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業務觸及天花板”這句話最近越來越實錘了:一名為“晚點”的自媒體近日發布的一篇文章中,加入了張一鳴的內部講話。張一鳴稱,“如果沒有搜索場景的拓展和優質內容,頭條的增長空間可能只剩4000萬DAU”。張一鳴的這段話背后其實透露的只有一個中心思想——今日頭條的業務如果再找不到新的突破口,增長就要見頂了。
事實上,對于今日頭條增長見頂,業內早有猜測。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今日頭條的DAU在2017年12月破億,到目前才達到1.2億,這意味著經過一年半的發展,頭條的DAU只實現了2000萬增長。也因為增長陷入停滯,今年6月,原接任張一鳴擔任頭條CEO的陳林被變相邊緣化,退出了頭條的實際掌控,轉而由精通算法的朱文佳全權負責。
如此種種都不難推測,頭條增長觸及天花板讓字節跳動急了。但事實上,這種增長緩慢甚至停滯應該是從去年四五月份就開始有苗頭了,彼時,字節跳動開始了它瘋狂跨界拓展業務的步伐,有媒體報道稱,頭條公司從女性社區、教育、小說、社交都重金試了一遍。但如今回頭來看,這些業務大部分是雷聲大雨點小,很多到現在都已經悄無聲息,在媒體圈鮮少有人報道關注了。那么,頭條究竟從去年四五月份開始嘗試了哪些新業務?
教育行業失敗的試水
去年5月中旬,今日頭條對外正式推出了名為gogokid的北美外教業務,直接對標在線英語教育行業當時的市場第一VIPKID。頭條的初衷是美好的,在推出這一業務之時,頭條對外的描述是,頭條上教育相關內容的需求非常多,它們自帶流量屬性,gogokid可以通過頭條深入到更多尋常百姓家。
但現實情況是今日頭條的這款gogokid明顯是“趕工之作”。在天眼查搜索得知,gogokid的相關公司是當年2月份注冊的,不僅如此,媒體36氪發現,其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課程等級劃分完全照搬vipkid,毫無教育誠意。而頭條這種沒有任何教育根基的入駐行為,在今年嘗到了敗北的滋味。今年4月有媒體發消息稱,gogokid正在大規模裁員。同時,旗下另一個教育類產品aiKID也已停止運營4個月。
早在頭條推gogokid的時候,俞敏洪就曾經公開表示不看好。畢竟,教育是一個非常重的行業,只有經過多年耕耘才有可能取得一點點成效,頭條想用當初發家的流量思維來掙快錢,顯然不可取。
在內容監管紅線邊緣的試探
去年4月10日,今日頭條旗下的內涵段子,由于“導向不正、格調低俗”等問題被廣電總局責令永久關停,對于今日頭條的打擊不可謂不大。畢竟內涵段子可謂是頭條的發家之本,有消息稱,內涵段子其實是早期今日頭條用戶和流量的來源。除此之外,更大的打擊在于頭條看到了相關部門對不合規內容、打擦邊球內容的整治力度,而頭條就是靠這些內容得以迅速發展壯大。
內涵段子的被封,讓頭條在一定程度上感到了生存危機。同年6月,頭條推出了皮皮蝦APP,一個換了一層皮的內涵段子產品。皮皮蝦APP的推出,一方面是頭條彼時估值大幅度下滑,希望借助新產品的推出帶來更多活力,另外一個更大的作用是試探政府部門的底線:如果皮皮蝦能存活,說明風頭已過。但現實情況是,皮皮蝦APP沒推出多久,有部門就明確表示公司必須在國家規定范圍內運營業務。
雖然皮皮蝦APP如今已運營將近1年,但除了最開始上線之時博得了眼球,到如今已成為頭條內部邊緣性的產品了。有網友爆料稱,皮皮蝦APP里依然涉及軟色情、偷拍的內容,這就意味著因這款APP帶來的監管風險,依舊存在。
社交領域多次嘗試卻多次失意
有媒體曾報道稱,社交是張一鳴心中的一根刺。確實如此,頭條在社交領域也曾多次嘗試,但無一能成為“成功”的產品。
早在2017年4月,今日頭條就曾上線了一款名為“微頭條”的社交產品,直接對標微博,上線之初微頭條走的運營路線也跟微博相似,就是邀請名人明星,比如娛樂明星趙麗穎、郭德綱,商業大佬雷軍、俞永福等,微頭條也曾涌現過一些熱門話題,但最終卻高開低走,很快在最新版的今日頭條APP中其二級流量入口就被替換掉。
微頭條之后,今年1月另一款社交產品“多閃”發布,跟抖音短視頻打通,主打熟人社交。彼時,90后美女產品經理刷屏,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與“多閃”相關的討論就寥寥無幾,落寞速度之快超乎大眾想象;與多閃同樣命運的還有一款名為“飛聊”的產品,同樣是在推出之際獲得了關注,之后很快就“消亡”了。
大眾能想到的板塊頭條都有涉足,但無一成功
除了以上大家熟知的幾個板塊,其實頭條嘗試的新行業路子之野,超乎大部分的認知。
比如頭條在金融領域的試探。去年6月,張一鳴作為字節跳動有限公司大股東,通過三家公司,最終持有北京華夏保險經紀98.81%的股份,正式進入保險市場;去年下半年,頭條還曾上線過一款“提供個人消費借款服務的技術服務平臺”的產品,名為“放心借”,嘗試互聯網金融。
比如頭條還曾試圖在電商、內容社區領域試水。頭條曾推出一款主打內容社區、名為“新草”的APP,直接對標小紅書;推出電商App“值點”,直接對標拼多多。
這些嘗試截至目前幾乎全軍覆沒,無一成功。而如今,頭條貌似還在“瘋狂”的邊緣試探。有消息稱,今日頭條收購錘子手機之后將繼續造手機,而這一消息在7月29日得到了證實。“字節跳動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回復稱,在字節跳動收購錘子科技團隊前,錘子內部就在規劃這款手機,手機項目更多是延續之前的規劃,滿足錘子手機老用戶的需求。”
智能手機行業早在幾年之前,就已進入白熱化,如今經過幾年的洗牌,手機市場的頭部效應愈發明顯,不少二三線手機廠商要么破產、要么被收購。比如被頭條收購的錘子手機,樂視、360、美圖,曾紅極一時的金立手機、酷派手機、魅族等。且縱觀那些造手機的互聯網廠商,似乎沒有成功案例,包括那些互聯網巨頭Google、亞馬遜等,所以頭條要做手機,極有可能就會是一次“傷筋動骨”的嘗試。
張一鳴曾在2016年接受《財經》采訪時說,“盡量不做別人已經做好的事,不能比別人做得更好就不做,除非是業務防御關鍵點。”但gogokid、保險、社交等產品的出現,除了讓張一鳴繼“不投放醫療廣告”之后的再一次打臉,其背后更能說明的是,從去年開始,頭條觸頂的生存危機就已然不容忽視了。如今,頭條的這些嘗試都已經被市場一一驗證失敗,頭條又將如何去布局未來的發展之路?尤其在相關部門越來越加強對低俗、打擦邊球內容的監管之后,對于今日頭條來說,或將更加艱難。