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實主義題材大劇《小歡喜》已于昨晚迎來大結局,該劇通過三組家庭的生活,圍繞教育、親子關系、升學壓力、高考等社會話題,真實地展現(xiàn)了當代高考眾生相。該劇自開播以來就保持著收視破1的熱度,網(wǎng)絡播放量奪冠,豆瓣評分高達8.3,收視率和口碑雙贏。劇中飾演區(qū)長父親季勝利的“反派專業(yè)戶”王硯輝也另廣大群眾眼前一亮,紛紛盛贊其劇拋臉,壞人演得入木三分,好父親也溫柔到令人落淚。
王硯輝挑戰(zhàn)“空降”父親 用心演繹中國式父親的反思與成長
王硯輝在劇中飾演一位因為工作的原因缺席孩子的成長,選擇在兒子高三這一年“空降”回歸家庭的區(qū)長父親。從矛盾重重,到互相理解尊重,我們看到了一位父親努力打破親子關系中的隔閡。在王硯輝的詮釋下,季勝利在愛中轉(zhuǎn)變自己,成為懂得理解、尊重、守護孩子成長的父親。
很多人看過之后都覺得在王硯輝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父親的身影。一個普通又矛盾的父親形象在他微小情緒的演繹中愈加飽滿生動。劇中很多細節(jié)非常貼近真實生活,讓觀眾看到了一位生活在自己身邊的父親的成長,也在反差中看到了演技派演員的實力。劇中季勝利還有一個身份是國家干部,這也是他首次出演的角色類型,為了把人物塑造地真實飽滿,同時體現(xiàn)干部的威嚴和父親的溫柔,在現(xiàn)場的他經(jīng)常會和導演討論怎樣從細節(jié)部分把這兩種身份所具有的矛盾性自然地體現(xiàn)出來。
從廣度到寬度演技不設限 從反派到父親拒絕角色模式化
在王硯輝的作品中,他所塑造的角色給觀眾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各種反派形象,從最早《李米的猜想》中走投無路的運毒人,到《烈日灼心》中出場三分鐘的兇手,再到《我不是藥神》中的假藥販子。作為曹保平導演的御用男演員,王硯輝似乎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反派專業(yè)戶”。在《烈日灼心》中三分鐘的表演,被稱作是教科書般演技片段。很多觀眾誤以為是真實的兇手審訊現(xiàn)場。所謂的好演技,可能就像王硯輝的表演一樣,讓觀眾覺察不到他是在演戲。
王硯輝在演繹反派角色的時候也會思考這些角色到底壞在何處?從深度去剖析更深入的性格和動機“他的前史是什么?為什么會壞?每個人做壞事的時候,不會想自己是個壞人”。正是在他的鉆研之下,才能賦予每個角色不同的靈魂和獨特性。在王硯輝的內(nèi)心深處,他告訴自己,無論演什么角色都不要模式化,無論飾演的是好人還是壞人,首先還是要演人,他要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個性,有愛有恨。
正由于王硯輝對角色的深入了解與極致把控,才讓他可以在好人角色和壞人角色中切換自如。從反派到父親的轉(zhuǎn)變,足以感受到他的演技功力。其實,《小歡喜》中的季勝利并不是王硯輝第一次飾演的父親角色。在前日入圍卡洛維伐利電影節(jié)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電影《馬賽克少女》中,王硯輝飾演一位來自貴州鄉(xiāng)村的父親徐廣軍。影片中,他與女兒之間的矛盾很多。在說不出口的沉默之下,他滿懷底層父親特有的父愛,默默地帶著憤恨去尋找傷害女兒的兇手,其詮釋出的不安和笨拙也讓人十分動容。
而在剛剛殺青李霄峰導演的電影《風平浪靜》中,王硯輝則在風平浪靜的小鎮(zhèn)中,與兒子章宇演繹了一場極度幽深糾葛的父子之情,詮釋出矛盾、幽深、逼仄、糾結的父愛。
在號稱票房黑馬的電影《無名之輩》中,王硯輝飾演了一名因拖欠工程款看似跑路實則非常具有擔當?shù)母赣H,透過自己的體驗和理解,他在電影中為角色設計了讓人物更加飽滿的細節(jié),“我像個大熊一樣把我的女人和兒子抱在懷里,護著他們。中年父親對孩子的愛更深沉、更細膩,像座山一樣,這是我的審美。”
同樣的父親角色,我們可以感受到在王硯輝的演繹下不同又細膩的情感流露,每個父親和孩子之間交流表達的方式都不同,但是父親對孩子的愛是永恒的存在。在這些身份相同但是表達方式不同的父親角色里,我們看到了一個演員難得的專業(yè)性和角色塑造的寬度。
從好人到壞人,王硯輝所展現(xiàn)的是他扎實的演技和角色塑造的廣度;從不同風格父親角色的詮釋中,我們也感受到了他對角色的思考和演繹的寬度。作為一個對演技不設限的演員來說,王硯輝每一次都可以帶來更具爆發(fā)力的演技,也期待接下來為我們帶來更加精彩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