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 什 么 戰 旗 美 如 畫
顏建國
100面旗幟迎風漫卷,100名護旗手昂然挺立。國慶閱兵中,100面接受檢閱的戰旗方隊緩緩走過,人們被紅旗撩撥出一種神圣的情感,一種隊伍源源不斷的感覺,一種依附于強大集團的使命意識,一種前仆后繼、勇往直前的悲壯之情。旗幟對任何一個民族、一支軍隊都有巨大的感召力。
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葉挺部隊、大渡河連、光榮的臨汾旅、塔山英雄團……每一面旗幟都是功勛卓著的英雄集體,每一個榮譽稱號后面都有人民軍隊蹈刃不旋的鐵血故事。“大渡河連“爬過鐵索橋的十七勇士創造的奇跡,至今都讓人感覺到那么不可思議。“三八線英雄尖刀連“的志愿軍,竟擋住了敵人幾個師的輪番進攻,以至于斯大林感嘆:這是一支偉大的軍隊。
從血與火戰場上歸來的人,才知道英雄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意味著什么。上個世紀, 我參加過邊境自衛還擊戰。在那里,我親眼目睹了英雄們現身使命、血灑疆場的壯懷激烈。國慶閱兵戰旗方隊中的“法卡山英雄營“打退敵人一個團8次進攻,牢牢守住了腳下陣地。這次戰斗,全營共有286名干部戰士立功,三個連立集體一等戰功,一個連立集體二等戰功。看到這面熟悉的戰旗,我這個老兵的淚水沖破了飽和點。
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有些授稱的連隊戰場上最后只剩幾個人。中國革命的歷史天空上,共有2000多萬烈士矗立在山崗上,還有一些連名字都沒有留下的無名烈士。
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信仰澆灌了他。魯迅先生說:“在生活的路上,將血一滴一滴的滴過去,以飼別人,雖自覺漸漸瘦弱,也以為快活”。英雄團隊大多經歷了磨難,但心靈一定是高尚的,因為他們身上所展現的堅守信仰的忠誠,以身許國的壯志,舍己為人的抉擇,民族復興的宏愿,不僅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也豎起了價值的標桿,構成了今日中國的精神天際線。誕生于八一南昌起義的“模范紅五團“始終跟黨走,參加了井岡山斗爭,兩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投入重要戰役3000余次,涌現出數百個英雄集體和個人。這是使命的力量,又何嘗不是信仰的力量。
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血性滋補了他。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英雄的血性最能體現一個民族的性格。看一個民族有沒有血性,就是看他對待英雄的態度;看一支軍隊有沒有血性,就是看他是否有英雄的情結。我軍從組建那天起戰旗上就灑滿了英雄血,戰歌里就充滿了英雄氣,戰史中就寫滿了英雄魂。這些英雄的鐵血精魂,是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舍生忘死、前赴后繼的力量源泉,是這個民族誓死不屈,傲然屹立的精神脊梁。“塔山英雄團”激戰六晝夜,殲敵六千多人。子彈、手榴彈打光了,就和敵人肉搏,擊退敵人幾十次集團沖鋒,守住了陣地。“白刃格斗連”與偷襲的日軍拼刺刀,殲敵46人,打破了“八路軍拼刺刀拼不過日本兵"的神話。
離開了血與火的戰場,我始終“冷眼向洋看世界“,把英雄文化作為畢生的事業去追求,先后研究探索英雄文化的核心要義、生成機理、培塑體系、英雄主義的精神世界、尚武精神與英雄文化、英雄文化與軍人影響力、英雄文化價值與民族防線的價值、英雄文化視覺藝術的有效傳播、英雄文化的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丶全公益鏈等進行了系統研究,輸出了英雄文化的正能量,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影響。
每思祖國金湯固,長憶英雄鐵甲寒。近幾年,我又把紀念無名英烈作為弘揚英雄文化的重要環節去推動,先后組織了隱蔽戰線暨中央特科組建九十年研討會,還先后兩次組織了無名烈士9.28紀念活動,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今后,我將把國慶70周年百面英雄旗幟的部隊當成一個個課題去研究,挖掘感人的故事,通過視覺藝術和網絡多媒體,撥亮英雄文化殿堂的燈火,讓更多年輕一代了解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奮斗史和光榮史,讓英雄文化開出更鮮艷、更美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