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閱讀對學習和成長的重要性,但真正喜歡閱讀的人卻是比較少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
我們不喜歡閱讀,或者說不享受閱讀的原因,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大腦中關于閱讀的那些神經回路還沒有建立、打通,或者中斷了。大腦的神經回路并不是一旦建立起來就永久擁有,如果不經常使用,最終也會被淘汰,甚至斷掉。比如一根神經元,被你打造成對閱讀、思考等行為非常敏感,但如果你長時間不閱讀,而是天天看無營養的電視劇,用不了多久,這跟神經元對文字的反應能力就會逐漸淡化、消失。所以很多人走出校門后,因為很少看書,慢慢的也就看不進去書了。
但好消息是:只要學習,大腦終生都可以建立新的聯結。這也是為什么一些八九十歲的人,還能保持腦袋清醒、思維敏捷的原因。其實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只是絕大多數人過早地放棄了學習。北京腦力嘉教你如何打造“閱讀腦”,逐步提升我們的閱讀能力!
優秀的閱讀者,其閱讀速度快,是因為他們的眼睛識別和感知信息的能力強;閱讀理解快,是因為他們的大腦整合處理信息能力強;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快速的調用腦海中的信息解決問題,是因為他們腦海中的信息豐富、傳輸信息的路徑通暢。而這些都是需要我們不斷培養和開發的。
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閱讀者,就需要培養和開發我們的“閱讀腦”,讓大腦中的那些神經回路更豐富和暢通。(本來,我們從小的學習,也就是整個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就是很好的培養和開發“閱讀腦”的階段。但現實往往沒那么樂觀,因為很多老師、家長都不是很重視閱讀。包括我們自己也是,只有等上了大學、步入社會,需要大量閱讀自學的時候才開始重視起來......)
閱讀并不是從孩子識字那天才開始。閱讀專家發現,有一個指標可以在孩子還不認字時就能預測孩子未來閱讀能力,而且誤差很小。這個指標就是詞匯量。
孩子從小聽到的詞越多,未來遭遇閱讀困難的可能越低,閱讀成就越高。相反,那些“詞貧”生則有更高的幾率遭遇閱讀困難、學習困難、和提早輟學。
所以,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多與孩子對話,多使用豐富的語言,哪怕孩子不能完全聽懂,豐富詞匯的刺激對孩子的語言也大有益處。
同時,還可以多給孩子讀書。任何一種語言,書面用語與口頭詞匯都大不相同。書面用語是閱讀的一大難點,如果孩子在閱讀前已經掌握了部分書面語,閱讀的難度自然也就降低了。
閱讀是一件需要視覺、語言、注意力、記憶力、感覺腦、甚至運動等各腦區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完成的腦力活動。不同腦區的聯系和合作依靠髓鞘形成,在角回區髓鞘形成前,閱讀很難發生。
雖然專家并不排除有個別孩子天賦異稟,但絕大多數正常的孩子要到5-7歲角回區髓鞘形成才能基本完成。在專家對照研究中發現,一組不顧孩子大腦的生理成熟度而超前識字的孩子,到小學三年級以后,閱讀能力基本被普通孩子反超。
很多家長認為讀小說是看閑書,對學習沒啥用。但腦神經學家通過實驗確定,閱讀小說可以增強腦神經的聯結!(神經元的聯結是人類認知的重要生理基礎,聯結越多越穩固,人就越聰明。)
實驗安排了一組被試,在十九天的實驗期,連續監測他們大腦靜息態數據。其中前五天和后五天不閱讀,中間九天閱讀小說。實驗數據表明,在九天小說閱讀期,被試的大腦負責語言處理、故事理解、與感覺相關、與運動系統相關的幾個腦區的神經元聯結都明顯增強,而且閱讀完成后,就算后面五天沒有繼續讀小說,這種增強仍然可見。雖然科學家還不能確定這種增強最終會持續多久,但很明顯,經常閱讀小說能持續強化這種神經元聯結。
當然了,在選擇小說的時候,也要盡量選擇一些好的小說。
成人如何鍛煉和提升閱讀能力
無他,惟有多讀。在讀的過程中,你的“閱讀腦”就會逐步培養起來,其閱讀效率,閱讀理解能力,閱讀思考能力也就慢慢的培養起來了。
多讀:多讀不是漫無目的的讀,要有目標、有計劃的讀。多讀也不是毫無選擇的讀,“應該著力尋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閱讀成為一種既親切又需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盡量減少與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閱讀層面,樂于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我們的書架里可能有各種不同等級的書,適于選作精讀對象的,不應是那些我們可以俯視、平視的書,而應該是我們需要仰視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