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通寶折十
直徑:41.8mm 重:16.7g
錢幣
此枚錢幣為GBCA評級的錢幣,為定級幣,品相完美,宋錢版別級多,歷代罕有,錢文除真,草,隸,篆外,還有便是如此枚錢幣一樣的書法,便是北宋徽宗的“玉劃銀鉤”瘦金體,古詩云:“北宋天子出崇觀,鐵畫銀勾字字端,聞道蜀中銅貨小,任憑頑鐵買汪山”。詩中傳迷便是徽宗傳神的瘦金體。
徽宗早年繼承帝位,崇尚書法繪畫藝術,御筆親提,大觀通寶,崇寧通寶,宣和通寶等錢文,御書錢錢文精美,鑄造技術高超,為歷朝之冠,此為大觀通寶珍惜之一絕,對于大觀折十版式分為五類,府大,狹府大,狹通,降通,大字。對于各版的造鑄工藝,有人認為大字版最美,有人認為大觀通寶折十,錢文書法,字口,銹色極其漂亮,實屬難得。
九眼天珠
長:53mm
雜項
九眼天珠為天珠中最上品,能免除一切災厄,慈悲增長,權威顯赫,利益極大,在天珠修法功德中,九眼包含所有圖騰的象征與意境。佛法修行中最后境地,九品蓮化生。“九”象征不可預知,無法超越,為陽數之極,無限寬廣之境界,九眼天珠為天珠中的最上品,最尊貴者,藏人極為重視九眼天珠。九眼象征自然界九大行星運轉,包含宇宙運行與人類的思維,化弱為強,代表集九乘之功德,慈悲增長,權威顯赫利益及大之意,是天珠中最珍貴的一種,至高天上的尊貴氣,時間一切事業速獲成就,能免除一切災厄,九眼天珠的圖騰就是九個圓點圖騰,象征自然界九大行星運轉,其價值珍貴在于其獨特的天然眼睛,加上佛教予以的歷史色彩,稀缺的原石資源,成為收藏家的不可多得藏品。
傅抱石款深山高士圖
95x44cm
題識:乙酉(1945年)小寒(或許是其它)前二日,重慶西部寫,新喻,抱石
鈐印:傅抱石印、抱石山齋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現代畫家,“新山水畫”代表畫家 。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后執教于中央大學。1949年后曾任南京師范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現代中國繪畫的先驅傅抱石不僅是國畫大師,亦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經常以古詩古韻入畫。他對古典文學與藝術的研究極深,文學尤鐘情于詩,歷代佳作無不熟稔,體現在他的畫中,隨手拈來即成佳品。傅抱石擅長根據古人的詩立意,或從中汲取靈感,抓住其精神實質進行藝術再創造,無須題詩而詩意盎然。
此圖取全景式構圖,主題寫老者幽居深山,值友人來訪,山上瀑布傾瀉,飛鳴而下。老者不必究其為何人,總之為避世遁跡之高士。此類題材,傅抱石常寫之,意在畫山水,人物不過點題而已。而畫山水,又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懷,借詩意的風景抒發對時代與人生際遇的感嘆。
畫面極有氣勢,近景古松蔭蔽,峻峰巍峨;遠處三股飛泉,奔騰而下,的確似有鳴聲。在畫法上,山體以破筆散鋒的“抱石皴”快速寫成,極盡毛筆之所能,利用筆尖、筆肚、筆根去勾勒皴染,呈現出險峻、峭拔的特征;用墨酣暢淋漓,營造出濕氣氤氳的效果;設色較淡,僅以赭色渲染山體,薄染幾筆花青,重以情態,而非真實的色彩。畫家以不同的塊面組合與墨色水氣的交融傳達出巴蜀山水蒼茫厚重的特質,雖率意簡略,筆墨松散,卻有一種天真情韻在其中。。整幅在粗豪迭宕的筆墨之間仍不失物象互動的合理鋪陳,實乃傅抱石風格成熟期的山水佳構。
黃 賓虹款溪山行旅圖
127x49cm
題識:溪山深處舟中寫此,賓虹
鈐印:賓虹
上款:黃賓虹不愧為淑情內蘊的學者型藝術家。他把人們通常認為畫家的創作,以(或者是其它字)盛斯大?,用來對畫史、畫論、畫法作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當然,他最終還是以??畫成就名世,他在史論方面的結果,最后落實到畫面當中。
他一直認為,學術如樹之根本,聞(或者是其它字吧)畫如學術之花。他也認為這是畫史的優秀傳統,也正是這一觀念前提下的史論研究,使他遂?可成的畫學思想,不但當時高人一等,即使今天,仍是我們思考傳統與未來的重要思想?源之一,同時也是對黃賓虹人格的依據西(或者是而?)成(或者是其它字)的過程有所理解。
半丁陳季時于首都,一九五九年
鈐印:半丁,山陰陳年
黃賓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質,后改名質,字樸存,號賓虹,別署予向。原籍安徽徽州歙縣,生于浙江金華。中國近現代國畫家,擅畫山水,為山水畫一代宗師。
陳半丁1876--1970),即陳年,畫家。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家境貧寒,自幼學習詩文書畫。拜吳昌碩為師。40歲后到北京,初就職于北京圖書館,后任教于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擅長花卉、山水,兼及書法、篆刻。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畫院副院長、中國畫研究會會長。代表作品有《盧橘夏熟》、《高枝帶雨壓雕欄》、《惟有黃花是故人》、《赤壁夜游圖》,《莫負此生》等。1956年在北京舉辦個人作品展覽。 有《陳半丁畫集》、《陳半丁花卉畫譜》、《當代中國畫全集·陳半丁》行世。
此幅山水立軸即黃賓虹“擇人而與”之精品,這從大山堂堂的構圖中亦可領略一二。畫面巨峰拔地而起,山溪流淌,草木蔥籠。沿山路曲折而下,間有莊園,清溪于山腳匯成平湖,一小舟載客獲物徐徐而來,有探望之意。畫作景物豐富,藉題發揮,寓意深醇,令人聯想起吳門四家之沈周為老師陳寬祝壽所作之《廬山高》。
黃賓虹山水追求渾厚華滋之氣象。此作山頭遠看渾然一體,近觀則陰陽向背、肌理體貌以致草木生長皆不失要義。用筆離披,筆斷而意不斷;施墨染色,蒼翠深厚,卻不掩筆法,渾然一氣又不失細節。關于渾厚華滋,黃賓虹曾說“北宋畫,渾厚華滋”,“山水渾厚,草木華滋,董、巨、二米一家法”,但此幅立軸之渾厚華滋卻是賓翁淵源傳統與師法造化所獨有,是他自己的渾厚華滋,其神似五代北宋諸家,但體貌獨具,此即其云“所變者體貌,不變者精神”也。
光緒銀幣背壹兩
直徑:43.5mm
錢幣
銀幣,代表了中國近代的貨幣文化,反應了我國近代歷史,經濟,金融興衰和滄桑,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銀幣正面中央圈內攜“光緒銀幣”四個字,圈外左右兩側分攜“丁未”二字,和雙龍戲珠(壽字)圖案,銀幣背面圖案,兩條龍的背部和龍腹部分別攜有三團云朵,下端攜海浪圖案,正面和背面的龍圖造型完全不同,此款光緒元寶發行量極少,丁未壹兩,品相完整,保存完好,有一定褒獎年代,極具收藏價值。光緒銀幣(雙龍)壹兩是由清政府度支部設計和正式鑄行的,清代標準銀幣之一,清朝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度支部天津造幣總廠鑄造,因為鑄額小,傳世稀罕,大多數民間藏家沒有見過實物,光緒銀幣(丁未)雙龍壹兩是由清政府度支部設計和正式鑄造行的標準銀幣之一,這枚銀幣雖投放與市場,但是它在市場上流通時間并不長,后來被全面收回,能流傳保存至今少之有少,罕見至極。
顧景舟款權式傅抱石詩文紫砂壺
長:17cm 高:14cm
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舟,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老萍。宜興紫砂名藝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被海內外譽為“壺藝泰斗”顧景舟可以說是歷代紫砂陶藝名家中,名號最多的一位,曾自創堂號為自怡軒。他在壺藝上的成就極高。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現代畫家,“新山水畫”代表畫家 [1] 。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后執教于中央大學。1949年后曾任南京師范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此包壺為顧景舟制,傅抱石刻,詩文兩名家合作,用料考究,點,線,面及細節處理加以改動,方中見圓,有棱角處理,更顯鋼中有柔,搭配更超完美,刀筆細膩生動,合作款式更是稱足珍貴。
青花鳳紋蘋果尊
高:12cm
該罐撇口,短頸,弧腹。厚壁,足底露白胎,。白釉泛青,器內及底色尤重,釉內滿布大小氣泡。腹飾雙鳳穿梭于山茶花間。青花雅麗,頗具沈靜感。器身通繪雙鳳游云圖,鳳凰展翅穿于云間,雙翅伸展,尾翼飄灑,器宇軒昂,頗有百鳥之王的風范。周圍以“壬”字形云紋環繞,仙氣咄咄,婉轉迂回。整體紋飾層次清晰,疏朗清秀,以雙勾紋飾輪廓,加以青花平涂渲染填色,筆法精湛。此器青花深淺濃淡分明,畫面豐富,層次清晰,花草鳳鳥栩栩如生鳳形態一致,皆為鳥首三尾,對稱分布,風姿婉約,頗見飄逸之態。畫工精湛,筆觸細膩,為雙鳳增添動感。青花發色清雅,鐵銹斑明顯,濃淡深淺各具意態,筆道流暢大氣,揮灑自如,筆墨意趣盡在眼前,氣韻隨筆而生,平添一份蒼雅之美,盡顯宣德青花魅力。底心雙圈款,風骨雋秀,內蘊渾厚樸拙之法度。青花色澤純凈﹑鮮艷而深沉的款識所對應之器物多為精美之作,在圓明園地區出土殘破碎片也多為此類風格。這類器物不論是仿古制式還是本朝風格都具有胎質潔白﹑細膩無暇,釉面水亮瑩潤,圈足滾圓﹑手感細滑的特征,這完全歸功于胎土淘洗的精細以及制胎技術的純熟,至雍乾之后再無此感。
湖田窯觀音像
高:57cm 寬:31cm
瓷器
觀音又稱觀世音,唐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她是佛教中受眾最多最廣的菩薩。這尊元代青釉觀音像,造型典雅,神態端莊秀美,釉色青綠肥厚,溫潤如玉,彌足珍貴,與這尊觀音像類似的在大英博物館也有珍藏。
在我國觀音信仰長盛不衰,歷史上甚至達到家家供觀音,人人念觀音的程度。龍泉窯在宋元之際將中國青瓷工藝推向歷史巔峰,其重要標志之一是在雕塑藝術上日臻工巧,青翠的釉色和露胎工藝相結合,創燒出一大批生動形象的佛道人物造像,歷來為藏家所珍視。
這尊觀音像,胎體厚重,高57厘米,底徑:31厘米,觀音慈眉善目,面部豐滿圓潤,直鼻小口,雙眸微閉,嘴唇半啟,溫順雅靜,莊嚴慈祥,體態豐腴,一派普度眾生的慈悲相。觀音的臉、頸、胸、手、腳以及雙眼,均澀胎無釉為紅褐色澀胎,呈肌膚之色,這在裝飾藝術上是一種創新手法。青翠的釉色,配以紅褐色的露胎處,產生出賞心悅目的效果,更顯觀音的獨特神韻。這種裝飾提高了雕塑藝術效果,使青釉與澀胎相映成趣。青釉的玻璃質感極佳,制作工藝復雜,集龍泉窯堆塑、模印,露胎等主要裝飾技法于一身,并使用得淋漓盡致,人物刻畫細膩,生動傳神,取得非凡效果,精美絕倫,更顯其不凡之身價。
紀念徐悲鴻誕辰120周年名家合作畫冊
54X54cm
字畫
這件藏品是為紀念20世紀杰出的繪畫大師徐悲鴻先生誕辰120周年,由徐悲鴻紀念館、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和徐悲鴻藝術委員會聯合舉辦,徐悲鴻紀念系列活動之“筆墨含情·致敬悲鴻”在南京舉行首發式。由著名繪畫大師徐悲鴻之子徐慶平領銜十位藝術大師創作的《悲鴻墨韻永相承》真跡冊頁現場亮相,其中收錄了各位藝術家的景點代表作品,全面展現徐派書畫的傳承與發展。
為了緬懷徐悲鴻先生,回顧他的藝術成就,學習和發揚他的愛國主義情操。弘揚他的革故創新精神,進一步推動我國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徐悲鴻紀念館、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和徐悲鴻藝術委員會三大機構聯合舉辦徐悲鴻紀念系列活動。經過精心籌備,由徐悲鴻之子徐慶平領銜“十位大師共創作十幅真跡” 作品的形式,編輯成書畫珍藏冊—《悲鴻墨韻永相承》,這是中國國家首次以真人真跡冊頁的形式紀念一位書畫家。
《悲鴻墨韻永相承》真跡畫冊,遵從徐悲鴻藝術思想,按照徐悲鴻藝術理念進行創作,展現了徐悲鴻藝術在當代的新氣象,是徐悲鴻藝術和中國書畫藝術走向世界的標志性作品。十幅真跡作品,從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現了徐悲鴻書畫作品的精隨。
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徐慶平教授特別創作“春華秋實”四字書法,寓意本次活動和《悲鴻墨韻》作品是徐派藝術經過多年發展,在當代結出的碩果。徐悲鴻弟子,中國藝術學會會員楊慶林創作了名為《憶悲鴻》的徐悲鴻素描像被藝術界譽為“最像徐悲鴻的悲鴻畫像”,廖靖文女士評價“楊慶林畫的悲鴻比照片還像本人”。中國書畫家委員會副主任王子賢精心創作了《神駿》,他曾專赴內蒙古寫生,畫馬兩千余稿,參加解剖馬匹200余匹,方得掌握草原馬的筋骨神韻,中央電視臺曾報道說:徐悲鴻后繼有人,王子賢的馬最有徐悲鴻風格,另外還有徐悲鴻藝術委員會殷佰生畫的《吉祥》,李克祥畫的《太極有余圖》,駱鑒音畫的《花開富貴》,牟宗民畫的《節節高》,向永清畫的《義薄云天》,武馬畫的《馬》、譚志全畫的《白樺林》,這些徐悲鴻藝術委員會的作品都繼承了徐悲鴻一脈,多次在徐悲鴻紀念館展出,并多次被各界知名人士收藏。
玉堂清玩款灑金雙耳三足爐
口徑:17.5cm 高:12.5cm
雜項
玉堂清玩”相傳為明相嚴嵩之子嚴東樓的字號,嚴東樓自己不鑄爐,卻愛收集上好銅爐,并將“玉堂清玩”堂款制于其上。“玉堂清玩”款爐傳為嚴氏銅器。
在趙汝珍先生《古玩指南》一書中,卻以為凡是款識為“玉堂清玩”者,即是嚴東樓用無款的宣德“樣爐”,加刻上自己的“玉堂清玩”款識,且認為這些有“玉堂清玩”款的都是真正的宣德爐。這其中有三個問題很值得商榷:一是嚴東樓的居處叫不叫“玉堂”,目下無從可考,即便有,那同時代或期前期后是否有同名的呢?二是宣德爐當初鑄造時有沒有做過“樣爐”,無可考據。三是嚴東樓做沒做此事,亦無可考。
沖耳爐的造型是宣德爐中最為經典的,明清時期以此形造爐者最多。其中,明爐扁寬而沉實,清爐飽滿而略高。據此爐之造型,應為明器焉。此爐壁薄扁寬,重心垂中壓手,弧而圓滿雅致,雙耳橢圓,孔如蠶豆,垂腹鼓沉,三足適中;足、款、雙耳平行相對,內膛平滑有弦線,內沿舒展有回廊,與《儷松居遺珍》一書中“順治比丘”爐形相近,且又多了許多古拙之氣。此爐皮色棗紅,蓋朱砂、硼砂等礦物顏料燒煉著色也。歲久,淺淡相滲,參差煙嵐,沉濃蘊光,凝膚潤脂,怡目怡神養性焉
。 此爐形體碩大,周身灑金,為沖耳三足典型制式,爐身灑金明亮璀璨,底鑄“玉堂清玩”款。沖耳三足爐為宣德爐的常見造型,因其形體簡潔素雅,最為符合文人雅趣。此爐取經典器形,然體積有所放大,且采用灑金工藝,從這件銅爐可見宣德爐在傳承過程中風格的變化。
霽藍釉描金云鳳紋花口瓶一對
高:35cm
瓷器
古代指“內府”為皇室倉庫,是管理各個錢糧,物品的,有內府款的瓷器應是為內府定燒之物。內府款瓷器,最多見于元代磁州窯系梅瓶和大小口腹瓷罐上,以梅瓶為最多,內府款用于陶瓷,有人說始于宋代,但不見實物,且明代內府款瓷器并不多見。
霽藍釉,釉色名稱,又稱積藍釉,祭藍釉,霽青釉,明清稱霽藍,一種高溫石灰堿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色澤深成,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比較穩定,這一對雙鳳花口瓶,整體施釉,繪金彩雙鳳穿梭與云間,對稱呼應,肩部雙獸貼塑盡顯王者之尊貴,內府二字款識更是體現出其定燒皇家氣息,一對瓶保存至今,顯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