽”中獲優秀獎。《夜靜玉生香》在“97,陜西省慶祝香港回歸美術展覽”中獲二等銀杯獎。《書法》1998年在中國文聯、美協、書協主辦的“中國黃河魂藝術大展”中入展作品。《篆書》于2001年在“中韓兩國第一回書畫作品公募大展”中獲一等獎。《國畫》于2002年在陜西省紀念五.二三講話發表六十周年“陜西各界美術書法作品展覽”中展入作品。《漁鼓新唱》于2010年在“第二屆陜西省農民文化藝術節美術展覽”中獲二等獎。
其作品刊登在《陜西日報》、《西安晚報》、《省直機關黨的工作》、《商洛日報》、《商洛文藝》等報刊中,其文化藝術工作訪談錄在《陜西文化藝術報》、《陜西社會文化》中報道。傳略作品輯入《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美術家》、《中國美術家選集》、《中國書法家選集》、《中國政協委員風采錄.陜西卷》、《陜西美術家》、《商洛書法家精品集》、《商洛名志.名家名作》等多部書籍。在其擔任館長期間,組織各項大型文化活動,輔導書畫創作和展覽等方面真謂碩果累累。在當地社會各界享有較高知名度和首屆“德藝雙馨”的稱號。1995年被商洛行署授于“紅旗單位”、“最佳單位”。1999年4月在文化部群文司主辦“新世紀公益性文化藝術館館長高級研修班,”撰寫的論文《淺談基層文化館、站生存發展的幾點思考》、《淺談中國畫人才應具備的素質》經專家評審為優秀論文一、二等獎。輯入陜西《三秦放歌優秀論文集》。2001年3月,在陜西省文化先進縣命名表彰大會上,鎮安文化館被授予陜西省“先進單位”和創佳評差“最佳單位”,館長李征被授予陜西省社會文化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
忘形水墨取神傳
——李征其人其畫
董發亮
鎮安地處秦楚,鐘靈毓秀,人杰地靈,自古就是商洛文化的重鎮之一。特別是從改革開放后,以戲劇、文藝、書畫為主的鎮安文學藝術煥發了青春,崛起于商洛山,傳遍了三秦大地,受到各界的傳頌和關注。因此,作為鎮安乃至商洛書畫界的精英人物之一的李征先生,在我腦中留有印象已是很久遠的事了。當他這個深邃的名字第一次鉆入我耳膜之際,我就知道此人必大有作為。果不然,他創作的國畫、書法作品在全國、省、市書畫展覽中屢屢獲獎,而且正當年富力強之際便當上了鎮安縣文化館館長,縣書畫協會主席,縣文聯副主席,縣政協委員,成為省美協,省書協會員,中國二級美術師。一時間成了鎮安家喻戶曉的文化名人,在人們的贊嘆聲中,他徑直走進了商洛書畫界,并且當上了市美協、市書協副主席,望著他在人生征途上的不斷開拓進取,我想先生的成功莫非得意于父母給他取的好名字!
其實和先生打交道多少次我已記不清楚了,但每次和他在一塊,都能讓我感到一種特別的愉快,他不是那種侃侃而談的人,可一但你打開了他的“話匣子”他的冷靜和睿智會讓你暗暗稱奇。他對生活真誠而明朗的態度,對藝術求精而不苛求,確切地說先生是一本書,一本很深刻很有思想性的書,一如他的畫.讀懂他也必須從他的畫開始。
先生有著豐富的文化工作閱歷和比較全面的美術修養。他自幼愛畫,小學三年級就開始辦墻報,初中畢業就輟學了,1970年參加了商業工作,1973年應征入伍,于軍旅中從事電影放映宣傳工作,發揮了畫之功用。創作幻燈組畫《軍民同修戰備橋》在新疆軍區幻燈匯演中榮獲一等獎,戰地速寫也多次在軍區《戰勝報》上發表。因其人其畫,受到部隊首長的賞識,而著軍裝考入新疆藝專,為他奠定了西畫美術造型功底。1977年他被調入鎮安縣文化館任美術輔導工作,他在群眾文化工作中的組織輔導、書畫創作方面可謂碩果累累,在當地社會各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1984年,他考入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師承劉文西、趙步堂、張之光等畫師的賜教,從此方悟中國畫之道,進入筆墨探索之路,他從傳統花鳥、山水入手,潛心研究,日日耕耘,由工而寫,由古而新,由涂真摹形到點畫自然,由觀花尋態到從心所欲。漸漸練就了沉穩、清新、典雅的畫風。
先生的畫一向有名,而我見他的畫得幸于2002年11月由市委宣傳部市文聯舉辦《“商洛走進新世紀”中青年書畫精品展覽》當時我的目光被先生創作的獲獎國畫作品《荷塘情趣》、《國色宜人》吸引過去了,那含苞半開未開的香荷,那將舒而未舒的荷葉,立即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意境和遐想,再怎么也揮之不去。再看他筆下的牡丹花也是那么端莊而富貴,沉穩而毫不俗艷,使人感到清麗自然,生機無限。先生那種藏于無聲的畫品、人品、學識與才情在這里得到了體現。
先生的畫韻味極強,作品用筆叢放,點畫嚴謹,以墨為本,潤色舒暢。他在用墨著色技法上務求畫面達到色妙墨韻的質感,即古人所說的“墨不礙色,色不礙墨,以色助墨光,以墨顯色彩”:他善于針對不同的物相去表現對象,調動相應的筆墨技巧,實現畫面氣韻生動的意境,正所謂“幾筆淡淡墨,一片濃濃情。”但僅從單純技法上的嫻熟和超越來看待先生的作品,未免“不識廬山真面目”,先生的創作之所以倍受推崇,得意于他的忘形,古人言,忘形而傳神,也就是蘇東坡先生所說的“成竹在胸”。李征先生在其幾十年藝術生涯中既忠于傳統,又面向生活。他能以中國特有的筆墨語匯和繪畫方式表達文化觀念的高級狀態,他能以其自身的感受而不被前人規范束縛,重傳統而不因襲重復別人繪畫之路的獨立藝術追求,觀其景而存于心,有感而發,將繁雜的自然現象條理化、單純化、理想化,將其精練的概括為自身的邏輯體系,去表現客觀形象,強調某種感覺,渲染某種氣氛,達到某種神韻,使作品的精神面貌產生質的飛躍是我所想。
先生在40多年的工作事務之余創作了300余幅作品,“妙筆在紙,神畫于心”,一幅幅構思精美,墨韻逼人的畫作都是他自強不息,誠摯而執著地追求藝術理想化的個體精神體現。如今在知天命之年的他,還能再為鎮安乃至商洛人民帶來怎樣崇高而真切的精神食糧,讓我們拱手看吧。(作者系:商洛市文聯主席)
書畫家李征先生作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