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斗將實現全球覆蓋,相關產值將達到4000億規模。作為北斗領域的知名雙創賽事,“北斗之星”創新創業大賽參賽企業覆蓋基于北斗的海洋、教育、自動駕駛、大氣監測、智慧農業、人工智能、5G、智慧城市等各個應用領域,成功選拔出一大批優秀的北斗創新團隊及創新企業,有力的推動了北斗行業的科技創新發展。
大賽受到多位院士專家支持,“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兩彈一星”元勛、北斗系統首任總設計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空間技術專家、神州載人飛船總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中國工程院王家耀院士曾先后親臨現場指導。
“北斗之星”創賽的舉辦初心是什么?大賽現狀如何?大賽為參賽團隊帶來哪些支持與幫助?記者專訪大賽秘書長張冬冬:
記者:“北斗之星”創賽的舉辦初心是什么?您能簡單的介紹一下“北斗之星”創新創業大賽現在的情況嗎?
張冬冬:“北斗之星”創新創業大賽以“聚焦位置服務領域,凝聚北斗創新力量”為宗旨,初心是希望推動北斗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行業的科技創新發展,搭建行業院士專家與中小企業的溝通橋梁,為北斗行業有創新能力的創業團隊及企業提供開放性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加大協同創新力度,提升行業科技創新能力,通過科技與金融的融合培育一批優秀的創新型導航定位應用團隊和企業。
在目前,大賽已成功舉辦兩屆。首屆“北斗之星”創新創業大賽歷經128天,共計百余團隊/企業參加,媒體報道近200次。第二屆“北斗之星”創新創業大賽歷經151天,300余團隊/企業參與,累計報道近千次。大賽陸續在北京、深圳、鄭州、西安、綿陽等地設置分賽場,選拔當地企業參賽,第二屆大賽還吸引到多家國際企業參賽。
在“搭建行業院士專家與中小企業的溝通橋梁”方面,我們還圍繞大賽組織了“北斗之星”創新創業課堂系列課程,邀請北斗行業專家、應用企業家,聯通上下游企業,搭建溝通平臺,促進北斗行業快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北斗之星”創賽,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科學技術協會認定為2019“創響中國”系列活動和北斗之星雙創站,列入“2019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中。
記者:“北斗之星”創新創業大賽為參賽團隊帶來了哪些支持?參賽團隊又獲得哪些成長收獲?
張冬冬:作為全球范圍內,面向北斗垂直領域的初創企業和團隊的最具影響力的雙創賽事,“北斗之星”創新創業大賽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企業工作辦公室、絲路國際產能合作促進中心的支持下,由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主辦,深圳市北斗產業互聯網研究院、深圳大學承辦。
除大賽獎金外,組委會還協調產業和社會多方資源,為獲獎企業提供政策、空間、市場、資金支持、全球展覽路演等多方面的支持。具體來說,進入“北斗之星”總決賽的項目,將納入廣東省北斗產業創新技術聯盟成員,優先提供上門政策服務或交流座談服務。獲獎項目將獲得空間、市場、金融及其他支持,以及與主辦方共同參加由科技部組織的在英國、意大利、德國等地舉辦的展覽、路演等活動的機會。
大賽組委會與燧石星火平臺進行了深度合作,參賽團隊可在平臺上對接上千家投資機構。首屆大賽累計簽訂十余個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總金額高達億元,有一個項目獲得了300萬投資額,另外兩個項目已與投資機構初步達成投資意向。首屆大賽的一等、二等獲獎產品受邀參加12月在意大利舉辦的第九屆中意創新周展覽,科技部王志剛部長、意大利教育大學科研部部長馬克·布塞蒂親臨展臺,對產品高度評價。
記者:我們注意到,一直是由深圳市北斗產業互聯網研究院擔任大賽的主要籌備和組織工作,您能簡單介紹一下研究院嗎?
張冬冬:深圳市北斗產業互聯網研究院由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中城新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北斗未來創新科技發展(深圳)有限公司、鏈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同方工業有限公司、深圳有為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云海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機構、行業企業共同發起成立。
研究院致力于打造北斗一站式產業服務生態,以“通過數字化提升企業效率”“sell better,manage better”為使命,建設鏈盟金服平臺、鏈云B2B電商平臺,搭建從產業鏈到價值鏈的完整統一發展平臺,覆蓋從芯片、模組、終端到應用方案的北斗全產業鏈,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質檢、流通、銷售到運營服務的全生命周期中,為企業提供產業交流、場景金融、全網營銷、供需對接等一站式產融服務,賦能北斗企業,推動北斗產業快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