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乙肝向學禮教授獲得“中國管理科學研究成果獎”。從醫三十余年,救治數千名肝病患者,退休前每周至少出3次門診。
乙肝向學禮教授從醫三十余年,多年來潛心研究,成功研究出治療乙肝的方案,研發的乙肝修復療法,以及藥劑配伍等手段,填補了國內乙肝治療空白,有效用于臨床研究當中。向學禮教授不僅成功研發了安全高效、獨一無二的中醫治療肝病的手段,同時有效率以及人群適應率也遠高于其他治療手段,而今向學禮教授的治療理念在國內外獲獎眾多。
坐門診的時候,向老問診一個病人常常會花去半小時,只要是掛了他號的病人,他都會全程跟蹤病情。有時碰到病情比較復雜的患者,向老會不厭其煩地詢問病情,及時安撫他們的情緒,認真診治后提供最佳治療方案。患者的病歷本上往往會寫上八九頁甚至十幾頁,雖然是門診病歷,可厚度都快趕上住院病歷。
經常會有來自外地的病人,為了不讓病人再次舟車勞頓,向學禮教授不僅“早到”還“晚走”,每次等看完全部掛號的病人,差不多都是下午一兩點了。有一次下班后離開診室,向學禮教授看到一對夫婦在診室門口徘徊。詢問后知道他們來晚了,沒掛上號,又估計向學禮教授要下班了,就沒敢進來。向學禮教授看到后,就把他們叫進來,當即開始診治。邊看病邊說:“你們今天要是看不上,就得拖到明天,說不定就耽誤了病情。”
向學禮教授為醫療發展、乙肝研究付出了半生光陰,在退休之前依然保持著每周3次門診,堅持“早到晚退”,事無巨細的診治病人。
不僅有精湛的醫術,也有令人敬佩的醫德。向老教授用數十年的言行為后輩做出了表率,深深地感染了其他醫護人員。醫院行政人員小李只要每次工作中有機會接觸到向老,她都要發一次朋友圈。小李覺得作為一名“85后”,很慶幸身邊有這樣一位時代楷模、一位道德模范,“就像一股清流,讓你相信這個世界的真善美,讓你在迷惘時有路可尋,有精神可依。”
現在仍有部分群眾對醫生開藥、治病等存在很多誤解,誤以為他們開貴的藥,從中賺取差價,要求你住院檢查只是為了拿提成,其實只是醫生職責所在,望聞問切,治病救人。
現如今,網絡報道病人家屬因治療不當毆打醫生事件屢屢發生,正所謂生死有命,醫生也盡到了他們的責任,到最后透支了醫患之間的信任,真正的受害者終將還是我們,是每一個會生病的人。一旦醫生玩忽職守,不再愛崗敬業,我們將生無所托,病無所治。生老病死,何人可托?
我們應維護好醫患關系,向每一個如向學禮教授般平凡并偉大的醫務人員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