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銅幣
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錢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內(nèi)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兩側(cè)為年份。邊緣中間分別"戶部"二漢字,下端為"當制錢十文"。錢背中央為蟠龍,上端是"光緒(或宣統(tǒng))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字樣(大清帝國銅幣)。
鑄造始于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統(tǒng)三年),流通時間較短。因其版面設(shè)計優(yōu)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極為稀少,大清銅幣光緒年戶部造當十被譽為中國近代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
大清銅幣“湘”字版當制錢十文,直徑2.8cm,重7.4g。整幣形制規(guī)整,鑄工精湛,包漿醇厚,平添幾分滄桑的歷史韻味。錢幣正面珠圈內(nèi)為“大清銅幣”四字對讀,中央嵌一“湘”字。珠圈外上緣為造幣紀年“丙午”,下緣紀值“當制錢十文”。 此類銅元鑄幣不多,辛亥革命爆發(fā),清王朝滅亡,故鑄幣有限,存世稀少,極具收藏價值。
大清銅幣“東”字版當制錢十文,直徑2.8cm,重7.4g。整幣形制規(guī)整,鑄工精湛,包漿醇厚,平添幾分滄桑的歷史韻味。錢幣正面珠圈內(nèi)為“大清銅幣”四字對讀,中央嵌一“東”字。珠圈外上緣為造幣紀年“丙午”,下緣紀值“當制錢十文”。山東省造大清銅幣鑄幣不多,存世稀少罕見,市場價值極高,極具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