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擁軍,字蒙恩,齋號墨寶軒,1968年2月出生于鄭州,原藉確山縣。1993年就讀于天津美術學院,現(xiàn)為中國王氏書畫院理事、中國將軍書畫院理事、中國華夏萬里行書畫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以主攻國畫,書法創(chuàng)作,兼攻油畫,水彩畫。
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藝苑中,大寫意花鳥畫以立意新穎、筆墨精湛、氣韻生動、神采奪目的藝術魅力成為一枝獨特的奇葩,展現(xiàn)著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特色。熊擁軍在探索大寫意花鳥畫的藝術道路上,睿智思考,艱苦跋涉,縱橫錘練,勇于創(chuàng)新,在他近半個世紀的藝術實踐中,深入研究中國繪畫幾百年來所積淀形成的“大寫意流派”,并確立了自己的審美取向和藝術抉擇,其作品不論從思想內涵,繪畫技法諸方面,都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創(chuàng)立了一種直率、豪放的畫風,在當代畫壇獨具風貌。 “畫如其人”,一種畫風的形成,就是畫家本人的氣質、性格、學識、修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作品風格最能表現(xiàn)出畫家內心的人文感受和審美情趣。縱觀熊擁軍先生在探索大寫意花鳥畫藝術領域中,敢于標新立異、銳意創(chuàng)新,具有中原人特有的豪爽、質樸的情懷,長期的藝術生涯在他的作品中展現(xiàn)出氣勢憾人,率直抒情的特性。
在不經(jīng)意的揮灑中強調形的結構,以油畫強勁的大塊筆觸來渲染墨色,以濃重對比的色彩烘托氣韻,融匯中西,相互貫通,使畫面質感得到高度的提升,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在他的作品中不論是家禽野鳥、花果風竹,無一不是以“亮相”的形態(tài)出現(xiàn)。雄雞、翠鳥、鷺鷥、蒼鷹,個個都象戲劇中主角的作派,神氣十足、神采飛揚,這種神韻的夸張,使作品注入了藝術的生命力,藝術效果更加生動。
“書畫同源”是大寫意繪畫藝術的特征。中國畫家大都是書法高手,這也是中國畫家藝術修養(yǎng)的必然,吳昌碩先生以“金石入畫”其作品質樸渾厚,但作為一位畫家,熊擁軍先生對并沒有停留在文字學的形、音、義上,而是以美術考古角度,用藝術的感悟把“美術”注入了三千年前古老的文字中,把遠古的甲骨文字和現(xiàn)代的文化氣息完美的結合起來,以最藝術的形態(tài)展現(xiàn)讓世人欣賞。正因為熊擁軍先生對這種書體的偏愛,在他的大寫意繪畫中也隱現(xiàn)出這種刀筆書藝的表達,在許多用筆上有堅硬和犀利的感覺,線條有勁健、蒼辣的刀意,更強化了作品豪放的美感,增強了作品藝術的沖擊力。
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家,他除了能調動起人類普遍的審美情感之外,還必須建立起一種具有高度精神性的符號,這符號就是一種精神意象。精神意象是一個作家最為重要的價值呈現(xiàn)。一個沒有精神意象的作家,是一個精神無著的作家,一個靈魂得不到棲息的作家。屈原如果沒有他心目中的湘妃和諸神意象,屈原的辭賦在文學史上價值幾何?陶淵明如果沒有他的桃花源意象,陶淵明的價值又該如何度量?李白如果沒有酒,蘇東坡如果沒有竹,徐渭如果沒有墨竹葡萄,他們的文學藝術價值該是怎樣?同樣,如果沒有他的太行山石和“以石觀化”,那么他的藝術價值何以體載?其實,熊擁軍正是是借助于太行山石這種物象,并將這個物象抽象化、擬人化和精神化了。
他把有至真的感情作為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先主”,并以“苦人所不能苦,練人所不能練”為終身其苦功,來攀登美術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