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才”伍延文是中國意念野獸派鼻祖、伍氏創意書法中國創始人。在法國參展中成為首位一幅作品以27.5萬歐元被美國商人收藏的華人,也是中國第一位入選法國巴黎盧浮宮美術展并獲獎的跨界藝術家。在2016年11月參加中韓書畫名家交流精品展中,被全羅北道省長、全州市市長金勝秀高度贊揚他的作品是中韓300余位藝術家展覽作品中水平最高的一位。
伍延文的“三分活著,七分思考”、“三七顛覆創意論”......這一切褒貶不一的評說猶如將石子丟入水中,讓逐漸沉靜的中國藝術界再起巨大波瀾!伍延文老師就是這樣漸漸地進入我們藝術標桿的視線,伍延文老師的意念野獸派藝術就如雨后春筍般是任何力量無法阻擋的!
伍延文老師從默默無聞的文藝青年到廣為人知的藝術大家,并非一帆風順,就如他的作品《怒發》一樣,厚積薄發。正如他在自己的第一本由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出了個“怪才”藝術家---伍延文》書中所言:這本作品集的題材不是我本來一直想要畫的,而是我多年來不斷積累直到不“吐”不快的時候,才在最近幾年用畫筆一一“吐”出,這些東西,有些人稱為“怪果”,可畢竟是我多年來摸爬滾打的真實寫照。
一、鄉下男兒艱難多 但敢想敢做
年幼的時候,伍延文老師曾夢想過當官、當文學家,雖然都是幼時的夢想,但這些夢,卻也成為了他今生永遠都不可能完成的夢!只有藝術這個夢一直堅持到現在,是因為他天生的藝術細胞使他一如既往,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伍延文老師是湘西溆浦大山走出來的孩子,他的父母是從前兩代起就從外省搬到湖南湘西。因為他們是唯一兩家外姓“伍姓”,自然受到原籍住戶的排斥。因此,他們家里承包種禾的田里水源經常被別人欺負切斷,只能靠種一些耐旱的莊稼過日子。這樣他們家里所受到歧視及不公正待遇讓伍延文老師從小就萌生了當官的夢想。他說,雖然不能做到人人公平,但是至少讓家里不再遭受欺負。
伍延文老師小時候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十幾歲時還寫過小說。他們那個年代有一句老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當時他覺得文字的世界很奇妙,因為我們人總是活在現實的世界里。每當一個人在深夜或是某些寂寥的時候,文字就能宣泄心中一切,文字可以帶著淡淡的感傷和意外的驚喜,那就是一種自我的對話或者一點點的對生活、對人生的感觸,也是對逝去的那些純真,那些簡單美好的時光的緬懷和追憶。如果現實生活需要假面具,為證明自身的存在而拼搏,那么在文字里,在自己的世界里,何妨不享受一下幻覺的虛構世界呢,所以文字的世界真是美妙奇倫啊!為了實現自己的文學夢,他靠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重點高中,并且毅然選擇了文科專業。
由于家境貧困,從小就有著藝術細胞的伍延文老師一直無法正式接觸所謂的正規藝術。在讀高二的幾次偶然機會,伍延文老師一看見同桌畫畫的時候,自己也搞不清楚為什么要喜歡那些勾勾畫畫的東西,或許是他被心里想象虛幻世界的圖騰所懷抱,心里馬上吶喊“我要畫畫”......這個念頭一起就止不住了。同桌當時看了伍延文老師作畫那一刻,仿佛看見他身后散發著藝術光環,對他的崇敬之意油然而起,便對他說:“其實,你很有天賦,如果去培訓還能趕上考美院!”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從未出過遠門的伍延文老師就此一個人不顧外在一切阻力毅然踏上了讓人莫名驚詫的長沙求藝之路。
二、求學路上很艱辛 但幸遇貴人
人生真的有很多不確定性,不到最后一刻你永遠不知道結局會如何。第一眼看到伍延文老師,讓人誤認為自己面對的是一個久經歲月洗禮的“老人”。交談后才得知,對于才不過40歲出頭的他而言,在“幸”與“不幸”之間蜿蜒徘徊的人生種種,如頭上一抹銀霜,帶給他的是過早體會生活艱辛后的坦然、平靜和思索。伍延文老師笑著告訴記者,他的命運諸多坎坷,但他是幸運的。在他最困難的時刻,總會有那么一個人,拉他一把。他對恩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想當年在九十年代初伍延文老師去長沙學畫僅僅半月,身上的錢就全用完了。一開始他向親戚借錢,面對的不但是絕望更是惡語中傷,無奈之下,只有通過正在就讀師大的親戚給一位師大老師孩子做家教這層關系,勉強才退回部分學費,他靠著僅有的這點錢在師大附近的各個畫室靠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游擊戰”,東看看西看看這種學習方式吸收眾多風格,為他日后海納百川,博采眾長,創辦“意念野獸派”風格埋下了種子。尤其,當他談到曾經幫助過自己的第一個恩人易利森教授時,他的眼睛有些淚珠,曾幾度哽咽,說由于自己三天沒有吃飯,最終暈倒在畫室里,被易利森教授所救。“后來易老師看到我畫的水粉畫,說我的色彩感很好,真心想教導我,還讓我免費上他的課。”現在伍延文回憶起來依然對易老師心存感激和無限感恩。
經過艱苦的磨煉,伍延文老師考上了當時著名的美院。可是命運弄人,因為家境貧寒,他的一個親戚竟偷偷把伍延文老師的入取通知書給燒掉了。后來知道事情原由后,伍延文老師一氣之下帶著母親賣了幾百斤大米換來的一些錢直奔廣州,但僅有的一點錢在火車上錢被偷了。沒辦法,他就這樣在珠江大橋附近流浪近一個月時間,走在清冷的珠江大橋附近的道路上,背著一個陳舊的綠色畫板,一身藍裝臟兮兮的。幸好在這個時候也有一個與伍延文老師命運差不多相同的人一起流浪街頭并相依為命,白天就東找西走一起找吃的,晚上就一起躲在珠江大橋一個角落里背靠背互相取暖,這樣的謀生日子差不多持續將近一個月。可伍延文老師心里知道自己活著就要活得有尊嚴,活得有意義,不能老是這么下去,再說他的同伴已經找到謀生的正式工作了,但伍延文老師當時就一心想著還是先到美院看看那些老師作品,再一邊找工作,就憑這個念頭,伍延文老師每天差不多都是天昏昏地暗暗地走著走著,還好老天不負有心人,在他七走八走就快到美院人天天橋時,又一次餓暈死在路上,他的第二個恩人廣州美院一位好心老師剛好路過,并救助了他。當廣美老師看到伍延文老師畫板里的作品時,起了愛才之心,引薦伍延文老師插班進入廣州美院學習。
人生存在的價值,在于體驗和感受的過程中去享受那些苦難的經歷。那些無法忘懷的、刻骨銘心的兩次餓暈死的磨煉和經歷讓伍延文老師悟到:人生沒有彩排,每個人都是在自己不同的環境里與時間抗爭,每天都是自己在自導自演著屬于自己的人生軌跡,因為生命的長度我們是無法增加的,但我們可以增加它的寬度,讓自己人生更美好,更有意義,是真正在品位有價值的生命!伍延文老師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了我們答案,他對藝術的執著是幾乎瘋狂的,甚至于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去追求藝術的真諦。正是因為他的執著與瘋狂,造就了屬于他自己的“意念野獸派”藝術。
三、逆境路上往前沖 但不怕權威
每個人步入社會,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伍延文老師更不例外,他做過零時工、做過工人、做過設計、被人質疑過、被上司排擠過。反而這一切不同經歷成就他藝術生活體念的最好營養成分,使他變得更強大、更深度。在他的書中他說道:“每個人對自己最大的本領、最高的潛能、總是不能充分的認識到,總是要在大事故、大磨難中,潛能就會自然而然的迸發出來,這種東西才是刻骨銘心的”。
不遭人妒是庸才,遇到困難時,有時候要用智慧去解決。因為當時伍延文老師就敢對總監權威說“不”,而且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當時伍延文老師做的作品都很不錯,可那總監認為他會是自己的潛在對手,敢于挑戰自己的權威,就私自把伍延文的作品原封不動的保存的很好,就是不交給客戶看,竟然把伍延文老師的作品中的創意原封不動的賣給另一家廣告公司。
伍延文老師對權威敢說“NO”,是因為有實力,而且也有機會,加上巧妙的智慧轉化,就能立見高下,真相大白。
有一次一個客戶的稿追得特別急,總監要求當天下班之前交稿,但伍延文知道這個客戶會明天中午到達,這次伍延文想直接把稿交達客戶看。“第二天上班的時候我就跟老板說作品做完了,老板說給總監審了么,我說還沒有,剛剛做完。然后他又說你先拿過來給我看看。”伍延文敘述當時的細節,但意料之中的結果,老板看了之后立馬就肯定了。“因為他畢竟是搞市場的,他知道這個東西應該是客戶想要的。他馬上把總監叫過來,說這個作品不錯,總監看了后也說這次出來的不錯啊,說我這一次是超水平發揮。我說我每一次都是這樣做的呀,我好像以前做的很多作品都鎖在你的抽屜哦,你就拿過來給老板看看吧。”然而那位總監知道事情要敗露啦,就直接說伍延文以前做的稿都是垃圾產品。但老板當時也堅持要看我以前做的所有作品,這位總監沒辦法只好打開他的抽屜,讓老板看完我的所有作品之后,立馬就說:“這么好的東西為什么不早拿出來,我們以前拿出去的稿哪有這些稿好。不是伍延文不行,是你不行吧,你走吧。我就這樣坐上了總監的位置。”伍延文就這樣輕描淡寫地敘述了當時的情景結果。正由于伍延文老師當時就敢于對那位權威總監說“不”,自然遇到不少壓力和阻力,但伍延文老師用智慧把危機轉為有機,這樣伍延文老師也就從三個月試用期直接升為設計總監。
伍延文老師總能把壓力變成自己的動力。有一次,在某國際4A廣告公司應聘時,當時公司總監質問他:“你既然知道這是什么地方,你憑什么有什么資格和能力來應聘?”當時伍延文老師一下子被怔住了,一慌張公文包不小心掉在地上,他蹲下身去撿掉在地上公文包時,就突發奇想,起身挑戰那位權威并對那位總監說:“石頭掉在水里,能浮起來嗎?只要有創意,就能讓它浮起來!”。一個應聘者的臨時創作意念竟然成為了某國際廣告公司的創作理念。
伍延文老師的傳奇經歷充滿了戲劇色彩,但是細細品味,卻能發現其中所蘊藏的智慧。這種智慧正是他在多次面對挫折和權威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態度,是敢于說“不”的勇氣,是一種激流勇進和破舊除新的精神。
四、藝術要有真性情 但勢不低頭
伍延文老師創作時候的樣子十分狂放,很多人都說他作畫的時候就是個瘋子。我們在采訪過程中也能看出來,伍延文老師在交談時沒有正襟危坐,而是隨著自己的語言手舞足蹈,真情流露。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充滿活力,不循規蹈矩,率性而為的真性情藝術家。在面對周圍阻擋勢力,他是一個絕不低頭的人,這就造成他有自己藝術風格的個性派!
伍延文老師說他有三個不的立場:一不拜師,二不入團,三不入流。他認為“一不拜師”,就是愿意向所有人學習別人長處,所有藝術者都是他的老師,這樣可以保持思想上的自由,如果特意去拜一個人為師的話,就無法保持思想上的高度自由;“二不入團”,即不加入社會上的任何藝術圈子,保持組織上的高度自由;“三不入流”即不以當今書畫展覽市場導向左右自己的創作,保持自己在創作上的高度自由。所以他的意念野獸派,就是先有意念再用野獸的原生態表現方式,只有原生態生命力才是最強的,才是最真的,如果加入團體就會失去活力。他更希望用真實的心神來表達自己對社會的感悟,對世界的看法以及自己當時的真情實感。
現在大部分人創作上過分講究章法,要求有無敗筆和功底怎么樣。伍延文老師對此嗤之以鼻,他認為藝術家有時候應該放下章法。過分的講章法,講功底,只是畫匠,而不是真正藝術家。所有章法都是人為的制造的游戲規則。藝術家更應當獨具一格,不能太循規蹈矩。藝術絕對要是有感而發的,每副作品表達的感情和思想都應該不一樣。
傳承是突破,是發展,在藝術領域里講和諧,必定走向死胡同,藝術一定要有自己的個性和思想。筆墨和顏料是工具只不過是載體、是輔助手段。我們每個人每天的心情都應該是不一樣的,真正的創作是要畫心情和思想,心隨思界。要不受束縛,敢于對權威說“不”,保持創作高度自由;要敢于創新,敢于突破。
就像很多人練字,練的是心境,讓心平靜,是養生,而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思想表達。伍延文老師卻反其道而行之,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全都付諸于筆端。用“畫字畫圖”創出了一個新的流派“伍氏獨創書法”和意念野獸派繪畫風格,作品《“怪才”作十二生肖》這樣孕育而生了,這是真正的藝術,是藝術的升華。
絕大多數人覺得伍延文老師是顛覆傳統,其實他不是完全的顛覆,他的作品用反視式、逆向式地借鑒和“破壞”東西方藝術的瑰寶,他強調的更是藝術創新,是當代藝術家對傳承的另外一種解讀,看似雜亂,但是亂中有序。就像他的作品《夢里荷塘之說》,隨著視線的深入,就能看到一種藝術所幻化的意念,會慢慢體悟其中的情感。這種“抽象”都源于自然,花草、森林、草原、城市、古代遺址,每一幅畫面上的物象都有與其對應的場景,都有因緣際會的一段感受,伍延文老師都是講得出的,他只是把它們視覺化,依對象來說已非對象,已呈對對象的抽象,但你面對它時,它依然是具體的,只是不再是具體的花草、森林、草原、城市、古代遺址......還是對它們的一種意象和意念,對比其事實的存在若有若無,時隱時顯,是耶非耶,這就是所謂意念野獸派的解構。
五、真藝術需要思考 但要有夢想
初見伍延文老師時,他給人的印象是非常的彬彬有禮,和他創作時的樣子簡直判若兩人。但隨著交流的深入,他內心的那份躁動,以及他骨子里的叛逆,都表露無遺。
他常說:三分活著,七分思考。人活著就要去思考,他不想媚俗的“活著”。坎坷的人生經歷,以及好多年同甘共苦的好友去世,讓他體會到了生命的脆弱。他覺得藝術家有責任把自己真實的感受在作品中體現出來,他要用作品抒發自己的內心世界,通過筆尖來表達自己感受。
在物欲橫流的現代。大部分人都失去了活力,他們都戴上了一個個叫“笑容”的假面具。盡管他們很累,但依然是麻木的過著一天又一天,已經很少有人會去真正的思考,忘記了自己曾經的夢想,就這樣隨波逐流。像伍延文老師的作品《兩面派》、《何時以真面目出現》、《答案因人而異》正是對這一現象的痛斥。他想通過自己的作品來喚醒人們重新追求曾經的夢想,喚醒他們不要隨波逐流。每個人都要積極向上實現自己的夢想。何愁不能實現習近平主席說的中國夢: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而且滿懷信心地表示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
一個有良知的藝術家,要用良知和心去創作:發出內心最真實的聲音。藝術家的作品就如文學家的文章一樣,是一個時代的見證。生活和藝術創作是密不可分的。一個人在家里涂鴉,閉門造車,還自稱是藝術,這絕對是對藝術的褻瀆,是糊弄。對于當代藝術,我想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種精神的獨立,要有思考性、批判性的眼光,要有介入現實的態度、張揚自由、民主、開放的精神。這是最重要的。這就是我們藝術的夢想。所以藝術一定要來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我們藝術作品,就是時代的風向標,它不僅影響現代,更要影響未來。伍延文老師說就算他不在人世了,要影響和告知下一代甚至幾代人說:我沒有白活,我把自己一生所知道的和悟到的都毫不保留的真實的展現在我的作品里。
6、用生命捍衛藝術 但敢于顛覆
在伍延文老師的作品里,總是有一種發出靈魂深處的聲音。看似飄渺,卻又能觸摸得到。看似虛無,卻又是真實的。伍延文老師說,他現在的大部分作品其實都不是他想要的題材,而是他自己情不自禁用畫筆宣泄自己時結下的“果子”。這種幻化意念的東西,或許這就是他藝術的前兆吧。
有時候真相或許別人不會接受,但人生總會經歷波瀾,堅持自己的信念,不顧一切阻力向前沖的又有幾個呢?保持野獸派原生態向前沖,也許會出頭,也許會頭破血流。伍延文老師的作品《魚死網破》就表明了他用生命來捍衛藝術的決心,他的書法《云鶴游天》,毋庸置疑,這種排比和錯落打破了傳統秩序后所呈現的視覺感受是一種新的嘗試——讓觀者脫離畫面內容本身而從“繪畫”這一最原始的概念出發去解讀他的作品。
有人說伍延文老師是“狂人”,是顛覆主義者,是亂畫一通。伍延文老師認為這群都是讀不懂他的人,因為伍延文老師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交織成一個不一樣的視覺世界,在人生的錯落之中難分你我,體現了“怪才”藝術家伍延文對微觀與宏觀、個人與社會的思考;加上他的“三分活著,七分思考”的悟道,真是融入了自己感知對傳統的思考和傳承及挑戰,在飲水思源的同時,將傳統的精神和精髓融入時代的脈搏,讓創新成為真正源頭活水,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他常說“人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大概就是伍延文老師此時的心境吧。我們可以說伍延文老師的畫“亂”,但絕不能說他亂畫。他是一個追求純粹藝術的大家,在他的世界里藝術才是至高無上的。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創作,用自己的經歷和對人生的感悟,賦予了自己的藝術真諦。
其實伍延文的意念野獸派有“根”的發展,有“源頭”的創新。因此“怪才”藝術家伍延文是絕對有底氣敢于對傳統權威說“不”的中國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