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旅游產業的發展,海島旅游躍升為愈來愈多游客的理想度假方式。據測算,在全球11.8億國際旅游人次(過夜游客)中,有超過2億人次選擇海島旅游。與此同時,海島旅游也受到中國游客的廣泛青睞。《2018年中國出境旅游大數據報告》顯示, 2018年全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近1.5億人次,海島仍然是其中兩大首選主題之一。
作為一個海洋大國,我國海島數量已達1.1萬余個,總面積占陸地面積的0.8%,海島資源極為豐富。但與國際海島游的火熱形成對比的是,具備豐富島嶼資源的國內海島游市場,在開發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
正如復星旅游文化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錢建農所言,海島旅游主要以自然觀光為主,缺少城市旅游中的豐富內容,因此,如何開發及營造一些不同于城市的活動與體驗,增加海島旅游目的地的“厚度”,是國內海島旅游開發建設中,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
2019年,浙江省提出在全省范圍內加大海島公園建設,得到了舟山等海島目的地積極響應。在國內海島旅游亟待破局之際,海島公園概念的提出或將為海島目的地的打造提供新的參考邏輯。
海島旅游的新思路
海島公園的提出可謂是浙江省在海島旅游規劃建設中的創新之舉,目前國內外市場上都鮮有能與之對標的競品。但站在邏輯角度上看,以海島公園著手,從而打造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海島旅游目的地,是一個相對合理的切入口。
關于海島公園的具體概念目前尚未有明確定義,但我們大致可將海島公園理解為,是海島與公園,特別是主題公園的結合。
自然景觀是海島的特色資源,但也是諸多海島所具有的共性,這便間接導致了海島目的地在開發規劃過程中,難免陷入同質化、產品性質單一的困局。這意味著,海島目的地若想在競爭中獨占鰲頭,就必要擁有獨具一格、人無我有的個性化內容。
而這正是主題公園的優勢所在——主題公園具有通過“主題”解釋文化和傳遞文化的功能,它滿足的是游客精神上的需求,提供的是一種對文化的體驗過程。隨著主題公園產業發展的日趨成熟,其產品供給端邊界不斷拓寬。國內森林公園、動物園、影視基地等景點,其中不乏以主題公園的模式進行規劃、設計、創意和運營的文旅目的地。
對于海島目的地而言,圍繞海洋、海島所滋生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資源、特色資源等,均可成為海島公園的主題,豐富海島旅游的文化屬性。因此,以主題公園的模式去建設,可視為海島目的地升級轉型的一種新思路,它或將成為未來文旅目的地的發展方向之一。
多重驅動力
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所提出的關于海島公園建設的規劃中,具有豐富海島資源的舟山,被寄予厚望。那么,為什么要在舟山群島大力推廣海島公園建設呢?
從政府層面看,舟山市對于響應浙江省海島公園建設工作的配合度及積極性都相對較高。據舟山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徐海透露,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提出海島公園建設的指示后,作為省內海島數量最多的舟山,正在針對該項目的概念、邊界、架構等啟動課題研究,進而打造海島公園樣板區,以期在全省海島公園建設工作中起到示范作用。
而究其背后原因,是舟山自身層面與海島公園建設理念的契合。佛教文化及海島休閑旅游目的地,為舟山旅游的兩大主題。但與佛教文化的風生水起相比,海島旅游工作的成效甚微。徐海副局長表示,近年來,為推進海島旅游的發展,舟山政府不斷探索著突破之道,定期舉辦國際海島旅游大會,也是希望在舟山海島旅游方面開拓出新景象。而海島公園建設恰好符合了當地旅游業需求,以其為載體,為海島旅游發展帶來了新思路,因此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而從市場需求來看,在舟山推廣海島公園建設也大有可為。長期以來,國內海島旅游產品同質低端、千篇一律的現象,舟山各海島間同質性競爭也較為嚴重,很多海島仍然停留在觀光旅游階段,這顯然與當今社會游客愈發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背道而馳。隨著80、90后新中產躍升為社會主要消費群體,其對于個性化、主題化旅游產品的需求逐漸增加。而從城市分級層面看,發達地區人群對于產品的獨特性更有要求。游客考慮到舟山所在的長三角地區,整體經濟水平、消費能力都相對較高,現存的具有高替代性的海島旅游產品也已不利于市場環境的發展。而海島公園建設的模式,便為優化需求端提供了可能。
而在供給端,舟山在投入海島公園建設上也極具資源優勢。據徐海副局長介紹,浙江省內具有旅游功能的島嶼約三十余個,以“浙北多、浙中密、浙南精”為主要特點,其中,位居浙北的舟山便是以島多為名。
而在舟山多達1390個島嶼中,蘊藏著豐富的特色海洋資源,已具備開發個性化、主題化旅游產品的潛力。首先,島嶼、大海、港灣、海礁、沙灘形成了特色海島風光,構成了舟山諸多海島旅游目的地的天然優勢;而作為世界四大漁場之一、我國最大的近海漁場,一些原本以捕魚為生的海島已逐步形成以漁村文化、海洋飲食為特色的產品,并逐步開始利用其導客、引流;與此同時,依托于海島,在舟山這片土壤上積淀了各具特色的非遺文化,無論是“木龍”、“船眼睛”、“謝龍王”等極具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還是舞船燈、“舟山鑼鼓”“跳蚤舞”等傳統民間藝術,都契合了海島主題化建設的發展理念。
總體而言,從產品供給端看,舟山海島公園建設具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當地自然景觀、歷史文化,與漁、船、體育、文化等產業有效結合,既能順應海島公園建設對于主題化、特色化的要求,又能以旅游業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對于當地產業轉型、資源優化配置或將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補短板、拼長板
如果說政策利好,市場環境成熟,具有豐富、優質的海島資源等,是舟山推進海島公園建設的長板所在,那么,尚未解決的發展不平衡、淡旺季明顯、交通建設不足等問題,則是舟山短期內需要補足的短板。
徐海副局長表示,從近幾年海島旅游實踐看,其受到淡旺季影響較大。譬如白沙島,在旺季時,游客爆滿,各項接待設施供不應求,而淡季則冷冷清清的局面;再如馬鞍列島,在旅游旺季,由于游客的大量涌入,造成該海島生態容量緊張,環境及資源負荷加重。海島公園建設中,仍然不得不面對淡旺季的影響,如何妥善規劃各島主題,最大限度弱化其季節性差異,是留給當地政府的第一大難題。
其二,交通問題也是舟山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點。縱觀整個舟山的交通環境,游客“進島難、出島難”問題仍然有待解決。在徐海副局長看來,舟山旅游交通確實存在問題,以民生交通為主的模式已難以滿足游客需求。對此,他表示,舟山將以新加坡圣淘沙海島交通建設為參考案例,以旅游客船、水上飛機等方式優化游客在舟山旅游的交通體驗。
此外,舟山各島發展程度的不均衡,也是對其海島公園建設工作的考驗。據悉,當前舟山市海島旅游產業主要集中普陀、嵊泗等主要旅游海島,岱山、定海產業規模相對較弱;各縣(區)政府和相關功能區管委會對旅游重視程度不同,投入也有差別,對于海島公園建設的效果或將產生誤差。
海島公園的提出無疑是為舟山海島旅游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思路,但無論從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都尚需進一步細化及明確。如何在補足短板的前提下,有效利用自身優勢,將是舟山海島公園建設工作需要思考及解決的問題。
8月28-30日,2019國際海島旅游大會將在浙江舟山盛大召開,大會以“新海島、新場景、新動能”為主題,旨在促進海洋海島旅游開發全產業鏈的交流與貿易,打造中國與世界海島旅游國家、地區的外交平臺,鑄就國際海島旅游業界的IP符號。歡迎掃碼報名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