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玖泓可靠!廣州玖泓帶你古董賞析
軍政府造四川銅幣錯版幣錯版幣
湖北省造光緒元寶錯版幣
重:21.6g 直徑:3.96cm
重:7.2g 直徑:2.8cm
編號:JHPMFW-00393
此枚軍政府造“四川銅幣”錯版幣。正面中央珠圈內有“四川銅幣”四字,上下左右分列,其中心飾有芙蓉花紋。珠圈上緣書“軍政府造”四字,下緣為幣值,左右飾以花星紋飾。銅幣背面中央大圓圈內為一篆書“漢”字,“漢”字底有數十條橫直紋,圓圈上面有“中華民國二年”因而錢幣收藏者也稱之為“漢”字銅元。“漢”字圓圈外還環繞有18個小圓圈,代表當時的十八個省份。
把18個小圓圈圍繞著“漢”字連成一體,寓意十八省人民團結起來共同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而戰斗。它帶有辛亥革命那一時期鮮明的時代印記,見證了那一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四川銅幣在清末初鑄時,質量較好,一般都是用紫銅,此種銅金材質的更為稀少,銅元的含銅量在76%--90%左右。且品相非常好。
篆書“漢”字四川銅幣版別繁多,有10文、20文、50文、100文五種面值,其版式也有區分,從年號、銅質、字體巨細、謄寫筆劃及花星紋飾等幾個方面舉行。在眾多版四川銅幣中,面值為100文、50文的錢幣數目較量希罕,市面上極為有數,彌足珍貴。由于四川銅幣具有典型的特色,刊行量較少,已成為珍藏家眼中的熱門幣種。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此幣將會有更高的珍藏價值。
湖北省造光緒元寶當十是流通于清朝光緒年間的銅幣,采用精煉黃銅所鑄,采用精雕的銅模沖壓制作,光緒元寶背面字體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雖經歷了無窮歲月的洗禮和歷史的沉淀,但如今依然保存較為完好,在燈光下散發出一層淡淡的光澤,魅力不凡。鑄造銅圓的材質很符合“銅九五鉛四錫一”的黃銅幣。古代錢幣如星河般絢爛光耀,而要論古錢幣的價值,當屬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錢幣——光緒元寶為。清朝是我國后一個封建王朝,厥后期的衰落可謂造成了中國歷史上為雜亂的時期,清的無能顯而易見,然窮則思變,洋務運動無疑是清朝統治者做出起勁進取的主要行動,而基于洋務運動的影響,鑄幣業也發生了改變。
此藏品湖北省造光緒元寶當十錯版幣,鑄造銅圓的材質很符合“銅九五鉛四錫一”的黃銅幣。正面中心是六花瓣,珠圈內鐫漢文“光緒元寶”字樣,珠圈外上環鑄“湖北省造”四字,底部鑄貨幣價值“當十”。幣背面環英文,左右各飾小花,中心為蟠龍圖,龍爪張揚,龍鱗清晰,龍紋深峻,龍眼凸起,威武霸氣,神武有力,十分精美,背面是一龍吐珠、珠邊象是有火焰。正背字眼龍紋立體感強,深俊清晰,內齒邊規整劃一。
光緒元寶,是在晚清光緒年間受洋務運動影響而產生。從1900年開始鑄造一直延續到晚清的宣統三年,使用流通了11年的時間,是中國最早的機制洋式銅元,也是中國近代機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是錢幣收藏中知名度很大的一種,具有無法估量的學術與歷史價值,歷來都受到很多藏家的關注。
民國雙旗幣二十文
湖北督軍兼省長蕭耀南紀念幣
重:18.5g 直徑:3.52cm
重:19.55g 直徑:3.52cm
編號:JHPMFW-00394
此枚錢幣為雙旗幣二十文,直徑3.52cm,重18.5g,品相不錯,紋飾清晰。錢幣正面圓圈內左為十八星旗、右為五色旗,兩面國旗相互交叉,上系結帶,雙旗上方為一朵花,圓圈外上環鑄刻“中華民國”四字,下環鑄“開國紀念幣”。錢幣背面珠圈內中央豎寫“二十文”,兩側有禾穗、連葉紋環繞,紋飾別致,設計感強烈,線條優雅,紋理細膩,分毫可見,十分精致;珠圈外鑄有英文,可見該歷史時期已對外開放,國際文化交流現象良好,是該歷史時期重要的實物佐證。對促進全球經濟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由于雙旗幣產生于民國時期,民國在中國歷史上僅僅存在了幾十年的時間,因此,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錢幣在經歷了無窮的歲月之后,依然可以完整地保留下來,實屬不易,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價值、歷史文化價值以及藝術品鑒價值。雖說民國時期的錢幣版本較多,但能夠收藏到這種正面鐫刻有“二十文”楷體字,在當今的藏品實屬珍稀品。
縱觀近年錢幣交易市場,有幾個現象值得人們關注,傳承有序質量上有保證的古錢珍品格外受寵,藏家見了趨之若鶩,即便價格高些也有人追捧。今年錢幣交易更是活躍,各板塊精品迭出,精彩依舊,珍稀錢幣成交價穩步提高,尤其是明清民國錢幣異軍突起,因存量稀少受到高端藏家青睞,成為錢幣交易市場一個新的熱點。
蕭耀南(1875-1926),字珩珊、衡山,因其祖籍浙江蘭陵,也常被人稱為蕭蘭陵,1875年出生于黃岡縣孔埠鎮蕭家大灣(今屬武漢市新洲區)。北洋政府時期,歷任第二十五師師長,湖北督軍、兩湖巡閱使,湖北省省長等職。1924年,蕭耀南撥款五十萬慶祝五十壽辰,在武漢鑄造兩湖巡閱使蕭耀南五秩紀念幣。
蕭耀南, 1890年入湖北將弁學堂。1908年任 曹錕部第三鎮參謀長,與曹意氣相投,結為連襟。1913年剿白朗軍有功,授陸軍少將銜。1916年袁卒,黎元洪繼任總統,蕭為曹擔任直隸總督,花巨款為之奔走活動。1921年,蕭為援鄂總司令,擔任湖北督軍。1922年,立憲派頭面人物湯薌銘欲謀取湖北省長,蕭即組織將軍團拒湯,自任湖北省長。其間,搜集、保存鄂文獻《黃帝內經》、《黃氏十三經證異》、《耿天臺文集》等數十種。沿武鄂修堤,在武漢開辦醫校,在家鄉營造蘭陵苗圃,在漢口營造蕭氏公館昌年里,等等,文化、民生多有經略。
在歷史的長河中,把人物頭像鑄在錢幣上是一種權利和地位的象征,尤其是“袁大頭”和“孫小頭”更是清末民國時期的代表。當然,還有一些大人物由于身份地位等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對所經歷的大事件也想留作紀念,也鑄造了一些錢幣,被稱為紀念幣或紀念章。
蕭耀南贊助曹錕賄選大總統,金主助力,蕭升任“兩湖巡閱使”恰好當年蕭耀南50壽辰,喜慶臨門,便發行了一枚沒有幣值的銅質紀念章。其正面戎裝肖像;背面居中突出喜慶臨門,便發行了一枚沒有幣值的銅質紀念幣。上方周邊書:“湖北督軍兼省長蕭耀南紀念幣”,中央豎寫“紀念”二字。該藏品雕刻深峻,工藝精美,品相完好,存世量稀少,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大清銀幣
海南省造光緒元寶
光緒元寶
重:37.3g 直徑:4.52cm
重:25.65g 直徑:3.9cm
重:26.92g 直徑:3.9cm
編號:JHPMFW-00394
光緒三十年(1904年)湖北銀元局鑄行了四種版式的『光緒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銀幣庫平一兩』。當時清廷中主張以“兩”為銀幣單位的“后黨”(以慈禧太后為首)和主張以“圓”為銀幣單位的“帝黨”(以光緒帝為首)正就銀幣以“兩”或是以“圓”為單位各持己見。
此枚光緒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銀幣庫平一兩,幣面干凈,錢文清晰,筆畫圓潤工整,極具美感。錢幣背面內圈鐫龍圖,龍紋清晰流暢,龍鱗細膩優美,線條棱角分明,龍眼炯炯有神,異常精細。定睛一看,幣面上的神龍仿佛呼之欲出,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讓人看了無不嘆為觀止,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1904年光緒三十年湖北銀圓局正式改名銀幣局,開鑄新銀元。湖北省壹兩正面中央銘文“大清銀幣”,是中國最早有“大清銀幣”字樣的銀幣。上緣“光緒三十年湖北省造”,下方刻“庫平一兩”。背面為雙龍戲珠,中央面值“壹兩”,外緣上下為英文。依大清銀幣四字之大小,分為大小字兩版。模具由日本大阪造幣廠制作。
俗稱“湖北壹兩”是流通銀幣中,除吉林廠平壹兩外唯一的“兩”制銀幣,巧合的是兩者背部皆為雙龍圖案。湖北壹兩推行并不成功,失敗原因主要是制錢與銅元間的兌換基本上是以七錢二分銀元為主,雖然比價每日有所變化,但兩制幣推出并沒有使用上的方便,反而增加困擾。所以現在留存極其少,相當珍罕。
此枚海南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其正面珠圈內為“光緒元寶”四字直讀,圈外上方為“海南省造”,兩側為六瓣花飾,下方為“庫平七錢二分”紀值。銀幣背面中央鐫蟠龍圖,外環英文,兩側為十字星。該錢幣包漿自然,存世極少,極美品。目前的錢幣投資市場火熱,行情大漲,像此類藏品未來的升值空間無限。
光緒元寶是大清光緒年流通大面值貨幣之首,是我國首批引進海外技術的印發流通貨幣,對于現今也蘊藏了一定歷史意義。此枚錢幣雖然經歷了無情歲月的洗禮,但如今依然保存較為完好,所以其極為珍貴,實為典藏佳品。
光緒元寶稱得是頂級收藏品,收藏者有一定數量,前期國內各區域都有實力型買家介入光緒元寶板塊,價格快速走高。劉益謙曾說,對于這種具有珍藏價值的藏品,收藏便是緣分,如鳳毛麟角,十分罕見。每一枚古錢幣光緒元寶不管是從設計還是從制造上來看都是非常精美的,可以說是我國古錢幣中的精品之作。
此枚“吉林官局造光緒元寶百箇”直徑為3.9cm,重26.92g。錢幣正面中央內鐫漢字“光緒元寶”。錢幣背面上端為”吉林“二字,下端為“官局造”,左右兩邊分別為“百箇”和“制錢”。工藝精湛,雕工完美,浮雕感強烈的品種,鏡面平整光滑,紋飾的相慣線。顯得非常清晰,鑄造精美,字口、紋路深峻,品相精致,包漿自然!
“光緒元寶”是中國近代機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此枚光緒元寶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而且存世量極為稀少,是錢幣收藏界知名度極大的一種,被譽為錢幣精品,具有無法估量的學術與歷史價值。
近年來,中國傳統機制錢幣逐步走俏錢幣拍賣場,一些珍稀銀元備受追捧,成交價迭創新高。中國是世界上最后一個結束銀本位幣制度的國家,世界上其他國家早已經退出貨幣流通領域的機制銀幣都隨著中國國際貿易的開展而大量匯聚到清代和民國時期的舊中國流通。隨著時間的流逝,曾經流通于市場上的錢幣逐漸退出流通領域,成為稀有的文物收藏品。光緒元寶作為中國機制幣中的盛名譽品,其精美的造型,別致的設計贏得了全世界集幣愛好者的青睞,無愧于“中國錢幣王者”的美譽,極具收藏價值,市場前景一片看好。
全國通用糧票
長:9cm 寬:3.8cm
編號:JHZLFW-01192
糧票,可以說是中國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產物,在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也許許多年輕人不知道什么是糧票,也沒有欣賞過各類郵票,但是,如果您詢問的對象是老一輩長者,他們肯定會如數家珍的道出各種各樣有關于糧票的故事。
糧票是我國上個世紀50-80年代,計劃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除了糧票還有食用油票、布票、肉票等。糧票作為一種實際的有價證券,在中國使用長達40余年,隨著改革開,糧票也退出了歷史舞臺,但現在受到了不少收藏愛好者的親睞。
此藏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部全國通用糧票壹市斤/半市斤/叁市斤/伍市斤,尺寸不一。正面左上印有“中華人民糧食部”、“全國通用糧票”,左邊或中間為面值“壹市斤/半市斤/叁市斤/伍市斤、下方為發行日期“1966”。背面均印有“使用說明”,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部”紅印公章。按照當時的規定,此票全國購買糧食使用。這組糧票為我國糧食困難時期,特定歷史的證據,外表保存的極好,值得收藏。
計劃經濟時代,物資短缺,老百姓生活必需品供不應求,全國許多地方發生了饑荒。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迅速在全國主要城市實行以票證為主的配給制,對生活必需品進行按人按戶的定量控制。對于收藏者來說,只要把握好糧票收藏原則,未來前景十分可觀。有一部分的糧票在收藏界就拍賣出上百萬的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