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幸福寫在群眾的心坎上
一一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扶貧紀實
2018年10月11日,韓德洋院長到羅甸縣調研座談
從貴陽出發,一路往南,200余公里,到達黔南州羅甸縣5個貧困村,這里是2015年以來貴州省高院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的幫扶點。5個村分別是木引村、高峰村、新坡村、納坪村和打號村。
一條扶貧路,將兩地緊緊地連在一起。“要擬定‘時間表、路線圖’,明確工作任務,找準辦法措施,認真履職盡責,確保幫扶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在3月20日省高院召開的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上,省高院黨組書記、院長韓德洋強調。幾年來,省高院駐村工作隊用腳丈量民情,用心化解民憂,用情真心幫扶,把幸福寫在群眾心坎上。
省高院專委、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長祿勁松介紹,2016年以來,省高院共協調項目資金2800余萬元,建成了木引鎮5070畝蜂糖李基地、邊陽鎮打號村烏雞養殖基地、逢亭鎮納坪村鐵皮石斛基地;新建了木引村辦公樓和新坡村文化活動場所;為2個村修建了3000米長的排洪溝渠……
一樁樁好事實事,一項項扶貧工程,讓貧困山鄉的群眾看在眼里,甜在心頭。
2018年3月26日,韓德洋院長到打號村調研慰問
識真貧 實干贏得扶貧口碑
“余書記,太感謝您了!快來家里坐!”3月19日,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貧困戶蘇昌禮一見到余偉,就親切地打起招呼來。
蘇昌禮口中的余偉,正是省高院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副隊長,掛任羅甸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駐木引鎮木引村第一書記。
原來,蘇昌禮家兒子自小手腳殘疾、語言障礙,當屬于條件困難的低保戶。余偉在去年3月大走訪中發現后,立即上報,就在當月蘇昌禮家的低保金從過去的每月80元調整到490元。
“只有識真貧,才能做到真扶貧。”余偉深有感觸,群眾貧在哪、干部如何幫?
2018年,余偉帶領隊員們進行“大走訪大排查”。圍繞貧困現狀、致貧原因、發展需求等內容,對5個村開展拉網式全域脫貧攻堅數據大排查。
在隊員倪維瓊所駐的逢亭鎮納坪村,2個月時間,共走訪排查農戶397戶1777人,排查錯評清退1戶4人,漏評新增識別2戶13人。
“有時在山崗上,天天在村寨里,時時進村民家。”這是余偉的工作常態。自2017年5月駐村以來,帶領工作隊與村組干部座談交心、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非貧困戶、危改戶三類群眾代表,精準識別查缺補漏。
隊員們嚴格對貧困戶人口增減、勞動力狀況、健康狀況等進行核對分析,視每戶具體情況落實具體幫扶項目,達到精準識別和精準退出的目的。
兩年來,5個村共成功清退了60余戶不符條件的低保戶,補入10余戶條件困難的精準扶貧戶。“駐村工作隊能吃苦,工作實,我們信得過!”群眾的認可,是工作隊們用行動贏來的最好口碑。
省高院祿勁松專委,駐村工作隊隊長到打號村調研
扶志智 群眾內生動力增強
“扶貧關鍵是扶志扶智,老百姓自己有了發展的動力和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擺脫貧困。”這是工作隊們的共識。
2018年3月,隊員謝車祥被派邊陽鎮打號村駐村。如何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傳遞黨的好聲音,這是駐村工作隊的必答題。
“起初我是照本宣科,當老百姓笑著搖頭說‘什么都不懂’時,就知道方法不對。”接下來,謝車祥結合當地方言特色,用老百姓能理解的語句,再以聊天、拉家常的方式,讓黨和國家的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深入人心,群眾發展意識明顯增強。
在羅悃鎮新坡村,隊員段其飛充分利用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等宣傳陣地,通過240余次入戶走訪、36次召開院壩會等方式,培育群眾奮發圖強的意識。
在木引村,余偉帶領的工作隊肩負著帶領12個組1000多名貧困群眾脫貧的任務。他們要走村串戶家訪調查,要翻山越嶺做項目驗收,要幫助群眾謀劃扶貧產業,要啃下32戶危改和56戶易地扶貧搬遷……
“靠我們這幾名隊員,每天工作24小時都干不完。”余偉說,在第一次駐村工作會議上,大家形成共識:脫貧攻堅關鍵在人。扶志智,抓好基層組織建設是關鍵。
于是,他帶著工作隊和村支兩委的同志多次外出參觀“取經”。定期組織村支兩委班子和全村黨員學習,定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吸收有思想有干勁、敢于承擔創業帶富的人員進入村黨組織,發揮模范作用。
木引村貧困戶胡山強在黨員致富能手的帶動下,如今不僅參與40多畝蜂糖李基地的管理,還自種3畝多果樹,再加上附近打零工,收入節節攀升。
駐村工作隊副隊長余偉在木引村實地謀劃產業
抓產業 持續穩定脫貧奔小康
3月19日,站在木引村山頭,5000余畝蜂糖李基地花開朵朵,孕育著新希望。“這是省高院資金幫扶發展起來的,直接利益鏈結貧困戶500余戶,每戶每年可分紅1000元以上。”木引鎮鎮長王慶權說。
2016年省高院協調扶貧資金1000萬元,引進四川天純公司,幫助木引鎮發展5千畝蜂糖李種植項目。
“從‘一窮二白’到滿山果樹,變化翻天覆地!”說起省高院駐村工作隊,木引村村支書石朝超感慨,變化離不開工作隊工作的落實落細。
“大力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是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根本途徑。”余偉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主動到外地取經。余偉先后組織隊員們到縣內發展較好的紅水河鎮等地調研,并組織商家來考察產業扶貧、謀劃蔬菜基地等。
積極爭資金、跑項目。2017年,協調資金20萬元在邊陽鎮打號村成功建起了烏雞養殖基地,利益鏈接貧困戶30余戶。
沫陽鎮高峰村,是隊員楊軍的幫扶村。工作隊根據高峰村的地理環境,動員和發動群眾種桑養蠶290畝,生豬養殖先建后補項目落實80戶369頭,實現就業創業精準扶貧。
在大力發展產業的同時,工作隊還大力協調經費改善基礎條件。2017年,工作隊積極協調機關和企業經費30余萬元,幫3個村安裝了100余盞太陽能路燈;協調縣級專項資金100余萬元為2個村修建了排洪溝渠;協調貴州省一家網絡公司捐贈了價值100萬元的教育平臺和設備。
目前,五個貧困村中,新坡村、納坪村已在2017年實現貧困村整體出列,木引村、打號村正接受2018年貧困村整體出列考察,高峰村擬在2019年實現貧困出列。
“我們的足跡踏遍每一塊水田,我們的汗水灑落每一座崇山,我們的情誼深深刻在每個人的心間。”駐村工作隊用辛苦指數讓百姓的小康夢更近更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