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濟海老師簡介
張濟海,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以意賦形創作型書法家。自幼隨父學書,15歲因書畫特長被特招入伍,癡情於翰墨近半個世紀。作品風格依書寫內容而變化,一改千作一面的局限。代表作《厚德載物》永久性鐫刻於八達嶺長城居庸關;《中國風》展現于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部分作品連續高價成交於翰海、保利、太平洋等各大拍賣會。著有《書法教程》、《教師板書入門》、《書法大道365》、《張濟海書法作品集》、《張濟海書法作品選》,主編《封龍杯全國書法大獎賽優秀作品集》、《燕趙風——書畫名家系列作品集》等。
書法講“道”。張濟海的書法之道,既源于自然之道,又源出家學之道。他的書法啟蒙者是父親。父親堅守耕讀家道,勤勞樸實,書法水準頗有造詣,成為張濟海日后走上書壇大道一座燈塔。
家道之傳,成為張濟海書法的高啟端點,加上張濟海天性聰靈,識帖悟碑,皆能自然而成,讓他的書法藝術盡得自然之道,造詣純高,書風高古而奇特。
張濟海憑借對書法藝術的行道之功,被征召入伍,成為軍旅特殊人才,從而觸及兵法,論及書道,書法融兵法,將校點兵沙場頓時起秋風,筆墨一派雄奇堅韌,驚心灼目。他的書法留跡,字字如刀劈斧鑿,力道千鈞,兵家豪情與文人雅致,通過筆墨碰撞,生發出文武雙輝的藝術特色,書法迅速成為書壇奇葩,引發好評如潮,盛贊不絕。
張濟海家學向來以耕讀為尚,家道期望后人能文能武為榮。張濟海不負家道涵養,在部隊是優秀的軍事干部,在文化上是造詣深厚的書法家,文武雙功,家道之興,可慰祖上。他的書法藝術上造詣,得父親指明成功路徑,以師法二王為宗,潛心漢隸正楷打滿基礎,力攻行書,意練草書,帖碑功力,十乘有余。在長年的書法修煉中,張濟海堅定走臨帖學碑的路徑,事苦修為樂,以捷徑為恥,扎扎實實向古法學技,認認真真向先賢求經,他的書法修養鑄造的是專業品質,是傳統功法,成書界真人。
長期的書法修煉,讓張濟海既能看透書法的形質,又能悟透書法的精意神采,形意雙達,功成圓滿。所以你看他的書法,剛柔相濟,瘦硬流暢,結體以方正為端美,墨意飽滿淋漓,形得高古,韻具神質。他對書法高看為最近于“神性”的藝術認識論,讓他站位高,眺看遠,直入書法意境深處,以實踐體驗書法神機,最終歸于大成:筆法端莊大方,處處不缺俊逸灑脫,圓潤豐余,工巧大氣。
從更加具體的形質來看,張濟海書法有明顯的四大美質:一是雄強魄力,渾厚筆力,書法豪邁,這是筆法之美。二是氣象嚴穆,意趣巧成,這是墨韻之美。三是精神崇高,以意賦形,以形表意,這是意境之美。四是布局謀篇,刀劈斧鑿,兵法之雄,暗寓其間,這是章法之美。書法能達四質同美,筆、墨、韻、法皆為絕成,可謂是功成卓著,藝歸主流成大品質。所以喜歡張濟海書法的觀賞者涌涌而多,書法能悅人目,動人心者,張濟海也。
張濟海不僅僅是一位勤修不止的書法實踐主義者,還是一位書法理論修養深厚的理論家。他經由科學的書法理論研究,與自己的書法實踐相對照,有根得據,條理清楚,論據充足地提出“能量書法”和“生命書法”兩大時代新書論,讓書法從技能提升到“道法”的高度,真正實現了他書以論道,書成生命的哲學思想。他的書法理論與實踐,成為印證書法之道博大精深,造化無窮的最好印證。
不必勉強方通神,歷來勤修成大家。張濟海在追求書法藝術功成的道路上,不強求名利,書道僅為修身,所以他書法更具自然得體的氣質,字字美觀有形,整體豪邁有情,唯美勝觀,美不勝收。書法家張濟海以深厚的藝術造詣,在書壇立言立身,功名成大家,輝煌有成就! (作者:史峰 著名藝術評論家、現為華藝書韻文化傳媒藝術總監)
張濟海老師作品賞析
張濟海老師畫作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