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日前,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際展示交流中心服務促進研討會于中關村軟件園召開。
大賽國際展示交流中心現場
“第五屆大賽共有457萬大學生參賽,109萬個參賽項目,覆蓋124個國家和地區,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全國政協委員、大賽專家委員會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長林蕙青指出,深化創新創業創造教育改革,大力培養創新創業創造人才,需要高校持續不斷努力,更需要社會各方共同支持。
全國政協委員、大賽專家委員會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長林蕙青發言
多維突破盡顯“三創”氛圍
為大賽提供展示推廣、產業對接、國際交流、項目孵化等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提升大賽影響力,激發更多澎湃力量,會上,大賽國際展示交流中心正式啟用。
在中關村軟件園內,由19塊大型色塊錯落排列的“大學生互聯網+”字體模塊,新晉成為該園區地標性網紅打卡地,無不凸顯創新創業創造的濃厚氣息;“中云智車”“光珀科技”“全息3D智能炫屏”“羅華新材料”等歷屆大賽中選拔出的優秀項目融入1300㎡展廳設計;“小滿糧倉”“我知盤中餐”等助力鄉村振興的優秀項目亦在展廳中有了永久“戶口”。
與此同時,交流中心還開放800 ㎡面積,特別設置項目投資對接區、項目國際交流合作區、項目孵化辦公區等服務功能區,為更好展示大賽成果、促進項目對接、開展國際交流搭建平臺,為高校與企業和投資機構合作架設橋梁。
“希望以此激發學生創新創業創造力,走出書齋、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廣泛參與創新創業創造實踐活動,為學生素質教育開辟新途徑,搭建成果轉化新平臺,吸引科技界、產業界、投資界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更多投資對接和幫扶指導。”林蕙青指出。
產教融合推進三創教育2.0
“如何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創造教育推向深入,如何持續提升創新創業創造教育質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校企協同產學創新聯盟理事長馬德秀提出的對創新創業教育2.0時代人才培養的思考,加劇了高校和產業界對創新人才培養的強烈緊迫感和危機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校企協同產學創新聯盟理事長馬德秀發言
截至目前,大賽已充分調動一批社會資源和產業資源,實現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育人內涵。“在此基礎上,還要繼續推動實現‘以賽促產、以產助賽’。”馬德秀認為,高校“三創”教育成果能真正滿足市場發展需求,推動產業發展進步,而企業界充分利用在產業鏈、技術鏈、人才鏈的資源優勢,能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激發科技創新活力,二者結合,將實現“互聯網+”大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從大賽走出的40余萬個先進制造業、信息技術和現代農業類參賽項目,不僅是我國高校產生的世界首創,甚至是世界唯一的技術和產品,使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持續增強。”教育部高教司二級巡視員、綜合處處長吳愛華介紹,交流中心的啟用即是將全球最大的項目資源庫、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庫向企業家開放,讓投資人能找到好項目,讓好項目能獲得更多資源及資金支持。
教育部高教司二級巡視員、綜合處處長吳愛華發言
凝聚合力強化國際國內“三創”交流
中關村軟件園董事長、總經理楊楠表示,大學生創業項目通常需要行業專家把關項目運營,而中關村軟件園有大量的成功企業家資源,可以確保大學生項目未來發展的產業定位,希望通過交流中心模式的探索,在其他區域實現推廣和復制。
會上,來自中關村軟件園的多位產業代表均從大賽服務促進、創新創業創造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作了主題報告,為大賽發展新趨勢、創新創業創造教育發展新模式帶來更深入、更全面思考,拓寬視野、凝聚共識、推動創新,一同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深化產教融合全面提升創新人才培養質量做出新的貢獻。
“可以說,交流中心為加強國際國內雙創交流打開了一個很好的窗口。”林蕙青希望通過交流中心的啟用,凝聚各方合力、健全運行機制,依托大賽的項目資源和中關村的產業資源,搭建人才培育、項目孵化、產業對接和投資服務的平臺,促進高校創新創業創造改革持續優化,推動創新創業創造企業持續成長壯大,為國家創新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文/圖 李薇薇 馬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