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鶴延年描金冬瓜罐
口徑: 8.5cm 高:26.3cm 底徑:13cm
此藏品為清 松鶴延年描金冬瓜罐。松是百木之長,長青不朽,是長壽和有志有節的象征。鶴為長壽之鳥,傳說晉時,遼東的丁令威,學道后化成鶴仙。其中還包含了古代傳說中的仙人赤松子和王喬的故事,表現祈福祝壽之意。《神境記》記載,相傳漢時,曾有一對慕道夫婦,在石室中修道隱居,后化白鶴仙去,這對松枝上的白鶴則是他們所化。這樣,“松齡鶴壽”和“松鶴長春”的吉祥寓意,就衍生出許多吉祥祝壽的圖畫來,成為中國瓷器紋飾中的吉祥題材。
清道光朝新創器型,收口豐肩,器身呈高筒形。器有大小:大器分有蓋與無蓋兩種,小器均無蓋。以粉彩器為常見,多以瓜蝶和白菜等為飾。民窯器,有豆青釉青花和信哥釉品種。其形制始見于湖北武漢龍泉明永樂年間楚昭王墓出土物,此后歷朝未再見這一造型,至清代道光朝再度出現并成為晚清時極為流行的器形。道光、咸豐時蓋鈕似寶珠,同治以后則呈燭焰式。
清代,把婀娜多姿的瓶,同"平升三級"仕途湊在一起,同"吉慶平安"、"平生富貴"等人生美好追求聯系在一塊。甚至,干脆把有些瓶稱為尊(康熙時多尊),或就其外形賦予各種人文精神,如觀音瓶、柳葉瓶、一統瓶等等。這些,是因為瓶有瓶的可愛之處,敬而遠之實屬愚蠢,為此,才找出這么一些諧音和理由,讓瓶兒不獨官復原職,還與百姓同樂,共享榮華富貴。于是,罐被貶去重當盛貯之用器,瓶則名正言順地重得寵幸。這是明清兩代一個罐多瓶少和一個瓶多罐少的原委,也是明代罐不同于清代罐的關鍵所在。
經歷了文字獄的明朝百姓,對龍泉青瓷罐(寓意"清官"),對白地青花罐(寓意"為官清白")等罐類器物情有獨鐘,便屬極其自然的事情。而該罐則是白地則寓意為官廉潔奉公
于是,頗具雄風的罐,在迷信諧音能帶來好運的明代人眼中越見神韻,成了興旺門庭的吉祥物,成了勸人讀書、勸人講禮教的陳設品。它們的用途與品位,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并取代瓶,成為人們居家擺設的重要物品。這些,從刻意制作的四楞、八楞罐上,從精心設計的四方、八方罐上,都可以得到證實。成化時,宮廷居然史無前例地燒制了"天"字罐,該罐的意味更為深遠。此外,出現在正德、嘉靖青花罐上的一些仙鶴紋、孔雀紋及錦雞紋,也傳遞出明確無誤信息,即罐的使用者及罐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因為這些罐上,裝飾了一些只有明代的公、侯、附馬等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文官才可使用的動物紋(《清銅典》54[禮嘉之四]),而這類紋飾,除了香爐上出現武官二品的獅子、九品的海馬紋以外,在明代瓷器的其它器形上,則難得一見。另外,從明代罐上盛行的各式高士圖、祥云紋、瑞果紋、嬰戲圖、月宮圖等一些裝飾題材上,亦可知曉人們對罐所寄予的深情厚望。譬如萬歷時期的一件五彩開光人物罐,其棱花形的四開光內分別繪"吹簫引鳳"、"舉案齊眉"、"指日高升"、"狀元折桂"等民間傳說故事,把文人的心聲渲染得淋漓盡致。由此說明,明代大部分罐,并非傳統概念上的盛貯器,由于罐的諧音此刻代表一種境界,罐便具有了其它器物不可替代的文化內涵的使用功能。
該罐創作于1872年,清同治時期,胎體厚重,釉水潔白瑩潤,器表以金繪松鶴延年紋為飾,技法精湛,生動形象,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祝壽上品,有極高的市場及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