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奇幫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長 Rathna Ramanathan女士
畫,之所以為畫,其表為形象之美,其質在抽象之意。書家畫家的最高境界是做人,做一個真實善良的人,令人尊敬愛戴的人。一幅好畫,會讓語言頓時蒼白無力,一個好人,會在風雨萬變毅然挺立。
安奇幫,筆名祖金,2019年夏末,他應邀跨越重洋來到倫敦,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進行進修。進修時間雖短,但是這座培養了無數世界頂尖藝術家的殿堂卻給安奇幫帶來了很大的啟發,使他對中西方經典藝術文化有了更深刻的領悟與見解。在安奇幫學習期間,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傳播學院院長Rathna Ramanathan女士到其所在班級檢查工作,中方翻譯人員希望安奇幫將其從國內帶來的重彩畫作品贈送給院長。經過再三考慮,安奇幫決定將作品贈送給Rathna Ramanathan院長個人,作為紀念。
安奇幫與著名出版人、博導教授Adrian Shaughnessy
一張畫紙,畫得滿滿當當不留一點兒空白,是西洋油彩畫。一張畫紙,寥寥數筆丹青于白宣之上,是中國畫。西方的熱情,中國的素雅,在安奇幫的畫作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畫作的打開伴隨的是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傳播學院院長Rathna Ramanathan女士和博導的數聲驚嘆,與一連串的夸贊,兩位教授對安奇幫的作品贊不絕口,當即通過翻譯轉告安奇幫,皇家藝術學院要將這幅作品收藏并存檔。通過交流,在了解到這是具有特色的重彩畫后,院長夸贊安奇幫作品非常精彩非常有新意,并代表皇家藝術學院對安奇幫表示最真摯的感謝。安奇幫讓中國的又一幅畫作載入了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檔案館。
時間匆匆又匆匆,沉浸在藝術中的時間總是短暫的。安奇幫的此次進修即將結束,在最后一天,學院的教授讓每位學員用他們的感觸做一個屬于自己個人獨有的雜志。安奇幫將兩塊紙板側面用膠帶粘起做成一本書的樣子,并用卡紙書寫了甲骨文,拼接在紙板上,做成了一本手制的書籍雜志。這一創作創意獲得了學員們和六個教授熱烈的掌聲與一致的贊嘆,博導認為安奇幫的作品文化內容豐富,構成飽滿,造型奇特敢于創新,非常精美。在導師學員與作品合影留念后,兩位教授想征得安奇幫的允許,用創意作品做成背包和T恤,留存紀念。最后經皇家藝術學院各位教授的討論,安奇幫的這一件創意性甲骨文作品將被皇家藝術學院永久收藏,并將保存在陳列室以供學生們學習與欣賞。
左上角是皇家藝術學院;右上角是大愛無疆;左下角是感恩;右下角是熱愛祖國;中間是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
中國畫歷經數千年的滄桑巨變發展到今天,藝術魅力依然光彩照人,使人覺得常畫常新,常見常新,其根本原因就是有妙不可言的中國味的創新與發展。中華民族是一個極富包容性的存在,安奇幫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成長,他將中畫,西畫,書法等去融合,締造出了屬于安氏的畫作韻味,蘊涵著信仰,智慧,思想,人生感悟。
意象之美
安奇幫的畫,初見即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調和色彩的大膽與巧妙;運用線條造型的奔放與謹嚴;現代感強烈的裝飾性風格溶入傳統油畫的畫題、畫境中;這些特色共同造成了他的畫面極具沖擊力的美感,這是把中國畫固有的良規與異域印象派油畫的營養溶化在一起的獨特創造。當然,這種創造是注入了他從莽蕩草野、幽暗林間醞酸而貯存于心的激情的。情動于中,外爍而為畫家筆下的形、色、線,熔鑄而成情蘊深處的畫境,有的畫作就能令觀者動容、駐足。更可喜的是,作者的筆墨和情愫是隨時代的劇變而變幻的。他的畫意來源于民族文化的涵育,又吸取了世界視野、未來世界中的現代美感的乳汁,故而其佳作給人一種生機勃勃、胸襟開闊的現代感。著實的“意象之美”其藝術必會長入未來的。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 胡振民 2019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