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迪拜秋拍精品推薦:青花哥釉碗。
福州博鋐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藏薦欄,為藏品強大的傳播效應向各位買家推薦經國家高級藝術品鑒定評估師甄選的藝術珍品,為藏家牽線搭橋,讓千百件藝術珍品價值被發掘與重視,在拍賣會上得以高價成交。
此藏品D:24cm B:11.5cm H:9cm,包漿老氣,品相完好,青花自然,祥云栩栩如生,開片細碎,具有很強的歷史滄桑感,存世量極少,值得投資收藏.
哥釉器,亦名碎釉瓷,始于宋代,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但宋代哥釉傳世極少。哥釉瓷有一個重要的特徵是釉面開片,這是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明代時期,景德鎮成功燒制哥釉器。從永宣至成化,哥釉瓷已經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尤以成化仿哥釉瓷瓶、斗笠碗、爐等為主流,釉層瑩潤,光澤內斂,也是成功燒出了金鉤鐵線。
明宣德時期御器廠仿燒哥釉瓷器時,底部用青花書寫款識,可謂此品種的始創。哥釉青花于明代晚期較為常見,但燒制的器皿比較粗糙。萬曆朝的器物,紋片釉釉面閃米黃或黃色,開片紋路呈現粉紅色,青花呈色多為藍中閃灰或發黑,一般多用白、褐色等彩料堆繪出松鼠、花蝶、蟠螭等圖案。清康熙朝製品的紋片釉開片呈米色或灰色,青花則青翠明快、色澤濃豔。目前,成化仿哥釉瓷已經難覓蹤影。明晚期至清乾隆,哥釉瓷再一次達到頂峰。其細碎的紋片,肥厚的釉六層成為當時瓷器爭相效仿的寵兒。
中國是世界上著名的陶瓷古國,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制造和使用了陶器,瓷器則更是我們中國的發明,尤其哥釉的出現,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雖然哥釉制作極其困難,但是極為美觀,哥釉是古代瓷器崛起的契機,在后世備受人們青睞,清乾隆帝尤喜賞傳世哥釉,嘗欣然作詩贊云:“鐵足圓腰冰裂紋,宣成踵此夫華紛。哥釉瓷器,由于極其稀少,極具收藏和升值價值。
哥釉瓷器是哥窯的一大特征,色澤大致有月白、灰黃、粉青、灰青、油灰、深淺米黃等種類。在瓷器上有冰裂紋網狀,網紋之色淺黃者宛若金絲,細黑者如鐵線,故有“金絲鐵線”之名。清康熙時期社會國泰民安,精神文化富裕,百姓皇室均興復古之風,官府燒制的瓷器大多模仿前朝,宋代哥窯已被用作實物打樣仿制。清代對官窯瓷器的要求極高,若是“官監民燒”的形式挑選官窯瓷器,燒出的瓷器,“千中選十,百中選一”,可謂是瓷中精品才能入得了宮;若是官廠燒制的瓷器,請的都是燒瓷大師,數量極為有限,延續至今的,所剩無幾,具有極高的市場價值和收藏價值,擁有久遠的歷史年代意義,是有價值的文化古物,值得傾情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