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母螺鈿”中國流傳千年的傳統藝術
螺鈿這個詞,也許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到。但是做為一項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已經存在上千年了。
所謂螺鈿,是指用螺殼與海貝磨制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據畫面需要而鑲嵌在器物表面的裝飾工藝的總稱。
“螺鈿”里的“鈿”,是鑲嵌的意思。
經過螺鈿裝飾的器物,絢麗奇幻、光華可賞,來自天然產物的斑斕色彩,驚艷之余還帶著一種低調的奢華感。
螺鈿片所用材料主要有鮑魚殼、珍珠蚌、夜光蠑螺、白蝶貝、珠母貝、琥珀、玳瑁等,有時也在貝殼上進行花紋雕刻。
螺鈿這項工藝最早是被用在漆器上,包括現在,也最常把螺鈿和漆器放在一起。
一般都要經歷煮貝、切割、打磨、鑲嵌、反復上漆、反復打磨的過程。
根據螺鈿的厚度可以分為厚螺鈿和薄螺鈿。
因為其柔韌性極高,所以還可以鑲嵌在曲面一類不平整漆器的表面而不破裂,所以薄螺鈿又叫作軟螺鈿。
相對地,厚螺鈿又叫作硬螺鈿。常常被用在大件家具上,厚螺鈿的色澤變化比較簡單,往往可以構畫出大氣簡練的風格。
如何讓螺片經久不脫離,又是一道繁瑣的精細工序。
明代的《髹漆錄》里曾經收錄薄螺鈿的制作工藝:“百般文圖,點、抹、鉤、條,總以精細密制加如畫為妙。”
同時要反復上生漆,將螺鈿片和木材之間的縫隙都被填滿,再將漆器一遍又一遍的打磨,展露出色彩斑斕的螺片來。
本文中的貝母螺鈿 是藏友珍藏多年之物,現由于資金周轉,想將此物品轉手。(特別提示:以上藏品持寶人為 西安大明宮西的李先生 委托我司誠意出售,歡迎各界收藏家咨詢或出價。圖片均為實物拍攝,若有疑問可預約我司觀看實物)陜西秦漢四季展覽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