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通寶
重:3.2g 直徑:2.46cm
編號:JHZLFW-01145
近日,有幸征集到一枚"元豐通寶”,此組錢幣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中國歷代古錢都是比較下工夫、比較講究的。 每一時期的錢幣,形狀、質地和文字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特征。各個歷史時期的鑄造工藝又不盡相同。蘊藏著當朝的歷史文化,都有一定的珍藏紀念價值。
此枚“元豐通寶”字跡規(guī)整,包漿老舊痕跡顯著,事實都是上千年歷史撒播至今,保存完好,實屬難得,市面上流通的少,極其珍稀,具有較高的珍藏價值與歷史升值空間,值得收藏。
元豐四年(1081年),宋神宗認為是進攻西夏的好機會,于是發(fā)兵二十余萬,分五路大軍,深入西夏境內,直抵靈州(今寧夏靈武)城下。西夏軍決黃河水淹宋營,同時斷絕宋軍糧道,結果宋軍慘敗。次年,神宗聽從建議,修建了位于銀、夏、宥三洲交界處的永樂城(今上海米脂西),企圖圍困興州,迫西夏就范。不料西夏派三十萬大軍來攻,守城宋軍在外無援兵,內無水源的困境中城告陷落,眾多將士陣亡。神宗聞敗績后,臨朝大慟,自此一蹶不振,喪失了往昔的雄心大志,沒過幾年便憂患成疾,以致英年早逝。也許就是因為改朝換代造成了元豐通寶的停鑄與短命,從而導致這種古幣的夭折。
由于元豐通寶錢幣版別極其復雜,其中以背月小平錢,小平大字篆書,隸書比較少見,另有鐵錢,其中背“陜”者罕見。而且具有多版、多字體、多紋記、多材質等奇異特點,不僅深受古泉愛好者們的寵愛,更是專家學者們爭相研究的絕好對象,真可謂風華絕代,一時無兩。
古錢幣已經成為了中國的歷史,是一件十分有紀念意義的珍品,對于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來說,在收藏市場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尤其對于藏友而言,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其珍藏價值更是不言而喻。
大清銅幣
湖北省造光緒元寶
民國十年袁世凱錢幣
重:6g 直徑:2.82cm
重:8g 直徑:2.8cm
重:26.4g 直徑:3.88cm
編號:JHZLFW-01136
古錢幣收藏的火爆熱浪總是一接著一波向我們襲來,許多藏家追尋稀有的古幣品種和版別,是以典藏文化和獵奇為樂,或者用來鑒賞古代文字或研究歷史文化。古錢幣上的圖案紋飾都是經過著名藝術家群體反復揣摩、精心設計的,它們都是一幅幅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機制銅幣在中國近現代社會曾經流通和使用了一百多年,對中國近代社會經濟起到了深遠的影響。雖然諸如光緒元寶、大清銅幣等諸多錢幣隨著那段歷史的湮滅而退出歷史舞臺,但其影響力仍讓不可小覷。時下,收藏市場的發(fā)展帶動了錢幣市場的繁榮,光緒元寶以“收藏品”的身份再次登上歷史舞臺,備受矚目。
大清銅幣當制錢十文:單冠龍,連橫“大”,藏品正面圈內鑄有銘文“大清銅幣”,珠圈外上環(huán)鑄楷體“戶部丙午”四字,底部鑄貨幣價值:“當制錢十文”。藏品背面內圈鑄有神龍騰飛圖騰,龍紋霸氣側漏,豪氣萬千,大有帝王之風;外圈鑄有銘文“光緒年造”,并鑄有英文字樣,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態(tài)。
作為歷史遺留下來的文物,本藏品具有深遠的紀念意義,是考古和研究中國歷史文化難得的實物。經過歲月的洗禮,錢幣包漿入骨,熟舊自然,深打字口清楚,流通痕跡明顯,邊齒過關,龍紋清晰,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和收藏價值。
湖北省造光緒元寶當十錢面:珠圈外上為“湖北省造”字,左右為滿文;錢背:中心為滿清蟠龍圖,銅圓材質黃銅,色澤呈金黃色。幣面清秀硬朗,銘文字體雕刻清晰,此錢幣銅質精良,品相極佳。
銅幣結構端莊規(guī)整,歷史悠久,經過無窮歲月的無情洗禮,品相稍有磨損,歷史遺留痕跡清晰可見,帶著鮮明的歷史印記,有著歷史熏陶,是不可多得的珍稀之品,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收藏價值。
說起銀元就不得不提到袁大頭,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是我國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為了解決軍費和提高個人政治地位而發(fā)行銀元貨幣,因銀元鑄有他的側身圖像,故此又稱“袁大頭”。
此銀幣為“中華民國十年袁世凱銀幣”,銀幣光澤柔和,有著淺灰色自然包漿,邊齒平整,齒深大小一致。錢幣正面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上列“中華民國十年造”;錢幣背面有兩株交叉稻穗圖案,圖案中央有為“壹圓”字樣,保存完好,品相精美,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袁大頭的發(fā)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國內亂制各式銀圓的現象。因當時頒布的《國幣條例》明確規(guī)定:“國幣鑄發(fā)權專屬于政府。舊有各官局所鑄發(fā)之壹圓銀幣,政府以國幣兌換改鑄之。凡公款出入一律用國幣。”后在1917年官方規(guī)定以袁大頭為稅收本位幣,更加鞏固了袁大頭的第一主幣地位。這在客觀上使各地亂制各式銀圓的現象有所收斂。
同時改變了清代實質上長期實行不完全的銀、銅平行本位制的紊亂局面。銀、銅平行本位制是把銀和銅都作為貨幣的材料,分別鑄造成貨幣,但銅制幣規(guī)格不很統(tǒng)一,紋銀的鑄造成色、重量的計算單位各地更是各搞一套,這必然形成流通中的幣種繁多、比價不一、換算復雜的局面。袁大頭發(fā)行后,規(guī)格、成色統(tǒng)一,并以此為本位,使幣制在一段時間內有所統(tǒng)一,紊亂狀況稍有改善。
孫中山開國紀念幣
重:26.7g 直徑:3.9cm
編號:JHZLFW-01146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fā),起義軍占領了武昌。12月29日,光復的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先生為臨時大總統(tǒng)。為慶祝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南京造幣廠于同年鑄造發(fā)行了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在此同時,孫中山開國紀念幣也成為了藏家再次關注投資的重點對象。
我司受收藏者委托,現面向廣大群眾朋友尋找有緣人,能夠更妥善的保管此藏品!此“孫中山開國紀念幣”,藏品直徑:3.9cm。它的正面中央為孫中山側面像,上下鑄有“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隸書字樣,左右為五瓣梅花各一枝,意為“五權憲法”之意,周邊有珠點、齒狀裝飾。背面中央為中文隸書書體“壹圓”二字,左右各輔以嘉禾圖案,每枝一穗三葉,代表“三民主義”之意,上側鑄有“MEMENTO”(紀念幣)字樣,下側為“BIRTH OF 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誕生),左右上方分列六角星圖案。錢幣背面鐫刻著中英文字,意在告知外國人,中國新的開放時代將要來臨,對世界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
對于銀元收藏的趨熱業(yè)內人士均表示在意料之中。銀元作為曾經的主要流通貨幣反映了當時的政治、金融與文化背景、歷史價值不菲。再者買賣銀元屬于實物投資交易比較靈活具有收藏價值投資風險小、增值穩(wěn)定等特點,加上銀元系稀有貴重金屬所鑄制作數量比銅幣、鐵幣、紙幣等少得多,存世數量有限自然會越來越受追捧。
由于該幣正背面圖案比較正規(guī),中英文沒有差錯,又設置六角星,故稱其為六角星版。這款錢幣反映出其時的社會布景,是對前史最佳的記載。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因為鍛造廠家不一,形成了許多版別,今日格外引薦一下這枚值得保藏研討的珍稀種類。歷經無窮歲月的洗禮,能完好無缺留存下來的珍稀錢幣不多,價值彌足珍貴,值得藏友入手!
軍政府造四川銅幣
重:20.84g 直徑:3.94cm
編號:JHZLFW-01133
四川銅幣,是四川當時自行發(fā)行及流通使用的貨幣,在收藏史上絕無僅有。同時由于當時特定時期的歷史因素,存世量的稀少,而使其市場價值和市場前景非常巨大,是各大收藏愛好者們值得追藏的品種。
辛亥革命以后,四川大漢軍政府于1912年4月廢止大清銅幣模板,改鑄“漢”字銅元,有當10文、20文、50文三種面額。1913年,增鑄當100文、200文的銅幣。1913年5月,重慶銅元局建成開工,均仿成都廠模式。進入北洋時代以后,軍閥割據、時局動蕩,銅價高昂,于是四川鑄幣廠采取降等減重、加大面值的方法謀取私利。民間除老一百文、老兩百文銅幣色澤稍紫外,其余呈黃白色,質地劣于大清銅幣。1914年起,專鑄當100文、當200文銅元。各軍閥紛紛效尤,鑄造的銅幣達數億枚,四川幣制混亂不堪。
近日,我司有幸征集到一枚軍政府造四川銅幣,重:20.84g,直徑:3.94cm,錢幣圖案文字清晰、無磨損,表面平整光潔,邊緣無明顯撞擊痕跡等,基本可算得上好品相。銅幣正面中央珠圈內有"四川銅幣"四字,上下左右分列,其中心飾有芙蓉花紋。珠圈上緣書"軍政府造"四字,左右飾以花星紋飾。銅幣背面中央大圓圈內為一篆書"漢"字,"漢"字底有數十條橫直紋,因而錢幣收藏者也稱之為"漢"字銅元。"漢"字圓圈外還環(huán)繞有18個小圓圈,代表當時的十八個省份。把18個小圓圈圍繞著"漢"字聯成一體,寓意十八省人民團結起來共同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而戰(zhàn)斗。它帶有辛亥革命那一時期鮮明的時代印記,見證了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民國歷史,極具收藏價值。
此枚銅幣是鑄造錢幣的精品,包漿自然。它是一枚具有很高收藏價值的精品銅元,其未來價值的升值無可限量。軍政府造四川銅幣代表了中國近代的貨幣文化,反映了我國近代歷史、經濟、金融的興衰和滄桑,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