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 以“合作共贏 賦能未來——共筑科技期刊生態圈”為主題的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長春圓滿收官。論壇上,學術界、期刊界、企業界及政府管理部門等圍繞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標,凝聚挖掘優質稿源、強化編輯修養共識,追蹤國際領先科研領域發展態勢,推動中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引導中國科技期刊融入創新型國家建設,助力我國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型。
論壇涵蓋開幕式、主旨報告、校長對話、高峰論壇、專題論壇、科技期刊云展覽、編輯大賽和地方交流活動八大板塊,國內外20余家期刊組織作為論壇支持、協辦單位,采用現場直播形式,實現線上線下交流互動。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錢旭紅,中國科學院院士汪爾康、袁亞湘、陳曄光、張希,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馮長根等出席本屆論壇。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呂昭平,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安立佳,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馮士新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與會領導致辭中表示,新時代下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科技期刊的繁榮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和豐沃土壤。科技期刊應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為我國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提供強有力支撐的初心使命,始終與國家科技進步同向同行,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為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做出更大貢獻。
在論壇開幕式環節,發布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2020)》、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試點成果、第五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入選論文,并啟動了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云展覽。據悉,云展覽匯集國內外知名出版機構及技術服務商、知識服務商,通過三維空間建模、720度全景VR等技術在為展商打造行業“云盤點”、期刊“云展示”、新品“云發布”、互通“云洽商”等功能,為觀看者提供了科技期刊視聽盛宴。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錢旭紅,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光:科學與應用》主編曹健林四位專家做大會主旨報告。
張伯禮指出,“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這五條抗疫經驗,是科研工作者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最終取得抗疫勝利的法寶。偉大的“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對于提升科研人員的文化自信意義重大。他認為,科技期刊是科技界的主戰場,也是科技發展的重要支撐體系及科研成果的重要載體,中國科技期刊應考慮如何練好內功,把自己功課做好,發揮出真正作用。在科技期刊建設方面,他提了三點建議:加大培育核心期刊品牌建設力度;注重特色學科發展;增強與國際領先期刊的合作交流。
袁亞湘談到,科技期刊國際化需要有國際通行的運行模式、國際化編委會、國際化背景的作者身份、國際化審稿標準與流程以及國際化的讀者群。近年來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但仍面臨著優秀稿源外流、國際認可度不足、科研評級體系不完善的挑戰,袁亞湘建議相關方面應在經費保障、編輯隊伍提升、團隊建設、國際化運行機制體制、管理體系完善等方面下足功夫,加大力度。
錢旭紅認為“研究型辦刊”應是中國科技期刊重要的創新方向。中國科技期刊界應立足世界格局基礎上,了解世界工程研究和開發前沿的全貌,從而為專題、綜述以及邀稿提供引領。他指出,對于科技期刊的態度,應該不僅僅是為了發表,更重要是為了建立獨特的知識學科認知體系,從而為中國科技期刊走向世界做出貢獻。
曹健林強調,讓中國科技刊物留住最高質量的論文,應是中國科技期刊界重點努力的方向。留住頂級論文,科技期刊界人士守土有責。他以《光:科學與應用》取得的成果為案例,向與會嘉賓分享了一些建議:如建設多維度特色專欄、主題專刊、機構專刊、科研團隊專刊,密切聯系優秀科研團隊,注重公眾號運營并加大品牌建設力度,積極開展多形式學術活動等。
值得注意的是,本屆論壇上的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大賽決賽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大賽主要考察青年編輯的綜合素質、進取精神、創新意識和格局視野,旨在進一步促進青年編輯業務水平的提高和辦刊理念的創新,提升編輯行業的使命感和榮譽感,激發編輯群體的職業榮譽感和創新能力,為我國科技期刊發展儲備人才資源。從2020年7月起,大賽經歷了全國初賽、復賽和直通賽的逐層選拔,來自武漢賽區、上海賽區、西安賽區、北京賽區、廣州賽區、重慶賽區六大賽區復賽以及直通賽的17位選手脫穎而出。選手們通過視頻展示、主題演講、工作情景劇演繹等形式,充分展現出青年編輯的個人能力和臺風魅力,贏得與會嘉賓好評。
圍繞“一流期刊助力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主題,校長對話環節邀請了科技部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副司長馬宏建、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長春中醫藥大學校長宋柏林。與會嘉賓以高校期刊與高校學科建設的相互促進作用為著眼點,探討高校應該如何根據學科發展需要定制科技期刊發展目標,助力科技期刊界與學術界的科技交流、合作,加速中國科技期刊現代化、國際化進程。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牽頭組織實施主題為“科技期刊學術評估體系的構建和綜合評價指標方法”的高峰論壇。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馮長根,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副會長李志民,中國科協信息研究所副所長郭鐵成,中國學術期刊官方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副總編審肖宏參加此論壇。專家們圍繞科學研究、學術論文、學術期刊三者組成的結構,在完善科技期刊學術評估體系、促進學術論文質量機制、優化學術鏈等方面,提供建設性思考。
第二場高峰論壇由中國知網牽頭組織實施,以“知識服務視域下科技期刊的出版轉型與升級”為主題。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張立主持,《中國科學院院刊》副主編(執行)、編輯部主任楊柳春,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學東,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團高級副總裁胡昌杰,騰訊科學教育生態運營總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騰訊科協副秘書長何建紅等參會。專家們從供需兩側為知識生產方與知識需求方搭建對話平臺,圍繞科技期刊的知識服務模式創新、服務能力建設以及技術與平臺支持等方面展開討論。
此外,多位專家就“中文科技期刊服務國家科技創新的意義”“科技期刊的科研誠信機制與出版倫理規范”“科技期刊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報道策略及社會責任”“新形勢下科技期刊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的有效路徑”等議題進行專題論壇的學術交流和研討,在開拓創新科技刊物運營思路、提升辦刊影響力等方面建言獻策,面向國民產業總需求,服務國民經濟主戰場。
25日上午,以“中文科技期刊服務國家科技創新的意義”和“科技期刊的科研誠信機制與出版倫理規范”為主題的論壇,分在兩個會場同步進行。來自鐵道、生物、電力等行業背景的期刊專家在人才培育、誠信機制建設、平臺模式優化、期刊催化科技創新等方面,展開廣泛深入的交流。
25日下午兩場專題論壇的主題分別為“科技期刊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報道策略及社會責任”和“新形勢下科技期刊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的有效路徑”。期刊管理者和企業代表,共同交流突發事件期間學術平臺建設經驗和專業化人才隊伍的培育方法。論壇中,一些專家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案例,分享了平臺提升知識服務效能和推進資源共享等方面的經驗。在人才培養方面,與會專家強調建設一流編輯隊伍對于創辦國際一流刊物有重大意義,建議從編輯論文中提升功力,積極參與編輯賽事磨礪素質等。
為增進地方學術交流,助力吉林省一流期刊和雙一流學科建設,論壇上還舉行了一流期刊基于大數據技術助力全國高校“雙一流”學科建設研討會和以線上直播為形式的吉林省卓越期刊論壇。
據介紹,自2004年以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已經圓滿舉辦十六屆。論壇已經成為服務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研究探討新時期中國科技期刊發展戰略、具有品牌知名度的思想碰撞學術交流平臺,在凝聚科技期刊工作者、促進學術交流、傳播科學知識等方面作用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