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禮忠(左三)和韓天衡(右二)、廖深基(右一)、葉林心(左二)、韓天衡美術館館長顧工(左一)展覽現場合影
9月15日,“賦石魂魄 ——陳禮忠壽山石雕藝術傳承展”在韓天衡美術館開幕,展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壽山石雕代表性傳承人陳禮忠和14位徒弟近年創作的作品共130多件,全面展現了陳禮忠的藝術成就和多年教學成果。本次展覽由福州市壽山石行業協會、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上海吳昌碩藝術研究會主辦,福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指導。展覽時間至10月10日。
參加開幕式的部分領導和嘉賓合影
西泠印社副社長韓天衡,中共嘉定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顧惠文,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黨委書記廖深基,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杭間,文化部當代玉雕藝術評論家李維翰,上海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秘書長朱建中,韓天衡美術館名譽館長應麗華,韓天衡美術館館長顧工,閩臺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黃星,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曾章團,西泠印社理事林公武,福建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教授葉林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幼林、陳益晶,中國石雕藝術大師劉傳斌、石秀等出席了開幕式。
開幕式上,廖深基、杭間、林公武、韓天衡分別致辭,陳禮忠致答謝辭,顧惠文宣布展覽開幕。開幕式由中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韓回之主持。
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黨委書記廖深基致辭
廖深基在致辭中說陳禮忠此次展覽是以獨特方式表達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禮贊,他表示:“陳禮忠教授賦予石頭以新的生命,對藝術不懈追求,守正創新,為我國傳統藝術的弘揚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陳禮忠還對我們的祖國飽含深情,此次展覽,也是他以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禮贊。”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杭間致辭
杭間認為陳禮忠是開宗立派的藝術家,他在致辭時表示:“陳禮忠使壽山石雕超越工藝美術與藝術的界限,突破了傳統壽山石雕‘材美工巧’的局限,化腐朽為神奇,開辟了工藝美術新的樣式。陳禮忠選用頑石劣石創作的枯荷題材作品,不僅表現出荷之‘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還表達了陳禮忠自尊、自傲和他對生活自然的感悟和熱愛。尤其是陳禮忠在枯荷上配以生命力旺盛的動物、鳥、蜻蜓等,以及螃蟹、秋果等豐收的果實,用極度的反差展現了新的美學思想和境界,開辟了石雕新的藝術境界。”
西泠印社副社長韓天衡致辭
韓天衡認為陳禮忠作品專注于“神”:“中國所有藝術都是從石雕開始的,而提到石雕藝術就會提到壽山石雕。上一個壽山石雕高峰是康熙時期,那時壽山石雕講究的是‘栩栩如生,精工細雕’,而陳禮忠卻反其道而行之,作品在‘真’與‘不真’之間,不一味強求所雕之物的‘真’,而是專注于‘真’之后的‘神’。他并不追求作品局部的精雕細琢,往往大刀闊斧,著重呈現作品的整體面貌。此外,陳禮忠作品還汲取了很多書畫藝術中的元素,尤其是大寫意畫的精神,故其作品大氣磅礴,開辟了當代石雕的新境界。”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禮忠教授致答謝辭
陳禮忠在答謝辭中感謝了各界對他的支持,尤其是韓天衡老師對他藝術道路的深刻影響,他說:“18年前帶著沖洗的作品照片拜謁韓天衡老師,韓天衡老師為我題了‘刀下留情,石中寄魂’八個字,這既是對我的鼓勵,更是對我后來從藝方向的指引和莫大鞭策。我針對傳統石雕‘栩栩如生,精工細雕’的風格進行深層思考,并進行各種方向的探索實踐,這其中有山窮水盡的辛酸,亦有柳暗花明的甘甜,但始終牢記‘刀下留情’‘石中寄魂’這一藝術創作理念。多年創作中,我從來沒有忘掉韓老師給我的八字建議。所以在材料選擇上,我并沒有太多限制,而是著重在作品中注入所思所想,注入文化靈魂,注入中國民族精神的魂魄。”
陳禮忠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馮久和,擅刻壽山石的花卉、禽鳥、動物,尤其精于鷹與荷葉的雕刻。他重視深入生活,在創作中摒棄唯石材論,最大限度的尊重石材的自然美。他擅長觀察和發現不為他人所重視的石種的獨特之美,將傳統石雕技法與人文修養相結合,在題材和技法上推陳出新,賦予石頭新的生命。“賦石魂魄——陳禮忠壽山石雕藝術傳承展”共展出陳禮忠作品90多件,及14位徒弟作品30多件,這些壽山石雕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囊括了其近年來創作的部分經典作品。大氣磅礴是陳禮忠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此次展出的作品不僅大氣磅礴,而且洋溢著濃郁的生命氣息,它們或重巒疊嶂,或氣象恢宏的,枯荷、雄鷹、花鳥等不同系列作品,無論是大型巨構,還是逸品小件,無不給人“化尋常為奇崛,令腐朽成神奇”的感受。
領導和嘉賓參觀展覽
領導和嘉賓參觀展覽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其實藝術家個人的命運同國家、民族的興衰是緊密相聯的。陳禮忠近年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持續提升自我,不斷創新進取,更好地推動壽山石雕技藝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好地促進壽山石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而此次展覽作品從理念、技法上對傳統壽山石雕作品大跨度的揚棄和突破,形成純屬于新時代的陳氏風格,不僅是“刀下留情、石中寄魂”的精準體現,更映現出泱泱大國昂揚雄偉的魂魄和精神,必將在壽山石史和中國藝術史上書寫嶄新而濃重的一頁。
陳禮忠《金秋時節》(老嶺石)
陳禮忠《秋荷獨后時,搖落見風姿》(老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