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的收藏界價格趨勢整體處于上升態勢,有許多品類的藏品價值都在大幅度增長,其中升值最快和升值的幅度大的就是錢幣藏品。
而錢幣收藏類別中,最為突出的則是近代錢幣這一類別。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錢幣比較好入手,升值潛力也不錯。而且版本眾多,收藏玩票性質的藏品有,價值連城的奇珍也有。這就造成了近代錢幣收藏的火熱現象。
文中展示此組近代錢幣,則是清代封建王朝的消亡到民國時期的歷史發展的一個完整見證。
首先是這枚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光緒元寶為清代貨幣。光緒年間鑄行金、銀幣較多,當時正值洋務運動時期,這股思潮也影響到了鑄幣業。兩廣總督張之洞曾于光緒十三年委托使英大臣在英國倫敦伯明翰造幣有限公司訂購全套的造幣機器,并在廣東錢局首鑄機制銀元和銅元。
此枚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幣值庫平一錢四分四厘,錢幣正面珠圈中鈐有滿漢文的“光緒元寶”四字,珠圈外上鈐有廣東省造,下鈐有幣值庫平一錢四分四厘。背面珠圈內鈐有蟠龍圖,上鈐有英文廣東省造,下鈐有英文一錢四分四厘幣值。錢幣背面的蟠龍龍鱗節次有序,顆粒可見,龍紋細膩,龍眼凸起,炯炯有神,鼻梁俏上,威武霸氣,彰顯皇家威嚴。
此款錢幣發行不久之后,清朝政府內部就發生了“元、兩”之爭,大臣們以銀元的單位分為了兩派。這也導致了此款錢幣發行流通受阻,鑄額不多。
接下來,是這枚大清銅幣。大清銅幣鑄造始于1900年,也就是清光緒二十六年,但由于各省鑄行銅元毫無節制,于是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在天津設立的戶部造幣總廠開始鑄造新式銅元“大清銅幣”。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整頓和統一幣制,試圖將鑄幣權收歸國有,加強控制。這款新式“大清銅幣”由戶部頒發祖模,均與總廠所鑄一律,惟于正面加鑄省名一字,以便查考。
文中展示此枚為粵字大清銅幣。錢幣正面中心鑄有“大清銅幣”四字,其中間有“粵”字標識,即是廣東省的簡稱。珠圈外上有滿文及“丙”、“午”字樣, 下有“當制錢十文”標明幣值。中間左右兩側有“戶部”二字。背面中心雕刻有精致的蟠龍,珠圈外上有“光緒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字樣(大清帝國銅幣)。
因為其精美的版面設計和精湛的鑄造工藝,這款錢幣被稱為中國近代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
之后,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沒落,中國最后一個封建帝國消亡,中華民國建立。而提起中華民國,不得不提起一枚具有時代意義的銀元,它就是被稱為“中國近代銀元之寶”的袁大頭。
在1912年,袁世凱出任民國大總統職位。民國政府鑒于當時市面流通的貨幣十分復雜,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同時袁世凱政府也想借助貨幣改制以解決軍費問題,便決定鑄發國幣。同時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鞏固國內政局穩定,趁機把他的頭像鑄于幣面。也正是因為這款錢幣幣面上標志性的袁世凱像,袁大頭的稱呼就由此而來。
文中展示此枚為民國三年造袁大頭。錢幣正面為袁世凱半身側面戎裝像,上列“中華民國三年”六字,幣面干凈,錢文清晰,字體端莊工整,筆畫剛勁有力。背面圖案為兩條嘉禾左右交互,下系結帶,嘉禾紋清晰細膩,粗細分明,層次極感強。正中央為幣值“壹圓”二字,外環為直齒邊。
因為此款錢幣鑄造工藝精湛,成色十足,商市樂用,普及程度很高。它的發行貼切的反映了我國近代歷史經濟、金融的興衰變化,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此組近代錢幣,保存完好,品相完美。包漿熟舊自然,極具歷史韻味。這組錢幣見證了中國封建王朝的沒落,也見證了民國時期的掙扎和混亂,是歷史發展難得的見證實物。目前收藏市場,同類藏品的價格一路走高未見頹勢,而由于它們的不可復制和不可再生性,預估價格還會攀升,故而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關注下方二維碼
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