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粉彩蓋罐
作為遠古時代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盛貯器,我國在新石器時期已有帶耳、帶提梁的陶罐制作。
在遠古時代,人們為了將食物盛貯,發明出各種各樣的器皿。新石器時代就有帶耳和提梁的陶罐。到了商周時期,原石青瓷的出現,新的青瓷罐也隨之誕生,而陶瓷則漸漸退出,到了漢代,青瓷罐因其造工技術提升,加上質地堅固,又有宜人的青綠光澤,便取代了陶罐,成了當時人們生活需求首選物品。從此,瓷罐便進入了新的飛躍。
在兩晉南北朝時期,瓷罐帶系的流行風風靡當時,更是有新的變化,瓷罐的系從兩系到四系到八系甚至是十系,西晉時期,瓷罐的系變化各種造型,不單只是有弓形、橋形,還出現了獅形、羊形等。到南北朝時期,比較注重蓋鈕的裝飾,有傘式、蓮瓣式,宋以后蓋鈕裝飾更加豐富,有獅鈕、玉兔鈕、塔式鈕、寶珠式鈕等。
到唐宋時期后,就又有了新的變化,燒造技術進一步提高,使青釉、白釉如冰似玉。而此時,器物的線條美與色彩美,日益受到人們重視,加上罐體又出現了瓜楞、柳條形等花樣制式,才讓肩部之系,顯得不那么重要,遂退居于次要地位。
而到了元代,基于堆、貼、刻、劃、鏤雕等裝飾技法的廣泛應運,瓷罐罐身也有了新的變化,而且更加注重人文文化,因此瓷罐的發展進入了輝煌時期。元代中期,景德鎮窯的高溫釉下青花及釉里紅彩繪異軍突起,其濃艷的視覺色彩、更具水墨畫韻味的表現技法,使瓷器藝術躍上了新的境地,不但奠定了景德鎮一統天下的局面,亦讓器形大度的瓷罐,越發神采飛揚、蔚為大觀。
如有感興趣者請與湖南柳葉藝術品有限公司聯系:李經理1787231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